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滿月】「港人港稅」擴至9市 在港開內銀帳戶望年內成真
自2月18日揭盅,2.7萬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今日迎來「滿月」。短短一個月,人、物、資金、訊息「四流」如何自由跨越深圳河已引發大猜想。《經濟通通訊社》試梳理大灣區就業、金融、創科、求學的新進展,趁<規劃綱要>滿月之際遐想大灣區新生活。
擁國際認可執業資格可算高端人才
就在周末,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落實向於廣東境內9個大灣區城市工作的境外高端與緊缺人才,補貼內地和香港個人所得稅稅款的差額,並追溯至今年1月1日生效。此舉意味著原本只限前海、橫琴的港人稅務優惠,擴容至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
原本只限前海、橫琴的港人稅務優惠,現擴容至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資料圖片)
何為「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參考深圳早前的定義,包括經國家、省、市認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總部企業、世界500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的管理或技術類人才;其他企業的中層及以上管理或同等層次技術類人才;擁有國際認可執業資格或國內急需的發明專利的人才等。不過,鑑於上述9市均有各自定位,對「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定義會各有側重。
離境逾30天即重計連續居住年限
而繼3月1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明確,按內地標準繳納個人所得稅的「183天」最低門檻,不計入境內當天不足24小時的停留後,今次兩部門再將免稅條件由構成居民納稅人不滿5年,放寬至連續不滿6年;任一年度中,只要有一次離境超過30天的,就重新計算連續居住年限。
此舉意味著,港人於內地居住每年累計滿183且連續6年,才須就境內外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有助釋除港人「墮入內地稅網」的擔憂。
早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明確,個人在內地居住滿183天,需申報全球收入,包括在境外的存款利息、股息和出售物業等收入。
人行政策快將出台,料涉跨境開戶
<規劃綱要>提出,「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產品跨境交易」,令「理財通」何時起步倍受關注。對此,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王景武出席兩會期間透露,人行落實<規劃綱要>的具體政策已完成會簽,預計將很快出台;市場密切留意其中會否涉及跨境理財平台的細節。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早在去年5月就表示,希望大灣區試行兩項措施:一是港人以香港住址到當地銀行開戶;二是港人在香港遙距開立當地銀行戶口。近一年過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就最新放風稱,港人今年內有望可在港開設內地銀行戶口;東亞銀行(00023)副行政總裁李民斌亦預期,業界會先在港人跨境開戶方面有所突破。
目前,跟內地居民憑微信支付、支付寶等「一部手機走天涯」相若,港人北上消費能「漫遊」使用的電子錢包已包括WeChat Pay HK、支付寶香港、BoC Pay、HKT拍住賞……但若論暢通無阻及支持「第三方服務」,便捷度仍遜本地薑微信支付、支付寶一籌。若港人未來無需北上即可開設內地銀行戶口,不單可自由綁定微信支付、支付寶,更能令兩地生活更添便利。
若港人未來無需北上即可開設內地銀行戶口,不單可自由綁定微信支付、支付寶,更能令兩地生活更添便利。(Kenji攝)
「理財通」料2022年前有成果
業界預期,倘「理財通」開通,香港保險業將成贏家。據保監局統計,2018年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為476億港元;友邦保險區域執行總監容永祺就預計,保險產品跨境交易將令內地客總保費於十年內是累積至數千億元。
除了如<規劃綱要>所指,符合條件的香港保險機構將獲准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等,業界更憧憬在大灣區設售後服務中心,提供收取保費、發放索償賠款及期滿紅利等涉及資金往來的服務。
不過,鑑於內地外匯管制在可見將來難言鬆綁,中央或先行考慮理財北向通。劉怡翔則漏口風指,有提過不意味早達成,理財產品互通料到2022年前有成果。
河套創科園將成粵港合作新落腳點
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大定位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此,港府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擬預留55億元用作發展數碼港第五期;預留160億翻新大學增建或翻新科研設備等;預留200億注資研究資助局研究基金。此外,斥資100億在科學園建立兩個創新平台,即專注醫療科技的「Health@InnoHK」,及專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AIR@InnoHK」,引進海內外頂尖科技院校、科研機構及企業。
除了港府銀彈攻勢大谷創科,香港高校及科研機構亦可參與廣東省科技計劃。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兩會時會見港區人大時就指,香港科學家未來可參與國家級大型科研項目,落馬洲河套區將是一個好好的落腳點。
根據政府規劃,位於河套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目標2021年或之前為第一期上蓋發展提供首批土地,預料2023年啟用首期新大樓,作研究、文化產業用途。
撰文:俞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