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5/11/2014

時裝巨人 Yves Saint Laurent

  上星期看了《時裝巨人的狂情歲月 Saint Laurent》的電影優先場,其實今年共上映兩部YSL的電影,一部《Yves Saint Laurent》是在倫敦看的,這次的《Saint Laurent》卻在香港,完全兩種感受。

 

  記憶之中,繼2009 年的《Coco Before Chanel》與《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的左右互搏,今年則是YSL傳記之爭,《Yves Saint LaurentvsSaint Laurent》。 兩齣均講述大師生平,但待遇差別之大尤為明顯。前者由法國導演Jalil Lespert執導、由Pierre Niney飾演聖羅蘭、Pierre Bergé 出任電影顧問,借出77套經典設計真跡藏品及創作手稿,並可進入巴黎工作坊總壇進行實景拍攝;而另一套 《Saint Laurent》則沒有得到認可和祝福,由《巴黎妓院回憶錄》導演Bertrand Bonello執導,法國名模Gaspard Ulliel 扮演聖羅蘭,遭到Pierre Bergé的口頭警告。 

   說說聖羅蘭的生平,出生於阿爾及利亞一個富商家庭,18歲獲得國際羊毛局的時裝大賽冠軍,並受《Vogue》的主編激賞,被Christian Dior挖角去當助手。1957年,21歲的聖羅蘭臨危受命,成為Dior的首席設計師,推出Trapeze”系列,前所未有的梯形輪廓傾倒世人,挽救了Dior的危機,自此世界便發現了他的存在。看《Yves Saint Laurent》的時候,猶如上映一場華麗時裝秀,大師的生平略述,商業色彩濃厚,感覺易入口一點,看完是無重量的,作為時裝迷也一定喜歡。 

   而第二套《Saint Laurent》則在有限資源下,聲稱「會以華美視覺喚醒一個逝去的年代」,把焦點集中在1965年到1976年,當時法國正面對阿爾及利亞的獨立解放運動,聖羅蘭在1960年被徵召服役,脆弱纖細的他幾乎陷入精神崩潰,此後更是終生與抑鬱症、藥物和酒精為伍。後與Pierre Bergé相戀,一路下去18年正是聖羅蘭一生創作的黃金時期。整部電影放膽展示較多的黑暗面和愛慾糾纏,透視了他的純真和脆弱,以致陷入浮華墮落的生活,可是不斷膨脹的抑鬱及自我中心,逼使這位大師顛覆傳統、掀起一波波的設計狂潮,登上創作巔峰。

  YSL最吸引我的,是他超越了時裝設計界限,把一個藝術融入世界之中,此後無人能及。聖羅蘭擁有藝術家的浪漫氣質,他的出世是常人無法做到的。設計往往從繪畫中獲得靈感,色彩搭配新穎奪目,給人以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被稱為「色彩創造者」。摧毀上流社會審美的服裝系列,帶給那個時代的人們一個全新的氣象。 「看過他的服裝後,有的人大哭,有的人大笑」便是對他服裝最傳神的描繪。 

   雖然我們不可能參透聖羅蘭的人生,但兩部傳記電影也要看的,請大家拭目以待。  

 

《時裝巨人的狂情歲月 Saint Laurent》預告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Trending Items #Mix & Match
More on Fashion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