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自家機場 順豐護城河更深
只要有網購的經驗,相信一定會聽過順豐速遞的名字。相比同業「三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韻達),順豐控股(深︰002352)走的是直營、中高端路線,甚至興建自家機場,性質有異,而護城河夠深,令集團毛利率優於同業,內地速遞業龍頭當中無愧。
隨著網購愈趨蓬勃,其物流配套亦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速遞業的競爭甚為激烈。面對電商件市場同質化競爭,順豐依然能夠突圍而出,構築深厚的護城河,賣點不是鬥平,而是採用差異化策略,定位中高端細分市場,包括商務件和中高端電商件。
2017年上半年,順豐有67.7%的收入來自對時效要求較高的時效快遞(見圖一),連同經濟快遞,傳統快遞業務已合佔順豐近九成收入。
由於商務快遞市場客戶對價格敏感度較弱,對快件時效、安全、服務等有較高要求,因此其票均單價亦較高,2014年至2017上半年,分別為23.6元(人民幣,下同)、23.8元、22.2元和23.3元,而同期行業票均單價僅為14.7元、13.4元、12.7元和12.6元,保持著約八成的差距。2016年,順豐的單件毛利達到4.4元,遠遠拋離「三通一達」的0.5元至0.7元(見圖二)。
直營模式添服務質素
此外,內地提倡新零售、新消費,消費升級之下,近年代表中高端消費需求的電商B2C(Business to Customer,商戶對客戶)模式,亦逐漸成為主流。2015年全國網購B2C交易規模反超C2C(Customer to Customer,客戶對客戶),佔比首次突破50%,增速率亦勝後者,亦為順豐帶來更多商機。
事實上,在現時網購平台百花齊放之下,要在網上售賣商品不難,相對上,要由零開始建立穩健可靠的物流鏈,則不是易事,因當中牽涉到倉儲、運輸、派送等煩瑣的步驟,對人力物力的要求都不低。
而順豐與「三通一達」的另一主要分別,是其自2002年起採用直營模式,而非加盟模式。雖然前者會令網絡擴展速度較慢,營運和管理成本較高,但運輸網絡和經營網點的控制力就較強,能夠提供較高質素服務,令順豐可以走其獨有路線。
經過多年發展,順豐已建立其品牌效應。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6年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順豐得分為84.6分,連續8年蟬聯行業榜首,而第2位及第3位的郵政速遞(遞屬中國郵政)及中通,分別得80分及76.9分(圖三)。
於湖北興建自家機場
要留意的是,順豐收費較高,因此顧客期望亦會相對提高,而其客戶滿意度長年居於首位,反映順豐的服務質素確與其他快遞公司有著巨大差距,從而支持順豐維持較高收費。
故此,順豐的業務量雖不及「三通一達」,2016年約為25億件,較其他4家公司32億至45億件少,但收入反而更高,甚至2017年上半年達300億元以上,較其餘4家公司加起來還要高(見圖四)。
現時順豐已擁有深厚護城河,但護城河沒有最深,只有更深,就是興建自家機場,是繼成為內地首家民營貨運航空公司後,首家擁有自家機場的速遞企業。
去年12月,順豐公布與湖北政府簽署協議,將出資23億(持有合資公司46%股份),於鄂州興建物流樞紐機場及配套設施,建成全球第四、亞洲第一貨運空港集散中心,預計於2020年建成使用。鄂州位於華中地區,1.5小時飛行可覆蓋全國90%人口,中泰證券認為,順豐機場有望打造快遞物流超級倉配模式,亦可令順豐的單件成本顯著降低。
與此同時,順豐亦可拓在新業務投入更多,包括重貨及國際件。重貨運輸主要客戶為服裝、電子、五金、儀器、汽車配件、家具等輕工具產品。而現時內地國際件市場則主要由FedEx等外國巨頭佔據,當順豐機場建成後,順豐自然能有力與之競爭,帶領企業繼續高速成長。
市值近三通一達總和
順豐在既有業務及未來前景都一片光明,令其股價於2017年正式完成借殼上市後隨即獲追捧,連日升至漲停板。現時其市值更高於「三通一達」加起來(見表),速遞業龍頭當中無愧,因此市盈率稍高亦無可避免。
受去年內地股市疲弱所累,順豐股價亦無大起落,但於50元水平有穩固支持,本周則見起動,不妨乘勢於現價52.42元追入,目標看去年高位62.78元,穿前底48.5元止蝕。
SARS 機遇開拓「天網」
順豐的天上運輸網絡,於2003年起構建。當年「SARS」令航空運價大跌,居民亦足不出戶,選擇以快遞送件,順豐遂捕捉此機遇,與當時剛成立的揚子江快運簽約,租下5架737貨機,成為內地第一家用飛機運送快件的民營速遞企業。
至2009年,順豐航空成立,成為內地首家民營貨運航空公司,並擁有自己的貨機。時至今日,順豐已擁有56架貨機,並正動工興建自家機場。
去年借殼上市股價爆升
「三通一達」中,除了中通選擇於美國以IPO上市,圓通、申通、韻達都選擇於A股借殼上市。至於順豐,於2016年宣布與鼎泰新材進行重大資產置換,至2017年2月23日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並於24日將鼎泰新材更名為順豐控股,證券代碼不變。正式更名前夕,順豐股價已先行起動,由2017年2月20日收報40.05元,一直升至3月1日的73.48元。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