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2024 11:02
《品中資-羅國森》內需股由最弱變最強?
《品中資》各位,今日是2024年第一次和大家見面,首先祝各位新年快活,身心康泰,投資得心應手。但回看過去一年的港股表現,尤其是中資股的整體表現,也實在令人太不快了。 如果大家早幾日有看財經新聞的總結,應該都知道,港股的恒生指數,前所未有地出現四連跌(即過去4年都下跌),而近3年,每年都以雙位數的幅度下跌,4年累計下跌11142點,也不可以謂不傷。 去年這個時候,雖然疫情尚未退卻,但踏入2023年的首三個交易日,恒生指數氣勢如虹地暴升,累積升了1271點,升幅高逾6﹒4%。一下子,市場充滿樂觀情緒,以為疫情接近尾聲,即將迎來一次強勁的復常。誰不知,這原來是一道虛火,經過這次升浪後,恒生指數就反覆回落,全年計,恒生指數下跌了2734點,或13﹒8%。 過去幾年,恒生指數成分股已經加入了大量中資股,因此,我認為,不用再拿國企指數來分析了,單看恒生指數已經足夠。 如果細心分析恒生指數合共82隻成分股去年的表現,明顯地,跌得最多的肯定是去年大家最憧憬的內需股。 去年這個時候,我在本欄寫過一篇品評,題為《龍頭科技股,是徹頭徹尾的內需股》,意思就是2023年要買內需股,就買幾隻龍頭科技股,因為她們的業務其實都是民生所需。 但這幾隻有內需成分的科技股,包括做外賣和團購的美團(03690)、經營網上購物平台的京東(09618),以及協助中小企做生意的阿里巴巴(09988),她們去年的表現實在令人十分失望,尤其是前兩者,分別成為跌幅第四大和第六大的恒指成分股。 *傳統內需股跌得更厲害* 即使撇開以科技包裝的內需股,那些最傳統的內需概念股,也是疲不能興,例如李寧(02331),去年竟然成為跌幅最大藍籌。這還不止,一向予人穩健感覺的內需股,去年也跌到一仆一碌,包括蒙牛乳業(02319)、百威亞太(01876)及華潤啤酒(00291),以至康師傅(00322)等等,跌幅都介乎三成至四成不等。 但話雖如此,在10大升幅榜之中,其實首兩位也可以算是內需股的,分別是從事新能源車的理想汽車(02015),和經營個人電腦以至智能設備業務的聯想集團(00992),她們的升幅介乎七成至九成呢! 而另一隻科技龍頭股小米集團(01810),更絕對是內需概念了,因為她的主要業務是生產和銷售手機,以及其他智能家居設備,去年她的股價也回升了四成多。 換句話說,即使是內需股,原來也不是一面倒下跌的。我認為,歸根究柢,她們股價的升跌,完全取決於業績表現。理想成為去年藍籌升幅榜之冠,正因為她的業績明顯改善,開始轉虧為盈,小米的業績也如是。唯一例外的是聯想,該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業績倒退,但隨著人工智能電腦(AI PC)的面世,市場憧憬聯想的業務將會迎來另一次突破,故股價率先反映。 *復甦力度和速度不似預期* 我同意,內地經濟的復甦速度和力度都不似預期,主要原因仍然是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因為房產是個人最大的內需消費,也帶動了很多相關產業,因此,內房的債務危機一日未解除,內地經濟也不可能顯著改善。 另外,中央政府似乎不願意作一些大規模、大範圍或稱之為「大水漫灌」的救市方式,取而代之是「精準」的救市措施,或從需求方面去刺激經濟,好處是所花的錢可以真正用在改善經濟的層面,但壞處是需要更長時間才可真正改善經濟。 但我始終抱著積極的信念,內地經濟的韌性確實很強,因為全國幅員廣大,很多地區的經濟仍然有很大改善空間。經過幾十年改革開放之後,內地已經形成一個堅實的中產階層,只要他們願意消費,我絕對相信,內地經濟不會差得到哪裏。 過去的歷史已經證明,一些被過分拋售的股票,經過調整之後,就可以重拾升軌,李寧就是最好的例子。由於篇幅關係,個股的分析留待下次再和大家分享。《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以伊衝突升級,北韓派兵增援俄羅斯,你會否擔心世界發生大規模戰爭?►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