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陶冬:美國VS沙特 油價大對決開啟(有片)
OPEC+本月初在猶太人最重要的節日「贖罪日」,作出11月起每日減產200萬桶決定,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部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博士接受《經濟通通訊社》專訪時就指,這是OPEC+近年罕見的大手筆干預來維持石油價格,其決心之大、動作之堅決,以及美國之後回應之強硬,意味著石油市場一場空前對決已經開始了。
他表示,40年前的同一天,阿拉伯國家亦是在「贖罪日」向以色列發起突然襲擊。當時中東戰爭失敗後,阿拉伯產油國成立了OPEC這個石油卡特爾(Cartel,壟斷聯盟),對美英等一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原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暴漲到33美元,也開始了沙特與美國的情仇恩怨歷史。
回首70年代初,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美元脫離金本位,二就是OPEC導致油價大升。為了保持美國全球霸主地位,美國一方面兜售軍事保護,一方面要求OPEC的原油貿易以美元結算。這個成就了中東地區幾十年的穩定,也建立起事實上的美元石油本位。
不過,美沙的相互依賴關係在十年前出現了改變,催化劑是美國頁岩油產業的崛起。為了給新出現的頁岩油開拓市場,美國想盡方法要求OPEC削減產量,結果OPEC的石油市場份額大幅縮水,美國頁岩油卻趁機大量出口。夢醒的OPEC,利用原油生產成本低過頁岩油成本的特點,加大了供應量,壓低油價,令美國頁岩油企業大量倒閉,贏回市場的話語權。
他續稱,沙特王子最近推出幾萬億美元的龐大計劃,希望將沙特阿拉伯從石油生產國轉型為全方位的製造業強國。為實現這個目標,油價必須維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今次一口氣削減產量200萬桶,擺明是和美國對著幹。
陶博認為,OPEC+與美國之間的博弈,本質上是石油定價權之爭。接下來,會有更多石油以人民幣、歐元和盧布來結算,這可能威脅到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相信美國也會放出大招來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