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2023 08:10
《缸邊隨筆-石鏡泉》跟股神買美債?
惠譽(Fitch)在事前通知了美財政部後,把美國信用評級由「AAA」下調至「AA+」,因惠譽預期未來3年,美國財政將會惡化,美政府總體債務負擔將更沉重。市場關注美信用評級下調的利淡影響之際,巴菲特卻繼續買美國國債。眼見股市無大作為,投資者不如就跟股神買美債?
巴菲特日前表示,巴郡已分別買入100億(美元.下同)的美國債,但當被問到是買3個月期,還是6個月期短債時,他卻諱莫如深,只說:「有些事情人們不應該擔心。」即是不要問,只要信--跟他買?
答案是:巴菲特買的並非長期債,而是短期債,它最多就像6個月的定存賺息,甚至視之為「現金」也可,但若以為他買短債是看好美債,其實想錯了方向,投資者不要搞錯。
*美財政仍要關注*
那投資者要不要擔心美國財政?雖然美國早前已提升國債上限,暫時解除債務上限危機,但面對人口老化所導致的社保及醫保成本上升,及稅入可能減少,美國對其中期財政卻一籌莫展,仍靠借度日。
資料顯示,兩年後(2025年),美債將佔美國GDP的118%,而其他AAA評級國家,例如德、澳、荷、新加坡等國佔比則不足四成(39.3%)。換言之,美債與GDP的佔比是其他一等評級的3倍!
此外,美國債利息負擔非常沉重。美財政總收入4.7萬億元,但是國債利息支出是1.3萬億元,佔28%。有分析認為,當一個國家債息支出超過收入20%時,便會由盛轉衰,而美國最近兩年財赤,也由去年的3.7%,勁升至今年的6.3%,赤字增幅高達76%!加上未來並沒有迹象可改善,美財政勢將持續惡化,大家認為投資者要不要擔心呢?
*日央行改YCC政策*
近日有人指「毫無預警的」不單是惠譽,日本央行比惠譽更早殺個市場措手不及。上月底,日央行也在被指為「毫無預警」下,改變了孳息曲綫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YCC)政策:日本10年期債息仍維持在0.5%,而日央行會在0.5%至1%之間買債,但確保利率不會超過1%。
日央行解畫,這不是改變貨幣寬鬆政策,而是預防未來YCC產生的副作用。日央行相信,寬鬆的貨幣政策可確保日本出現溫和的通脹,帶動日本民眾的工資逐年往上升,從而帶動日本國內消費,讓失落了30年的日本經濟恢復過來。「未來」副作用未出現,但日本債、股就隨即波動。日本10年期國債息率曾升至0.65%,並創9年高位。
由於過去日本推行了多年超寬鬆貨幣政策,日債息長期偏低,甚至曾出現負利率,令套息交易盛行:借日圓平錢換美元、歐元或英鎊等,投資各國債股,總額超過3.6萬億億元。日債息升,可能會令投資者加快沽售海外資產,並班「資」回日,這便對環球股、債及滙市均造成衝擊,尤其是美債市場,而日央行宣布改變YCC政策當天,美股也由升轉跌。市場戲稱,日央行對美股的影響力比美聯儲局還要大。
*美長債例不虛「發」*
雖然美財政內憂,加上日央行改YCC政策外患,但也不會影響美財政部將繼續發行長期債券。自6月初債務上限開綠燈後,美國大量發行短期國債,但國債有比例限制,短債僅佔約20%,如比例太高,其利息支出恐會失控。今時短債發行量亦已接近上限,預計美國會開始增發中長期債6000億元,明年則增發是17000億元。
不過,美國「發」者自「發」,有沒有人捧場卻是另一回事。外國持有美債的比例,從2014年的33%,下降至今年的24%,10年來跌近10%,而持有美債的外國央行,包括中國、日本、英國等都持續沽美債,美長債滯銷,走勢真不妙。
對外滯銷,美國本地的機構又可有買家?美國的銀行買債,原本希望穩定收益,但2022至2023年,不少銀行卻因長債跌價,而致倒閉,矽谷銀行便是一例。因此,游說曾被蛇咬的銀行再大手買入長債這條草繩,實在難過登天。美債的最大買家似乎只有美聯儲局。美聯儲局今時還在「縮表」,並持續以每個月950億元的規模減債,但會有效嗎?
*結構性通脹無倖免*
美聯儲局一直以加息遏通脹,但全球通脹已成為結構性的長期困局。美國現遏通脹至3%,實是假象未來仍會升。因為美國號召「去中國化」,導致全球化合作破滅,也增加了生產成本。企業之前或只有中國一個生產基地、一條生產鏈,但「去中國化」後,便可能要在美、日、歐洲分別設廠,成本怎不會上升?而這些新增成本又怎不會在產品價格,即物價上反映出來?
美國10年期債息自80年代中開始呈下降趨勢,但至2020年卻觸底回升,並突破了下降趨勢轉向上5%。不過,今時買美債,賺息容易賺價難,要財、息兼收並不容易,帳面隨時會蝕。此外,全球通脹已成趨勢,如美聯儲局執意要以高息遏通脹,除非「冧市」或出現類似金融海嘯等危機,否則美聯儲局將長期維持高息環境,投資者便無運行。
但美國債息不高,又如何可以吸引好「息」之徒將資金泊於美債?當美債息高企是為求資金買其債時,美債息已淪為政治上的招財工具,信用不佳者要借貸,是否應付多些息?故求美息會回下是緣木求魚,因為美債和美元信用已不再,到穆迪也降美債評級時,美債、美元喪鐘便會敲響。跟巴菲特的買美債法,可,但看清楚巴菲特是買哪些年期的美債,是買「拍散拖」般短債,而不是買「白頭老」的長債。《資深投資者 石鏡泉》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巴菲特日前表示,巴郡已分別買入100億(美元.下同)的美國債,但當被問到是買3個月期,還是6個月期短債時,他卻諱莫如深,只說:「有些事情人們不應該擔心。」即是不要問,只要信--跟他買?
答案是:巴菲特買的並非長期債,而是短期債,它最多就像6個月的定存賺息,甚至視之為「現金」也可,但若以為他買短債是看好美債,其實想錯了方向,投資者不要搞錯。
*美財政仍要關注*
那投資者要不要擔心美國財政?雖然美國早前已提升國債上限,暫時解除債務上限危機,但面對人口老化所導致的社保及醫保成本上升,及稅入可能減少,美國對其中期財政卻一籌莫展,仍靠借度日。
資料顯示,兩年後(2025年),美債將佔美國GDP的118%,而其他AAA評級國家,例如德、澳、荷、新加坡等國佔比則不足四成(39.3%)。換言之,美債與GDP的佔比是其他一等評級的3倍!
此外,美國債利息負擔非常沉重。美財政總收入4.7萬億元,但是國債利息支出是1.3萬億元,佔28%。有分析認為,當一個國家債息支出超過收入20%時,便會由盛轉衰,而美國最近兩年財赤,也由去年的3.7%,勁升至今年的6.3%,赤字增幅高達76%!加上未來並沒有迹象可改善,美財政勢將持續惡化,大家認為投資者要不要擔心呢?
*日央行改YCC政策*
近日有人指「毫無預警的」不單是惠譽,日本央行比惠譽更早殺個市場措手不及。上月底,日央行也在被指為「毫無預警」下,改變了孳息曲綫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YCC)政策:日本10年期債息仍維持在0.5%,而日央行會在0.5%至1%之間買債,但確保利率不會超過1%。
日央行解畫,這不是改變貨幣寬鬆政策,而是預防未來YCC產生的副作用。日央行相信,寬鬆的貨幣政策可確保日本出現溫和的通脹,帶動日本民眾的工資逐年往上升,從而帶動日本國內消費,讓失落了30年的日本經濟恢復過來。「未來」副作用未出現,但日本債、股就隨即波動。日本10年期國債息率曾升至0.65%,並創9年高位。
由於過去日本推行了多年超寬鬆貨幣政策,日債息長期偏低,甚至曾出現負利率,令套息交易盛行:借日圓平錢換美元、歐元或英鎊等,投資各國債股,總額超過3.6萬億億元。日債息升,可能會令投資者加快沽售海外資產,並班「資」回日,這便對環球股、債及滙市均造成衝擊,尤其是美債市場,而日央行宣布改變YCC政策當天,美股也由升轉跌。市場戲稱,日央行對美股的影響力比美聯儲局還要大。
*美長債例不虛「發」*
雖然美財政內憂,加上日央行改YCC政策外患,但也不會影響美財政部將繼續發行長期債券。自6月初債務上限開綠燈後,美國大量發行短期國債,但國債有比例限制,短債僅佔約20%,如比例太高,其利息支出恐會失控。今時短債發行量亦已接近上限,預計美國會開始增發中長期債6000億元,明年則增發是17000億元。
不過,美國「發」者自「發」,有沒有人捧場卻是另一回事。外國持有美債的比例,從2014年的33%,下降至今年的24%,10年來跌近10%,而持有美債的外國央行,包括中國、日本、英國等都持續沽美債,美長債滯銷,走勢真不妙。
對外滯銷,美國本地的機構又可有買家?美國的銀行買債,原本希望穩定收益,但2022至2023年,不少銀行卻因長債跌價,而致倒閉,矽谷銀行便是一例。因此,游說曾被蛇咬的銀行再大手買入長債這條草繩,實在難過登天。美債的最大買家似乎只有美聯儲局。美聯儲局今時還在「縮表」,並持續以每個月950億元的規模減債,但會有效嗎?
*結構性通脹無倖免*
美聯儲局一直以加息遏通脹,但全球通脹已成為結構性的長期困局。美國現遏通脹至3%,實是假象未來仍會升。因為美國號召「去中國化」,導致全球化合作破滅,也增加了生產成本。企業之前或只有中國一個生產基地、一條生產鏈,但「去中國化」後,便可能要在美、日、歐洲分別設廠,成本怎不會上升?而這些新增成本又怎不會在產品價格,即物價上反映出來?
美國10年期債息自80年代中開始呈下降趨勢,但至2020年卻觸底回升,並突破了下降趨勢轉向上5%。不過,今時買美債,賺息容易賺價難,要財、息兼收並不容易,帳面隨時會蝕。此外,全球通脹已成趨勢,如美聯儲局執意要以高息遏通脹,除非「冧市」或出現類似金融海嘯等危機,否則美聯儲局將長期維持高息環境,投資者便無運行。
但美國債息不高,又如何可以吸引好「息」之徒將資金泊於美債?當美債息高企是為求資金買其債時,美債息已淪為政治上的招財工具,信用不佳者要借貸,是否應付多些息?故求美息會回下是緣木求魚,因為美債和美元信用已不再,到穆迪也降美債評級時,美債、美元喪鐘便會敲響。跟巴菲特的買美債法,可,但看清楚巴菲特是買哪些年期的美債,是買「拍散拖」般短債,而不是買「白頭老」的長債。《資深投資者 石鏡泉》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