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9
兒時懼怕黑暗,成長後卻避開光明:你也擁有不為人知的「陰暗面」嗎?
今天介紹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一段話:「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劇,是成人害怕光明。」
柏拉圖(Plato),生於公元前429年,在公元前347年逝世,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賢」或「希臘三哲」。
蘇格拉底沒有甚麼著作流傳,而柏拉圖則著作甚豐,涉獵廣泛,他的著作大部分是以「對話錄」的方式呈現,而對話的主角就是他的老師蘇格拉底。究竟這些對話有多少真正是蘇格拉底所說,有哪些是柏拉圖假托老師的名義而其實是他自己的意見呢?已經無法考究。不過,這些用對話體裁寫成的作品,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優美華麗,論證嚴密細緻,內容豐富深刻,達到了哲學與文學、邏輯與修辭的統一,不僅在哲學上而且在文學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柏拉圖對話錄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理想國》和《飲宴篇》,前者是他對一種政治制度的理想追求,後者主要是他的愛情觀,柏拉圖式愛情,就是由此而來。
這裏所引述的一段話,重點是後一句,即人生的真正悲劇,是成人害怕光明。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一個人長大成人,在社會上生活的時間長了,一定會做過或接觸過許多人類社會的黑暗。也就是說,人會慢慢積累不少陰暗的一面,人們害怕這些陰暗面被陽光照到,也就是害怕揭露,害怕見光。當成年人的種種陰暗行為被掩蓋,越來越多人害怕光明的時候,就是人間的真正悲劇了。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rthk.hk)。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