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救市#今日焦點股
2024-07-26

展優勢盡聚高才,握機遇中外並重

  三中全會日前閉幕,點名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現屆特區政府的招攬人才計劃已提早超出目標,但所吸引菁英大多來自內地,未盡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中美角力加劇,當地華裔科研人才備受針對,為香港儲備科研人才帶來機遇,以求加快自身經濟升級轉型,更好協助國家對外開放。

 

  特首李家超前年在首份施政報告曾敲定,3年內透過人才計劃吸引至少10.5萬人,截至今年6月,全城已吸納逾13萬外來人才,填補了不少因移民潮騰空的中高層職位。

 

內地人佔多數 國際成色未夠

 

  然而,要成為三中全會列明的「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香港仍須再接再厲。港府的高端人才通行證、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等,超過9成申請者是內地人,國際成色始終不足。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為,香港社會的自由、開放和多元性質、國際大都會魅力、優厚工資待遇,以及商企院校的全球聯繫及視野等等,均令本港較內地城市易於吸引西方和「海歸」人才。

 

  美國近年全方位遏制中國崛起,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若果能夠再入主白宮,針對華裔學者所謂經濟間諜和研究竊盜的「中國行動計劃」,隨時捲土重來。

 

  2019年首名被捕者、化學工程教授陶豐,本月終於成功洗脫全部10項控罪;他周二首度公開憶述,那1,786天一直活在「恐懼和絕望」。

 

  史丹福大學研究顯示,2018年行動計劃面世後,華裔學者離美數量急升了75%,重災區是生命科學,正是特區政府擬議力推的三大產業之一。無巧不成書,香港大學多個單位去年也聯袂從史丹福邀得量子物料及醫藥先驅戴宏杰,調遷來港擔任講座教授。

 

  雖然勞工及福利局曾經預告,未來一年將主力吸引東南亞和歐洲專才,但亦要順應時勢機會,支持專上院校從美國、特別是科學界招賢與能。「獵巫」風氣下,當地華裔學者想與中國內地同業、機構合作,固然動輒得咎,他們還普遍指出,較以往難於招募國際學生追隨。

 

美失華裔學者 灣區供新跑道

 

  為吸引科研翹楚,本港大學一般不吝專門設立實驗室,廣聘博士後、研究員。各院校早於大灣區成立分校,中央政府亦不斷替在港外籍人士提供往來便利,相信港深廣全球排名第二的科學技術集群,可吸引學者跨境研究,善用全區龐大人口和充裕資金,加快中國達成科技自立自強的願景。

 

  香港的人才庫肯定不僅為特區效勞,還必然希望以香港為基地,開拓內地與海外的發展機會,劉兆佳預期中央將有更多優惠政策,促進人才和資金流。

 

  不過,特區政府亦要時刻反求諸己,力求扭轉河套區建基規劃多年來步履蹣跚的問題,加快北部都會區創科用地投入營運,否則必然有礙吸引頂尖精英和企業,令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等重點產業的生態圈發展事倍功半。

 

  本港倘能吸引任何世界權威人物或機構落戶,相關範疇有望短時間內快速成長,但當前不少人才計劃始終予人數量先行、暫欠方向的感覺。政府明年初將公布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各方期待當局可因應調整人才清單等措施,為目標行業重點出擊,甚至對統計處預視未來25年各人才計劃將淨輸入39萬人,有進一步準備籌謀。

 

  香港經濟結構要升級轉型,絕不能只靠對外招才,還要兼顧內部教育培訓。公開試狀元多數選讀醫學,至今未變,期盼未來當中有人會從事醫藥科研,精英亦愛讀工程和電腦科學,緩解科企長期缺人之苦。

#一國兩制#中美角力#對外開放#協助#閉幕#高端人才#三中全會

相關資料 - 

一國兩制

異動股

00241

阿里健康

4.040

異動股

06660

艾美疫苗

7.050

異動股

01818

招金礦業

11.040

備註︰

報價延遲最少15分鐘,資料更新時間為 14/11/2024 18:00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最新專題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