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 16:00:38
【社創.社區4.0】社區解難方案展現 期望在社區遍地開花
辦法總比困難多,儘管今屆「社創•社區4.0」的參賽隊伍在疫情下面對不少障礙,沒法落區、不能與街坊交流、組員間亦不能面對面討論設計等,同學們仍能在有限條件下設計出具創意和意念的方案,以改善九龍城區的民生議題,著實不容易。在最後十四強,最終由真光女書院的「廚餘回收好易啫」,獲得今屆冠軍、創新設計大獎和最具社會效益大獎。
廚餘回收換本地有機菜 期望在多區實踐
真光女書院的隊員有Thebe Nimsing、簡希霖、徐美恩、Natanakumar Mirnaali,原型設計名為「廚餘回收好易啫Easy Car」,改善當區衛生問題。設計以應用程式及積分「Yes Coin」,和少量餐廳試行合作回收廚餘,廚餘回收車指定日子到餐廳回收。餐廳和客人均可以「Yes Coin」換本地有機蔬菜。
九龍城區民政事務專員謝亦晴女士(Alison)亦有和她們聊聊感受。四位同學分享,去年底還有機會落區時,發現九龍城區後巷有不少廚餘沒有適當處理,影響衛生問題,於是她們便著手研究廚餘回收。方案本是以廚餘箱為藍本,後來希望增加流動性,同時受圖書車、美食車等流動車啟發。Alison指出九龍城區食肆林立,廚餘衛生的問題的確不能忽視,而她們的設計正好提供新看法給她,期望將來可在當區實踐。
問到整個比賽最大挑戰,她們認為是實踐性,因計劃想法較大型,要多方面合作和配合。設計亦用上不少科技應用,如應用程式設計和3D打印技術,對於她們來說是個新領域,因日常較少接觸,因此要先學習再不斷嘗試才能成功實行。隊伍當中非華裔同學Mirnaali,她特別考慮到區內少數族裔,在設計應用程式時,內設多種語言,希望方案能惠及不同族群的街坊,一同參與。
冠軍將在下年前往印尼峇里社創探索之旅,親身考察當地的最新社創項目。四位都表示未曾到過峇里,十分期待。峇里的氣候、文化甚至環境問題和香港都很不同,她們希望可和當地的相關組織和機構交流和學習,將適合香港的創新的點子帶回來應用。
亞軍隊伍創公共空間 拼出共學休憩地方
亞軍來自德望學校的隊伍,隊員有宋珈盈、吳珈璉、林愛純和葉剴晴。四位同學針對九龍城公共空間和場地缺乏的問題,設計出名為「活代龍城」的方案。她們利用當區相對較大但不足以成為公園的地方,以3D打印技術製作可移動立方體成為半開放空間,拼砌出供街坊休閒或學習的地方,以解決公共空間不足問題。AR方面,會在當區一些電箱、隧道等,加上AR code以AR投射展覽品到街坊常經過的地方,將藝術帶入社區,提升街坊之間的交流,凝聚社區。
她們分享,疫情下令比賽過程面對更多挑戰,如只能透過網上資料去了解當區地理狀況,但她們最終克服問題,好好分工配合。因此她們非常開心得到評審和街坊的認可,通過比賽學到不少社創技巧及科技應用,對於將來學習都很有用。
智能垃圾桶及共享車位 解當區難題
德蘭中學的「物聯網智能垃圾桶」方案獲得季軍,設計以IOT物聯網功能,透過網絡將垃圾桶使用數據傳到管理人員,可即時處理。而垃圾桶則利用IR感應器、紅外線感應器和馬達,讓其自動開合,更兼備殺菌功能,另有語音功能提醒隨處棄置垃圾的人。她們表示在疫情下很多活動受限制,例如落區訪問街坊,還好舉辦了網上會議,聽到街坊提供的意見,讓她們好好修正方案的細節及實際運作的情況。是次比賽令她們加強了在社區的觀察和溝通能力,更能從隊員身上互相學習,有不少得著呢。
最後,獲得優異獎和最具凝聚力大獎的聖嘉勒女書院,其方案名為「易泊」,方案以應用程式提供共享車位和出租車位,透過出租車位達至共享經濟的效果。六位同學都居於港島區,坦言沒法落區實地觀察對設計方案有不少影響,發現方案和九龍城區的現實狀況出現頗大落差。還好她們認真地設計了問卷,讓當區街坊填寫,提供意見以便改善現實情況。最後她們表示,沒想過自己只是年輕人,但有能力設計出方案為社區解難,感到非常鼓舞,未來會有更大動力再作嘗試。
今屆比賽以九龍城區作為探討的社區,而下一屆將會以新界北區作為焦點,希望同學能夠繼續透過比賽「親身經歷、實踐社創」。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