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08/06/2015

The Mills-時裝界的喜訊?

  南豐集團斥資7億港元活化有50年歷史的南豐紗廠,改名為The Mills,是以回饋社會及振興本地時裝成衣業,南豐出心出力,其誠意值得嘉許。而整個活化計劃亦已經正式上馬,預計明年年終落成。新聞稿指出,活化後的南豐紗廠會提供創作室、店舖、展覽及時裝表現場地,以相宜租金租出。整個項目,其實是另一個PMQ的翻版,唯一分別是負責營運PMQ的同心基金,有政府資助了4.2億。在年輕人角度,香港多一個PMQ固然好,因為有多一個空間和機會讓他們發揮創意。不過當我看完他們發展大綱後發現,The Mills真的能如他們所願達到預期效果嗎?

南豐集團斥資7億元活化南豐紗廠,是值得欣喜,但如果沒有好好善用空間,只會浪費了金錢和珍貴土地。

從事時裝零售,要講求地區人流和周邊交通配套,以上條件欠奉,根本難以生存。

  首先,The Mills用作活化的總樓面有24.3萬呎,用作店舖以及時裝表演場地的樓面就佔14.5萬呎,3.7萬呎樓面用作紡織時裝資料館,而6.1萬呎則用作培育中心,亦即是創作室的區域。南豐紗廠位於荃灣白田壩街,是工廠區,跟地鐵站有一段頗長距離,在地利位置上,有先天缺陷,難以吸引區外客。如果在那裡問時裝店,根本只能依靠在工廠區上班的人,但有多少人在工餘或放工時間抽空到The Mills購物,是一個問號,再者在星期六、日,工廠區都恍如死城。以地理因素和商業角度看,在那裡開設時裝店是非常冒險,除非南豐能夠以低於PMQ租金一半或三分一價錢租予創業者,要不然他們必定虧蝕。但南豐是自負盈虧,之後每年要為The Mills進行保養維修,雖然他們強調不以圖利為目的,但有沒有考慮到要承擔龐大的維修費,承擔不到,費用又是否會轉嫁到租金調整上?

The Mills活化計劃會騰出空間做時裝表演場地,但如果改建後變得現代化,不保留昔日紗廠原有裝潢特色,根本和市區其他表演場地沒有分別。

  至於時裝表演用途,情況亦一樣,在地理和marketing角度看,我不認為有優勢,老實說,香港仍有很多地方可以舉辦時裝表演和展覽,PMQ或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已經有地理優勢。The Mills要成功可以吸引本地大部分傳媒去採訪,除非是名牌Chanel或LV舉行的時裝秀,但這個可能不大。除非The Mills活化後能保存昔日內部結構和古舊裝潢,要不然難以吸引大牌子在這麼偏遠工業區搞時裝秀。但觀乎南豐的活化計劃,The Mills肯定將會被現代化,如果場地毫無特色,何來效益可言。

 

  綜合整體效益,我認為樓面面積比例已經計算錯誤,理應將14.5萬呎用作創作室,相反6.1萬呎用作店舖以及時裝表演,這樣才更有效發揮The Mills作用,我認為甚至可以是「零」店舖,因為創作室和showroom根本可二合為一。另外南豐紗廠有這麼大面積和高樓底空間,我認為用作道具創作和攝影室是最合適不過。英國道具設計師Rhea Thierstein、Shona Heath和Simon Costin,在時裝界很有名氣,他們都設有廠房面積的創作室,以製作很多大型道具。但香港正正缺乏這類專才,而時裝業、雜誌媒體以至電影行業都需要這些人才。我有一位從事品牌櫥窗設計的朋友,就曾經計劃自資開創作室,但她最後因香港缺乏這種地方而擱置。

開設商店不設實際,倒不如將空間改建成有國際水平的影樓,更有效益和貢獻。

  此外,香港亦欠缺有國際水平的影樓,在外國,很多著名時裝攝影師的影樓,都是設在一棟廠房,甚至擁有天窗。而本地影樓,大多集中在柴灣工業區,面積狹窄,加上樓底最高只有12.5呎,和外國影樓相比是天淵之別。因為環境因素,本地影樓發揮有限,亦間接局限了攝影師的創意。所以我認為,將部分廠房空間改建成具國際水平的影樓和大型道具創作室,絕對比商舖和表演場地,更能發揮效益和貢獻。耗資7億元打造的The Mills,究竟只是一項雷聲大雨點小的形象工程,還是真正作育英才的希望工程,最終答案,且拭目以待。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You May Also Like
#Brand Story
More on Fashion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