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一分鐘閱讀 - 李怡
14/08/2015

《2小時讀懂世界哲學》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Reading

  日本通俗哲學作家富增章成出了一本暢銷書,新近譯成中文,書名是《2小時讀懂世界哲學》,副題是:「從柏拉圖到桑德爾,哲學家教你改變人生的38種思考」。

 

  富增章成在前言中說: 講到「哲學」,很多人認為「哲學艱澀難懂」、「一點都不實用,純粹在說教。」如果你也這麼想,非常歡迎來到「讓人捨不得睡覺的超有趣哲學世界」!這本書絕對能讓你對哲學完全改觀。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我思故我在」、「上帝已死」,這些都是大家曾經聽過的哲學家思想或名言。

 

  他說:當你感到迷惘、心情低落、想重建自信、工作或戀愛不順利,或者人際關係亮起紅燈時……這些名言都可以是人生各個情境中的最佳武器;當你覺得「那個不好,這個方法也行不通」,找不到解決方法時,笛卡兒和尼采的「一句話」可能破除你的迷惑與執念。

 

  然後,你就能擁有自我思考能力,不會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培養出創造力、想像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接觸哲學,真的是「百利無一害」。

 

哲學思想家的「知識盛宴」

 

  這本書收錄了亞里斯多德、康德、尼采等知名哲學家的思想觀,輕鬆地讓你瞭解哲學史、主要的哲學家思想。活躍於不同時代、偉大卻又有點或者是極度怪胎的哲學家們,將在這裏舉辦一場「知識的盛宴」。

 

  哲學的道理就是如此奧妙,總是能帶來驚喜,任何人、事、物都能成為哲學的研究對象。其主角有時候是「宇宙法則」,有時候是「上帝」或「靈魂」,「生活方式」、「人際關係」、「愛情」……都可以是哲學的研究主題。「懂了哲學,就能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 生於公元前624年的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Thales),他提出「萬物皆由水而生」的主張,雖然錯誤,卻是人類跳脫神話論的哲學起點。
  • 比泰利斯遲150年出生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以提出問題的方式探討知識,他的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治學方式,正是代表哲學家「打破主觀」、引導出新想法的特性。
  • 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Plato),告訴你,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尋找另一半,因此談戀愛是人性的本能。
  • 夏天有冷氣機還真多虧了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因為他,我們才了解有知識,就有對抗大自然的力量。
  • 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為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國家下定義:是一群人在平等的狀態下組成的。
  • 為甚麼我們該自律?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1804年)認為,能掌控自己的人,才有真正的自由。
  • 覺得人生很痛苦?其實人生本來就充滿煩惱,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建議你,同情心和藝術是解脫良方。
  • 不滿、忌妒、怨恨的負面情緒很正常,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說,真理和上帝都不存在,坦率地面對自己吧!
  • 為甚麼我們都愛關注明星八卦新聞?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戳穿你的想法:因為你害怕思考更重要的事。
  • 馬克思(Karl Marx,1818年-1883年)認為,藉由付出(工作),你就能體會到自我價值,其實上班也沒這麼慘,對吧。
  • 有錢人該不該把錢分給大家?美國政治哲學家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1953-),教你思考何謂正義?何謂善?

 

  哲學的道理就是如此奧妙,總是能帶來驚喜,任何人、事、物都能成為哲學的研究對象。

 

從古到今的思潮作動

 

  兩千六百年來,哲學家影響人類社會的文化及思考方式。

 

  哲學史,其實就是人類的演進史。人類從盲目地崇拜未知與自然,到主動懷疑舊有的存在,接著發現了「自我」,進而思考自我生命的意義,然後開始定義自己與他人(社會群體)的關係、思考自我和他人的感受;最後在二十世紀開始,基於人人不同的思考模式,也出現了許多迥異的思潮。

 

古希臘時代:從神話中醒來,尋找宇宙和自然的法則

 

  兩千六百年前,希臘人總是以神話解釋各種自然現象。但是自然哲學家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他們開始透過原理或法則,合理解釋自然現象。人類讓掌控世界的「神話」理論下台,證明人可以獨立思考,並對不了解的事物提出疑問。

 

中世紀:懷疑神的存在,打破「絕對」

 

  中世紀的哲學議題幾乎全部圍繞著基督教打轉,可說是「基督教哲學」。當時古代基督教教會神學作家或精神領袖所研究的「教父哲學」相當盛行。不過,教父們不光只談論上帝,他們研究的領域包含至世界的存在與形成、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於語言學、理論學等。

 

近代哲學:察覺「思考」的自己,「我」的存在

 

  文藝復興結束後,進入了近代哲學。「何謂上帝?」、「上帝給了我們甚麼?」等以上帝為中心的議題落幕,哲學家們終於開始認真思考,以「人」為主的各種議題。近代哲學的重要研究主題是「人為了找到『真理』,應該抱持著甚麼樣的觀念?」

 

現代哲學:發展到討論對我而言的幸福,以及我與社會群體間的關係

 

  上一個階段的近代哲學,太注重邏輯,只將重點擺在世界和整個人類。但是,卻忽略最中心的「自我」感受。什麼樣的思想對「我」或對「我的生活」更具深層意義?現代哲學更進一步的將焦點縮小到個人,環繞「自我感受」探討人的種種情緒和反應。

 

二十世紀的哲學思想:百家齊放、沒有標準答案

 

  進入現代思想領域後,哲學變成思想學的一部分,各種全新觀念和前所未聞的言論,讓二十世紀的人們目不暇給,也代表「思考」與「思想」不再僅僅屬於艱澀的哲學課題下,而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以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原則。

 

  哲學並不是探討某個專門觀念或生活方式的死板學問,從2,600年前,希臘哲人泰利斯首度對於自己所處的世界發出疑問時,就證明了人類勇於挑戰、敢於創新和思考的特質;事實上,哲學思考離我們並沒有這麼遙遠,也不是只存在於學術書上的教材。

 

  用兩個小時讀完這本書,這時候,或許你會試著問自己:為甚麼人要上班?做這件事情有甚麼意義?進一步去想:人工墮胎是否合法?安樂死是不得已的手段嗎?又或者死刑該不該廢除呢?借用哲學和現代思想的路徑思考,對於這些可能想過、或者曾經認為與己無關的事情,你一定會有新的看法與發現。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2小時讀懂世界哲學:從柏拉圖到桑德爾,哲學家教你改變人生的38種思考》

作者:富增章成

由 采實文化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17/07/2024

書展2024 | 專訪《人間荒原》作者葉秋弦:走進編書文字世界,看香港當下文學創作

#文字 #文學創作 #人間荒原 #編書 #書展 #書展2024 #葉秋弦 #專訪 #Art & Culture #Reading

  書展當前,及更早前,又買了一堆書,新新舊舊俱有。早前不知在哪裏讀到,我們實不用看完書架上的書,它們可供不時俯拾之需,連繫我們當下生活思緒,於是心情為之一鬆,但在公在私,鍾情一頭栽進詩與散文的文字世界裏,閱讀作者如何流露神思,感受他們的情緒流動,尤其經過嚴肅文學訓練的作者,尤其那些願意誠摯Acknowledge自己所思所感的作者,字裏行間,舉重若輕,呈現生命的躍動、純粹與壯烈,與讀者共振。

 

  書展當前,及更早前,又買了一堆書,新新舊舊俱有。早前不知在哪裏讀到,我們實不用看完書架上的書,它們可供不時俯拾之需,連繫我們當下生活思緒,於是心情為之一鬆,但在公在私,鍾情一頭栽進詩與散文的文字世界裏,閱讀作者如何流露神思,感受他們的情緒流動,尤其經過嚴肅文學訓練的作者,尤其那些願意誠摯Acknowledge自己所思所感的作者,字裏行間,舉重若輕,呈現生命的躍動、純粹與壯烈,與讀者共振。

 

 

  例如去年第四屆香港出版雙年獎中憑《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獲授予新晉編輯獎的葉秋弦,本身也是位作者,《綠皮火車》(2021)便透過她獨特的成長背景與文字,讓讀者如我重新感受隔了一層薄紗的青春。三年後的《人間荒原》更趨成熟,流離心靈故鄉與情感結界間、意境與想像間的牽引,及承接。趁新一年度書展,有幸邀請愛貓的秋弦來個關於編纂與寫作觀照的短訪——

 

 

A. 拿《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及《巿民的大會堂》來作談論點,編輯香港主題叢書的趣味與挑戰在哪?

 

  秋弦:香港主題叢書的挑戰:編輯自身對議題的興趣及熟悉程度。幸好,在編《電線車》及《大會堂》前,自身對於這兩樣在港島流轉的事物(及建築)均是感興趣的,尤其歷史淵源深厚,具研究價值及意義。於是,編書時更希望能把書本以最好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編《大會堂》最有趣是半年間走訪大會堂接近十次,除了訪問嘉賓外,還跟設計師多次到大會堂捕捉建築物細節及光影,期望透過鏡頭呈現建築師設計大會堂時的美學價值。編《電線車》最好玩的是舉辦電車導賞團,這些都幸好獲得作者和讀者們的支持及參與。

 

 

A:相對2022年《非常時代 文學碎音》,怎看香港當下文學編著創作?它在經歷進一步的碎片化,抑或解體重塑?

 

  秋弦:香港文學的創作精彩紛呈,難以簡單語言概括。以我的觀察:各有側重和關注面,無論各個年紀的創作者,大家創作精力旺盛,這是好事。《文學碎音》是一本特殊處境下(防疫期間)設計出來的文學合集,讓各人站在自己的位置去觀察疫情與生活之間的關係,與單純個人作品結集的目的和動機不同。但書寫世界就是這樣,文學自有其眼界與高度,我不懂得評價他人創作,唯獨警惕自己:寫作的心一定要夠純粹。不要為名利、光環而寫。「功利」與「文學」,兩個詞彙放在一起是十分違和的。不過,香港文學的確演變出不同面貌,而且散於各地,與當下時代有關。

 

A:由董啟章、潘國靈、洛楓、劉以鬯、也斯到葉靈鳳,你編輯的「香港作家系列」有著甚麼樣的一個走向與藍圖?

 

  秋弦:編到香港作家的作品,很多時是偶然。當然背後也與個人際遇有關——我總是遇到非常出色的文學作家。你提及的董啟章、潘國靈、洛楓都是待編輯非常友善的作者,他們交來的作品更是一流,充滿自覺,亦不存在不切實的期望。這幾年間如果有隱形的「香港作家系列」,那就是一種幸運,令更多香港文學作品得以重新曝光,讓不同年紀的讀者認識,或者這也是對文學一種微小的貢獻吧。好的作品值得流存下去。

 

A:你自己最受觸動的是哪位作家?為甚麼呢?

 

  秋弦:在刻下的閱讀範圍內,我最受觸動的作家有三位,都是華文作家。他們是:黃碧雲、蘇偉貞、潘國靈,不以節錄段落形式呈現,容我以三本書為單位:《微喜重行》、《時光隊伍》、《身體變奏曲》。這些,都是有血有肉的作品啊,隱含著作家及他人的生命與情感在字裏行間流動、擺盪,讀來沉重,但充滿張力。

 

 

A:香港編印裝禎條件有哪些發展與局限?

 

  秋弦:香港的印製條件,很簡單可概括:租金人工貴,印製成本高,即使製作品質十分優良,但投入成本高,許多書只能以最簡潔的方式呈現,若印製工序繁複,書本製作成本自然提高,定價亦進一步拉高。

 

 

A:去年獲得香港出版雙年獎「新晉編輯獎」,一年後回顧,對自己最大的啟迪是?

 

  秋弦:獲得獎項是意外,以及幸運,令我反思到:一本好書的誕生,必須有作者、編輯、設計師、製作部各個專業範疇緊密的參與,投注時間和精神,才有好的output。

 

A:你會否重讀舊作?對三年前出版的《綠皮火車》

 

  秋弦:完全不會重讀自己的舊作,我不在乎了。讓過去過去。

 

 

A:可否談一下你的新書《人間荒原》?

 

  秋弦:《人間荒原》從設計到印製都是我理想中的樣子,符合自己的調性。至於內容,一如既往地沉重,自然有人喜歡有人不喜。但無所謂的,書海那麼大。每人都會遇到自己喜愛的讀物,這樣就好。我相信《人間荒原》會找到自己的讀者,這本書也是充滿故事,離不開書,生活與人。但成書一刻,一切又成為過去。沒甚麼。

 

葉秋弦

 

  閱讀之趣,有時候在於,神思有高下之分,技巧有精拙之別,只是,文學類型之間是平等的。詩人筆下散文未必佳,散文家寫詩也未必不可讀。或者,神思與文體間,如何攻克,怎樣馴服,情真意切才是核心,參考作者葉秋弦的編著經驗,理解香港文學土壤的孕育及成長,馳騁在時間荒原上,但願你會懂,在輕柔與哀矜之間,該何去何從。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Very Peri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