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31 14:22:39

社會效益評估 (上)(吳嘉琪)

  「What gets measured gets improved」 美國現代管理學始創人Peter Drucker如是說。隨著各國政府、大型慈善基金、企業加入社會創新這個範疇,近年來大家對 Impact Measurement的興趣和需求都不斷上升,衍生了不同的理論、工具。這些技術用語往往嚇怕人,讓我們從最基本的理念開始了解吧!
為甚麼要Measure impact?
 
  Impact Measurement (社會效益評估)最明顯的功用,就是讓生產效益的機構能夠有效地「說故事」,用「故事」吸引支持者。試想想在你面前有兩份簡介,一份只是寫著「我們致力幫助低收入家庭的學習需要」,另外一份能簡要地列出「過去一年,我們為300個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小學生提供超過30,000小時的義務補習服務」,那一個更為清晰、具體?
  就像商業投資者會估計ROI、IRR 回報率一樣,Impact measurement 也可以讓資金擁有者記錄和評估「投資」是否用得其所。久而久之,這些記錄更能產生大量數據,用於對比和benchmark類似項目。
  
  最後一個常被忽略的功用,是用於管理內部資源、並制定未來策略。譬如說,一個戒毒所在評估的過程中發現了有家庭支持的吸毒者所需的治療時間一般比較短、復發率也比較低。分析過後,戒毒所可以重新整合資源,將教育和輔導家庭成員的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從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Impact包括些甚麼?
 
  如果有一個生產效益的工廠,那生產線可以分為3大部分:Input(輸入)、 Output(輸出)、 Outcome(成果)。
  Input最容易了解,就是所有投放的資源,包括金錢,也包括實物捐贈、服務捐贈、義工時間等;而Output就是資源所直接產生的活動,一般都是可量化的東西,如活動數目、收益人數、服務小時等。
  大部份機構進行社效評估的時候,一般都會在output止步,而忽略了最重要的outcome(成果)部分。續上文補習服務的例子,只表述了計劃的output,而沒有指出計劃的短期、中期和長期outcome,如學生在成績、自信心、行為等範圍的進步。那究竟量度甚麼outcome呢?就要回想建立計劃時的目標和理念,而且可以靈活利用quantitative(定量)和 qualitative(定性)的兩種資料收集方法。
  分析input和output的關係,可以了解計劃的efficiency(效率);而input和outcome的關係,就可以看出計劃的effectiveness(效能)。
  下回再介紹幾個比較普遍的評估工具。
吳嘉琪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副總監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