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2016
誰是博客現象的造物者
上星期,著名時裝雜誌網站Vogue.com好幾位資深時裝編輯,包括Sarah Mower、Sally Singer、Nicole Phelps和Alessandra Codinha,在報導米蘭2017春夏時裝周的文章中,大肆評擊時下所謂的時尚博主,所衍生的貪婪社會行為,嚴重破壞了時尚圈生態。她們的言論,在業界引起極大迴響。雖然行內人對此現象都心知肚明,但由德高望重的Vogue.com及其時裝編輯們公開發聲,就更有影響力。不過有一點我很質疑,Vogue.com一直有報導很多時尚博主的著裝打扮和訪問,他們聘用Phil Oh拍攝的時裝周街拍,亦從來不會刪走時尚博主們的照片。神又係你,鬼又係你,幫人家做完免費宣傳,然後又踩到人家像地底泥,前後矛盾的編輯方針,也未免太沒「態度」吧。
Vogue編輯們所埋怨的風氣現象,其實著名時裝評論員Suzy Menkes早在幾年前都有評論過,她撰寫那篇名為〝The Circus of Fashion〞文章,更在時裝界引起爭議。但幾年後的今日又如何,業界依舊馬照跑,舞照跳,時尚博主和KOL依然生生不息,得到時裝品牌的包養,豐衣足食,更可以在時裝周趾高氣揚。正當有人預測這風氣現象快將沒落,但事實是,他們有著蟑螂和病毒頑強生命力,加上環境有利滋生,根本不能滅絕。其實要埋怨,倒不如反問自己,是誰助長他們滋生。而由始至終,我一直認為品牌的責任最大。大家還記得8年前來自菲律賓的Bryan Boy怎樣在時裝界走紅,就正因為多得Marc Jacobs提攜。在09年只得13歲的時尚博主Tavi Gevinson,亦得到Rodarte設計師和Marc Jacobs眷顧,獲邀跟一眾時裝界名人坐在front row看秀。多年來,很多時裝、美容護膚及鐘錶品牌,都義無反顧地向他們獻媚,利字當頭,自然誘發更多人加入,但同時亦令整體質素更良莠不齊。
有某大國際品牌每次在港舉行私人聚餐,坐上客都是一眾將自己包裝得國際化,喜歡跟名人埋堆,滿口英文的時尚博主,但很多時裝編輯卻不在邀請名單上。有品牌要在香港找造型師負責向貴賓推廣產品,其意大利總部一看到某本地街拍紅人的「國際化」profile,便毫不猶豫say yes。有品牌要在港舉辦活動,美國總部高層講到明要邀請blogger。等等例子,都道出現今品牌已被完全洗腦。而作為文化工作者的傳媒,亦要負上責任,因為你落力的宣傳推銷,他們才得以被廣泛認識。當傳媒從第一天開始已經跟他們結盟,有份推動這社會風氣,就要接受現實。想博客現象從此消失,除非不再有媒體報導,不再有品牌供養,但我們可以做到嗎?I don't think so。
【你點睇?】恒指在2024年先跌後升,你點睇2025年港股走勢?►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