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9 09:51:58

看不到的「隱蔽世界」(曹禹)

  去年曾轟動全港的弒父殺母肢解屍體案兩周前開審,兩位陪審員因對案中證供感到不安而相繼退出,法官最終決定解散陪審團將案件押後排期再審,案中被告為雙失隱青,靠父母供養生活。去年有另一單駭人聽聞的弒雙親兇案,而疑凶亦是靠父母養活的隱蔽青年。而今年數月前亦有報導,遭公司解僱後成「隱青」的「文仔」,九年自閉在住所沉迷網上遊戲,甚至只以字條與父溝通,而早前他嘗試重投社會,工作僅一日,無法適應加上思念亡母及欠債,燒炭自殺,慶幸的是最終獲救,正逐步康復,脫離隱青生活。

 

  筆者提起這三則報導並非想標籤「隱青」,只是想讓大家了解社會需要正視這個問題,若不加以改善,結果可以很不幸。「隱蔽青年」沒有定義,政府未有針對隱蔽青年設立服務,亦沒有統計數字。但根據相關社服機構的數據和推測,「隱蔽青年」在本港並不在少數,數年前就已有愈萬之眾。「隱青」指脫離社會、拒絕社交而自我封閉在家中,抱有隱蔽心理狀態的青年。大多失學、失業、不參與社會活動。成因很多、眾說紛紜,大多認為是由於社會壓力令到他們失去信心、覺得自己無用、喪失生活動機,於是自我隔絕,而很多「隱青」會在網絡虛擬世界中尋找慰藉。

 

  「隱蔽」不是一種「精神病」,更似「社交障礙」和由於壓力而「自我封閉」。壓力來源並非只有個人因素,更多的源自種種家庭和社會因素。在應試教育下,填鴨為主、升學主導,家長和朋輩往往對的學生造成過多壓力,尤其是成績不佳、不善讀寫、甚至輟學的孩子。他們可能有其他天賦,或是藝術或是音樂舞蹈,但通常被家長和社會忽視甚至抹殺。如何建立一個能充分開發孩子天賦而因材施教的教育系統是教育改革的一大難題,筆者不敢妄論、亦沒有標準答案;不過不少關注教育的機構,以課外為切入點另闢蹊徑,提供很多新的可能性,例如「心火香傳」通過課外體驗式教育為偏遠地區的孩子和來自城市參與活動的隊員創造啟發,鼓勵敢於追求夢想、積極面對挑戰。

 

  更可怕的是,現在這種填塞壓力已蔓延至幼兒學前階段,「贏在起跑線上」便是最為響亮的口號。比起短跑衝刺,人生更似長跑,起跑線前幾百米實在微不足道,況且起跑線前幾多都決定不了跑手的速度和跑的距離,最重要的還是跑手自己的身心素質。堅毅、面對困難、樂於交往溝通、勇於追求夢想才是家長最應該教導給孩子的,與其讓孩子去補習班和興趣班,不如自己多花些時間和精力和孩子玩樂,通過家庭玩樂促進溝通。(篇幅有限,在此不對家庭玩樂累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筆者另外兩篇文章《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花甚麼在孩子身上?》

 

  幫助一個隱青重投社會需要很長時間,包括漫長的溝通以建立信任和關係、家訪和逐步讓其踏足社區。但不是沒有方法,有社工通過打機,遊戲中升Level、建立「公會」,與隱青玩家「打成一片」,從而「打救」他們,讓他們明白團隊合作和溝通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重拾自信、找回自己的價值。早前有報導「隱青」挽回自信重返社會,在社區中心做義工教人使用電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社會應該更多樣性,有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價值。

 

  方法總比問題多,為何不開動你的腦筋想出創新方法?如果你有創意能改善「隱青」問題,不妨參與今年的「亞洲社企創新獎」——一個只要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意而無需冗長的商業計劃書的創意比賽。除了「隱青」,今年還有「人口老化」、「貧窮問題」和「環境保護」三個題目。千萬不要浪費你好的創意,行動才是改變的第一步,9月6日截止,趕快參加吧!

 

曹禹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助理經理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