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3/03/2016

政府總部為何要搬家?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中區舊政府合署因為空間不夠安置政府各主要部門,港英政府遂不斷尋找不同選址及不同的擴建方案,以期集中辦事,方便行政運作;更差點把舊政府合署的三幢建築清拆,改建為摩天大廈。

立法會背面

特首辦公室及行政議會大樓

特首辦公室會見記者大堂

政總的一號會議廳

  到九十年代,立法會在原有最高法院的舊址同樣不敷應用,一直研究在周邊地域擴充大樓,這包括在遮打公園地底範圍擴建,但礙於需要移走大量樹木及佔用部份公園,屢不獲城規會支持,唯有考慮另覓新址。那時候,政府和立法會仍「有偈傾」,最終決定一起搬家。2002年,拍板選址在金鐘添馬艦的大片填海地塊,興建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並進行全球招標,希望選取最優秀的建築設計。

 

  由於香港是世界著名城市,成功吸引世界最傑出的建築師參與設計這幢新政府大樓。惟人算不如天算,在2002年,當局正準備公布結果之際,香港遇上突如其來的SARS衝擊,令百業蕭條,經濟滑坡,特區政府唯有煞停計劃。至2007年,特區政府再重新以Design and Build (即由承建商負責設計兼承造工程) 形式招標,共四隊投入標書,最後勝出的是金門協興聯營,是靠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的「門常開、地常綠、天復藍」設計概念贏得口碑。於2008年動工,2011年八月十八日開幕的「大咕窿」添馬艦新政府總部終於落成!

立法會新大樓

門常開設計

  「大咕窿」,是指新政府總部的立面採用中門大開的設計,有傳媒引述該設計是抄襲巴黎的新凱旋門或北京的中央電視台新大樓。筆者認為世上以中央縷空的建築設計已有不少,沒有所謂誰是原創。這只反映香港社會對建築知識貧乏,甚至穿鑿附會的負面批評。

 

  欣賞建築需從整體入門,該建築之美,是三幢樓宇的造形能互相融合 - 原意「門常開」的中央高座(連同東翼和西翼) ,是二司十二局的辦公大樓;西邊扣連較低矮的方盒建築,是特首辦公室兼行政議會大樓;東邊長形及設有穹蒼圓頂,是立法會大樓;雖然彼此不同形狀,卻匹配得宜。

資料中心

  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是新政府總部的建築師,負責建築及園景;但室內設計卻由金門協興聯營聘請的美資公司HOK主理。但大家不會知道,在東座大樓地下的新聞中心入口,有一個「資訊中心」,講述政府總部由1848到2011年的建築歷史,在地面亦陳列這工地發掘出土的炮彈、平頂儀式的鐵鏟;亦有整個項目的大模型,展覽還包括政總開幕日的郵票及首日封,建築專輯及紀念專書。由於這個小小的政總資料館是一項後加建設要求,工程原文並不包括在内;當時筆者受行政署聘用為設計顧問,故此順理改由筆者設計,也許是我當建築師生涯的最後一項「公共建築」。

新政總

添馬公園

添馬公園的雕塑 

  新政總的其中一個賣點是「地常綠」,還有在草坪上的雕塑,是當時統籌政總項目的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先生在建築過程中提議,並透過舉辦雕塑公開比賽而増添的一點兒「市民參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