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轉負挫信心 加碼出招莫遲疑
內地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近兩年半首次轉負,國家統計局形容為「階段性」現象,隨著經濟恢復、供需改善,數據會逐步回升。這卻難以完全安撫市場,尤其連串經濟指標,皆反映整體發展勢頭趨弱。當局要防範通縮預期扎根,更要從速制定更實際有力的刺激措施,協助提振信心,穩住房地產市道來推動大眾消費,降稅減費以鼓勵民營企業投資招聘。
數據解讀迥異 經濟多速發展
7月CPI按年跌0.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亦收縮4.4%,為2020年11月後首度雙跌,國統局昨從3方面嘗試釋疑。
首先,CPI低走是國內外多重因素疊加造成的階段性結果,剔除價格大幅波動的食物和能源後,核心CPI仍在上升;再者,居民消費持續恢復,CPI按月計算已能轉升;其次,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等均已統籌做好保供穩價,下階段當國家經濟重新向好,CPI會逐步回升。
不少經濟師認同官方看法,刻下低物價是出於食品和能源回調,高基數過後無足為懼,惟市場始終有憂慮,旅遊物價按年或按月大漲,只是暑假觸發的短暫升幅,而且上月不僅採購經理指數(PMI)始終處於收縮區,進出口更超乎預期地大跌,都難免令人對復甦動力存疑。
全國毋庸置疑已出現多段速發展,內需市場稍勝對外貿易,消遣娛樂跑贏商品消費,當中大額貨品如汽車,又要斷續減價才能吸引到買家。
內地當前不符國際組織的通縮定義,問題是只要普羅大眾相信「遲買有著數」,官方亟欲釋放的超額儲蓄惟恐有增無減。當企業要降價求售、盈利下降,自會削減投資,暫停招聘甚或掉頭裁員,只怕再挫損消費力。
免陷惡性循環 穩樓市減稅負
為免陷入惡性循環,中央宜把握時間出手。上月召開政治局會議以來,各部委所公布的措施偏向精準扶持,或僅聚焦闡釋支援大方向。金融界普遍支持加強財政政策,如直接為民營企業降稅減費,相信有利促進私人投資擴張,有望扭轉坊間對收入增長失速,工作朝不保夕的擔憂。
央媒《中國證券報》剛引述專家報道,大型銀行今後或牽頭為業主,降低房貸尚未還清金額的利率,監管機構可能透過降準和存款息率,緩減業界的成本。誠然,只要業主能降低實際按揭供款,確比官方光提出促進家庭裝修,更能提升改善家居消費。
以樓市在全國民眾財富的佔比,要提升消費,必須先穩住樓價,特別是左右全國信心的一線城市。內媒《經濟觀察報》援引消息指,京滬廣深的房地產政策調控優化會議,將於月內召開。各界憧憬「四限」(限購、限貸、限價、限售)放寬之際,另一央媒《經濟日報》也發表評論稱,政策調控或向一線城市擴大,因城適度調整態勢明顯;由於一線城市樓市壓力較小,預計將以堅持「房住不炒」為前提,漸進地從城市周邊開始。
凡此種種皆可看到,中央正愈趨釋出積極救市信息,民眾和民企最終是否受落,難以說準,但愈早祭出大招,大概愈能止住唱淡質疑聲音,引領社會信心從速止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