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3/2014
燦婆的故事
「亞燦」這個名詞以前衹在香港流行,主要是用來形客一些低學歷、沒有教養、貧窮、行為如市井之徒,從中國大陸移民香港的新移民。這個名詞帶有貶義,受者當然不高興,認為是香港人對他們新移民的歧視。
亞燦姓陳,陳和燦的粵音相似,他又是新移民,因此行家在他背後謔稱他亞燦。他和他的老婆在八十年代末在大陸通過闗係,使了幾十萬之後,終於還了心願移居香港。他在大陸從事小型建築工程,來到香港後得同鄉介紹,入行販賣古董。新移民因為少小時在大陸時吃過苦,經歷過餓死幾千萬人的「大躍進」和令民眾喪盡天良的「文化大革命」,來到香港這個資本主義社後一般都會拚命搵錢,亞燦兩公婆當然亦毫不例外。
亞燦和他的老婆在八十年代末年於上環永吉街誠利商場開了一間小店,賣走私來香港的出土文物,包括高古陶瓷和古代青銅器。他們的貨質素不高,但勝在甚少贋品。幾年後,生意漸漸上軌道,他們便搬上荷里活道繼續經營。
那些年,出入荷里活道的買家大部分是外國人和香港人,強國人衹會拖貨到香港兜售,還沒有經濟能力在香港買貨回中國大陸出售。亞燦兩公婆都不懂英語,遇到外國買家便「雞同鴨講」。但是「燦婆」有一樣長處,就是不恥下問,終於跟我學曉了說“colour good”、 “good condition” 、“very cheap”。我時常取笑她“speak calculator”,因為她拿著一個電子計算機就可以跟老外做生意。
唐代邢窰白釉碗 直徑15.5厘米
有一次我在「燦婆」的店舖看中一對唐代邢窰白釉碗,她開的價錢還算合理,我便說要買。她見我不殺價,以為開價開得太便宜,竟然找藉口說要問問她的老公有沒有人訂下才可以賣給我。第二天一早我再問多一次,她答我她的老公一早已經答應賣給別人。幾天後,我在另外一個行家處再見到那一對碗,店家開價亦衹是貴了一萬多。為了多賣幾千元便不守信用,我對他兩公婆的良好印象便從此改觀。
幾年後,亞燦兩公婆的生意愈做愈興旺,由小舖換大舖。但很可惜,賺來的財富並沒有提升他們的質素。
有一次,一個文物炒家在他們的店舖看中一支南宋郊壇下官窰瓜棱瓶,燦婆開價28萬,炒家一口答應,還堅持要落訂金,燦婆說不用,一定會留起給他。兩天後炒家帶28萬現金和一個律師到她的店舖提貨,她竟然反口說已將小瓶賣了給別人,更辯稱沒有收過任何訂金,所以無須負上任何法侓責任。燦婆讀書少,不知道口頭承諾已經可以構成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約。
買家當然不會罷休,幾天後便入禀地方法院,要求法庭頒令燦婆交出南宋郊壇下官窰瓜棱瓶和追討賠償。燦婆徴詢律師意見後,才知道官司毫無勝算,死死地氣將瓜棱瓶交出來和解。
從那時起,燦婆雖一身土氣,但周身名牌,儼如一個闊太太的模樣。據聞亞燦甚少返到香港,長期在大陸包二奶。
宋 定窰印團花紋碗 直徑19.7厘米
那個時候,行上傳得沸沸揚揚的是亞燦以二千多萬賣出一手高仿北宋定窰器給一個收藏家,後經專家鑑定後證實是贋品。收藏家與亞燦交涉多次也不得要領,最終向他提出民事訴訟追討損失。亞燦經高人指點之後將舊舖摺埋,長期躱在大陸以逃避法律責任。新舖由他的老婆獨資經營,由大舖搬到一間更大的舖,還用自己的英文名字作為店舖名稱。
一個低學歷的新移民,憑著二十多年來的拚勁,由一個“speak calculator”的燦婆,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周身名牌的古董商,每一年必出席英美的拍賣場,舉手競拍高古拍賣品,與老外爭一日之長短。以金錢得益來衡量,她是成功的。每一個人成功的背後,總要付出一些代價。燦婆賺得盆滿砵滿,在古董界有頭有面,但婚姻不愉快,是否值得,局外人是很難評論的。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