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2024 16:37
《拆局麒想-林嘉麒》科技股發超低息CB有著數?
《拆局麒想》近期多隻科技股相繼發出零息可換股債券集資,散戶投資者一方面憂慮企業抽水潮,另一方面被高換股價所吸引,究竟對後市是利好或是利淡呢?我們以京東(09618)及阿里巴巴(09988)作為例子。京東發行2029年可換股優先票據,年利率0﹒25厘,每1000美元票據本金可轉換為21﹒883股美國存託股份,換股價約45﹒7美元,較在港收市價調整後溢價約35%,集資17﹒5億美元;阿里巴巴發行2031年6月到期可換股優先票據,年利率0﹒5厘,每1000美元本金額的票據可轉換為9﹒5202股美國存託股份,換股價約105﹒04美元,約30%溢價,集資50億美元。 可轉換債券(Convertible Bond),簡稱CB,又叫可換股債券,是一種混合債券及金融衍生品,可按一定規則轉換為債券發行公司的股票;其轉換價格、轉換時間段會在發行前確定。由於附加了認股權證(期權)等多種權益,可換股債券的票面利率通常較一般企業債券低。一般來說,當上市公司投資新項目、擴展業務或為舊有債務再融資,便會考慮發行CB,一方面息率會較發行債券為低,另一方面展現公司未來前景,給予投資者換股的權利。阿里巴巴及京東的槓桿率,以總債務除以經調整EBITDA,分別是0﹒9倍及1﹒1倍,以總債務除以自由現金流,分別是1﹒1倍及0﹒9倍,兩者明顯沒有太大的資金或還款壓力,今次宣布發行可換股債券是把款項主要用於回購股份上。阿里巴巴會同步以每股80﹒8美元向關聯方回購約1480萬股美國存託股,所需資金約12億美元;而京東會同步向關聯方回購約1400萬股美國存託股,所需資金估計約4﹒7億美元。由於今時不同往日,現時大部分科技股只是以控制成本來增加每股盈利,暫時要收入增長高並不容易,因此上市公司會發行CB作回購,以增加每股盈利,這是財技之一。 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為何要買入超低息而換股價是三成溢價以上的CB呢?由於兩批CB幾乎是零息,買入CB已經是蝕了定存息(美元無風險利率現時高達5﹒25厘),由於機會成本的關係,買入CB是蝕的,難怪很多人會認為買家「一定是看好未來股價」。這是真的嗎?如果是看好公司前景,直接買入正股便可以,何必大費周章買CB?又或者立即買入看好期權(buy Call),就更簡單、成本更低,所以可肯定買家不是看好公司前景。根據筆者經驗,從前無息CB大多數以折讓價出售,今次是嗎?非也,一手價是以100元出售,今次是sell at par,因此買家不能因為折讓買入,等坐到到期而賺回與100元的差價。以阿里巴巴為例,今次CB的100元,是分兩部分,一是債券價格(Bond價),一是期權價格(Option價),今次at par的Bond價是74﹒686元,所以Option價是100元減去74﹒686元,即是25﹒314元。但由於阿里巴巴是用收到買家的25﹒314元去先認購Call Option,因此其「實收」是74﹒686元,而由於到期償還本金是100元,到期日是2031年6月1日,因此未來6年半總成本是25﹒314元加上每年派0﹒5厘利息,粗略計算年息大約是5﹒88厘。因此,阿里巴巴不是零息借貸。但對買家來說,Call Option的價值是不可以變現的,為何要坐6年半這麼久呢?筆者估計是與市場需求有關。要留意換股是以發行美股為主,而近期外資大行看好中國股份,但機構投資者未必認同,所以不會以真金白銀買入正股,反而對認購期權有興趣。投資者見到市場有需求,會考慮sell Call,賺個期權金,鎖定自己的利潤。但由於sell Call要抵押品,持有CB的或可以在部分大行免除持實股要求,也許因此近期有這麼多大型中國科技股發CB。對於機構來說,由於正股價值存在波動,假如以即市價格計算,會影響綜合投資表現,相反,CB價格波動非常細,同時可鎖定投資回報,相信是近期CB那麼受歡迎的原因。 簡單而言,發CB不代表機構對公司前景樂觀,只是看上產品的優勢,而換股價只是在計算CB中債券部分的年利率而產生的換股價格,所以不可以單純以此換股價作為公司股價「真實價值」的一個參考。《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 林嘉麒》 *筆者並無持有以上股份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