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4 18:31:48
最簡單的良心消費:只買你所需!- 吳雪怡
市民搶購貨品是否基於其實際需要,又有沒有反思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
面對近日超級市場的搶購潮,被搶購一空的貨架,我們應該反思:究竟消費只是一種功利和享樂的行為,還是一種可以為社會及環境帶來正面影響的行為?
良心消費的定義
良心消費是一種目的主導消費(purpose-driven consumption),當中牽涉社會或環境意識,這意味著當我們消費時,會考慮到消費對社會及環境的正面或負面影響。Borgmann, A.(2000) 解釋,當生產鏈隨著技術的進步而變得複雜時,消費者會因而輕易忽視生產過程及其製造的負面後果,從而使消費變成一種不顧後果的享受(unencumbered enjoyment),消費者更容易以純功利和享樂目的去消費。而為了發展良心消費,Rob Harrison(2005) 認為多樣化的市場和容易獲得的信息,使消費者能夠更容易反思自己的消費行為,並在購買時作出有利社會及環境的選擇。除此以外,良心消費更可以是一種社會運動,透過消費行為,表達對社會及環境的關注,推動社會變革。
良心消費的形式
Newhol, T. (2005) 提出三種良心消費行為:刻意購買(Buycotting)、抵制(boycotting)、自願簡樸(Voluntary simplicity)。刻意購買是出於社會考慮而進行的特定購買行為,消費者主動購買某項商品或服務,對其作出肯定;抵制是指人們避免購買特定產品或服務,來表達他們對社會的關切;自願簡樸是指選擇降低消費水平並採取更簡單生活的方式,例如斷捨離。
香港良心消費的發展
隨著香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更多的良心消費運動在香港展開。公平貿易運動在1990年代開始流行,樂施會發起了推廣公平貿易咖啡的運動。公平貿易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產者的剝削,為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和農民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場所,並確保他們的勞動得到合理的回報。香港至今已有多個公平貿易品牌較為人所熟悉,如:細味公平。
2010年,龐一鳴發起了「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的抵制運動,以制衡市場壟斷對香港人的剝削。這運動提倡消費者支持本地小店,抵制連鎖企業,因為連鎖企業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而它們在市場的壟斷地位令消費者的選擇減少(本地小店不敵連鎖企業的壓迫而倒閉),希望藉此迫使連鎖集團正視消費者權益。而自2012年,豐盛社企學會發起「十一良心消費運動」 也是良心消費的具體例子,促使大眾支持社會企業。在宣傳「兩不一多」的概念──不鼓勵額外消費、不是施捨、多一層意義的同時,組織提倡支持社會企業,創造社會變革。這些例子都是香港由下而上(bottom-Up)的消費運動,值得更多的討論及研究。
香港的可持續消費(Sustainable Consumption)
可持續消費一直是全球趨勢,當中包括支持可回收的綠色產品,並且積極關注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素食趨勢就是其中一個消費模式的轉變。Green Queen Media最近對香港素食人士的飲食生活方式進行了一項研究 ,發現受訪者在考慮改變飲食習慣時,會關注食肉為環境帶來的影響,以及他們愈來愈重視動物權利或倫理,所以素食是他們試圖避免對其他物種造成傷害的做法。
如何做一個有良心的消費者?
儘管近年在香港觀察到更多基於環境、社會等原因的目的主導型消費良心消費行為,但與其他地區相比,香港的良心消費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為了解良心消費運動與香港社會企業的關係,豐盛學院正在進行一項關於消費者行為的研究,特別是他們對社會企業的理解和看法。完整的報告將在年中發布,屆時希望為香港的良心消費發展引發更多討論。
作為消費者,每個人都可以有意識地購買和不購買。所以在消費時不妨思考以下問題:1)你是否需要此產品;2)你的消費是否傷害了他人;3)除了產品/服務本身,是否還有其他費用?(即環境成本、其他人的成本、將受益於自己以外的人等)。
盼望我們每一位都能夠成為良心消費者,令社會及環境變得更美好!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