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減速】中國經濟內憂外患 下半年GDP增長勢放緩
內地第二季GDP增長由上季的6.8%放緩至6.7%,雖符合市場預期,但成為自2016年第三季以來的增速最慢一季。上半年GDP增長6.8%,而去年同期則增長6.9%。雖然國家統計局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率連續12季均保持在6.7%至6.9%的區間,但放緩之勢從數據上看卻變得愈來愈明確,經濟減速成不爭事實。
對於下半年中國經濟表現,《經濟通通訊社》綜合多家機構報告,發現多數意見認為中國面臨樓市投資冷、內需難提振及信用緊縮等問題,加上多變的中美貿易戰,普遍預料下半年GDP增長放緩,全年GDP料增6.6%-6.7%,仍在兩會所定的全年6.5%左右目標內。
面對樓市投資冷、內需難提振及信用緊縮等問題,加上多變的中美貿易戰,市場普遍預料中國下半年GDP增長放緩 (CNS資料圖片)
貿戰未開打 第二季順差已收窄近三成
第二季GDP增速放緩至6.7%,據機構分析,放緩主因是外需走低。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增長4.9%,增速比首季下跌2.5個百分點,而期內錄得順差9013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幅收窄26.7%,且收窄幅度比首季擴大了4.9個百分點;內需方面,次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
貿易順差按年大幅收窄,相信與中美兩國衝突升級不無關係。事源美國政府批評中國加入世貿後仍大設貿易壁壘,對外卻不斷向戰略產業補貼實施傾銷,且美國批評中國強制美國企業轉移技術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決定就「中國製造2025」的相關戰略產業商品實施25%關稅,中國繼而以同等手段還擊,令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
儘管兩國貿易戰時至7月才打響,但在消息醞釀期間美國企業傾向於尋求中國以外的代替供應商,以避免日後關稅生效招致損失,再加上中國亦在對外貿易關係轉差時釋出善意,包括擴大包括金融業、汽車業在內的產業對外開放,外企期內加速在中國市場部署,如美國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提前降價喜迎中國汽車關稅下調,中國擴大開放舉措增加了中國對外貨品及服務進口總額,貿易順差進一步縮窄。
另外,多家機構亦同樣關注中國投資增長放緩,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為29.73萬億元,按年增長6%,續創2000年以來新低。海通證券分析指,中國工業經濟從第二季起,由「需求冷生產熱」轉為「需求生產均弱」的局面,是經濟下行的訊號,同時反映地產對舊經濟體的支撐力度正在轉弱。
信用風險遏抑工業增長 房產稅勢拖慢樓市投資
從上半年經濟數據可以看出,貿易戰、債務風險、樓市調控等關鍵詞已對中國經濟產生實質性影響,相信亦將成為下半年發展中的隱憂。多家機構均預測下半年經濟增長將繼續放緩,交銀料全年GDP增速約6.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預測全年增速收窄至6.6%,明年進一步放緩至6.4%。
首先,和去年外需回暖的大格局不同,中美兩國本月起打響貿易戰,事件進展變幻莫測,但普遍預料美國總統特朗普將繼續採取強硬立場。由於美國是中國商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預計下半年出口增速將低於上半年,且放緩幅度較難預估。交銀預計貨物貿易順差將大幅收窄和服務貿易逆差繼續擴大,全年經常項目順差可能明顯收窄甚至出現逆差,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或大幅減弱。另外,曾有聲音指中國應以人民幣貶值作為對抗貿易戰手段,但多家機構均認為,人行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將保持中性穩健。
其次,中國監管機構一直號召去槓桿,更推出了資管新規,收緊資管產品的槓桿水平,國內融資環境日漸變差,雖然有助減緩日後債務爆發的硬著陸影響,但同時令部分大量舉債的健康民企尋求銀行借貸或發債愈發困難。人行日前公布,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按年少2.03萬億元。融資困難導致製造業及基建生產轉弱,而部分企業暴露信用風險危機,除了收縮生產規模、產業鏈萎縮外,亦對同業尋求融資增加額外的困難。多家機構預計,為釋放流動性,人行下半年將再降準1至2次。
另外,在樓市投資方面調控逐步升級,甚至去到各出奇招的地步,對遏抑樓價有一定幫助,但難阻升勢,上月70個大中城市新樓樓價指數升幅再增速。中國政府為此推出兩招,分別是收緊棚改貨幣化項目以及限制房企發債用途,對房企股價影響立桿見影,而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近日放話正準備房地產稅,這可謂是樓市調控的殺著,交銀預計下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從上半年的高位增長回落。
全年GDP增長勢達標 經濟下行應踏實面對
雖然外界均認為中國經濟進入增長放緩時期,但中國政府早前有另一套說法。今年年初兩會期間,中國提出GDP目標增長6.5%左右,轉向高質量發展。所以即使今年經濟增長如機構預期般放緩,但仍然達標。
中國政府轉而追求高質量發展,亦並非只是表面功夫,新經濟產業在中國出現澎湃的活力,新產業新產品見快速成長。數據顯示,上半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8.7%,較規模以上工業快2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88%,工業機器人增23.9%,集成電路增長15%;而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40810億元,同比增長30.1%。
即管如此,但新經濟產業的產值並不能與傳統舊經濟體相提並論,且仍然屬於發展中的新興產業,未成氣候。總而言之,中國經濟正處於內需疲軟、外需受限、流動性不足、信用風險頻現、槓桿過高的階段,正視目前的惡劣經濟環境,不再追求數據上美觀,轉而踏實處理各類疑難雜症,適當讓經濟硬著陸,可能對國內經濟更有裨益。
機構料全年GDP回落至6.6-6.7%,表列預測
撰文:楊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