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0/2023 15:03

《金碩良言-黃俊碩》簡單低稅制是維持香港競爭力的關鍵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本周三(25日)發表任內的第二份《施政報告》,綜觀新一份《施政報告》,無論在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鼓勵生育等均有大量的政策措施。其中,李家超特首能夠採納筆者在去年提出的倡議,將提出放寬合資格來港人才成為永久性居民後,可為之前購置的物業申請退還額外買家印花稅這種「先徵後退」方式,改為「先免後徵」,大大減輕合資格境外人才在港置業的成本,無疑有助吸引及留住境外人才,讓他們能夠以香港為家,這值得肯定及支持。
 
  現時香港整體經濟並沒有如早前的預期般,隨著香港擺脫新冠疫情全面復常後,出現迅速及明顯的反彈。美國聯儲局持續實行高息政策,收緊全球銀根及資金流動性,香港的資產市場無可避免受到息口持續高企的衝擊;再加上中美兩國的矛盾衝突加劇,不少歐美資金也可能基於政治原因被迫離港。
 
  在各種因素疊加影響下,特區政府的賣地及印花稅收入遠低於早前政府的預計,其中截至今年10月的地價收入只有156億元,約佔全年目標850億元的18%,印花稅收入亦會低於預期目標,預料今年的政府財赤將超越1000億元,遠高於今年年初《財政預算案》預計的544億元。面對財赤問題日趨嚴重,目前社會上開始出現一些聲音,要求特區政府開源節流,並且探討應否擴闊稅基。
 
  對於擴闊稅基這個關乎香港經濟長遠發展的重大議題,筆者認為,我們必須小心行事。毫無疑問,香港稅制自1975年以今接近50年未有重大改變,而奉行近50年的「簡單低稅制」亦成為香港過去賴以成功的關鍵。
 
  然而,香港的「簡單低稅制」,過去一直被不少國際組織(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及歐盟等)認為,容易給予不少跨國企業逃稅、避稅及瞞稅的空間,因此,近年特區政府需要推行「BEPS 2.0」及「FSIE」等稅務政策,處理稅基侵蝕及利潤轉移等問題,消除有關國際組織對香港成為「避稅天堂」的疑慮。
 
  上述的稅務政策措施,經已令香港的稅務優勢逐漸收窄,而特區政府亦將於2024-25財政年度全面落實由經合組織制定的全球最低稅率,向全年營業額至少達7.5億歐元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徵收本地最低補足稅,確保它們的實際稅率達至全球最低實際稅率15%的水平,更會令香港的稅務優勢愈來愈窄。
 
  因此,在現階段去探討香港應否擴闊稅基,整個香港社會都要作出慎重考慮。首先,無論是開徵銷售稅(GST)這新稅種,還是增加利得稅、個人入息稅的稅率及徵收範圍,都會加重企業及市民的負擔,妨礙外資流入,對目前尚未完全復甦的香港經濟造成沉重打擊,重蹈早前增加股票交易印花稅「因加得減」的覆轍。
 
  面對目前形勢,特區政府當然要做好開源節流的工作。在節流方面,特區政府必須研究如何提升運作效率,從而減省不必要的行政開支;而在開源方面,特區政府首要的任務,莫過於吸引更多資金及人才來港發展,搞活香港經濟,例如,特區政府早前推出的引進重點企業來港,以及推動香港家族辦公室業務發展,都是一個合理的方向。其中,香港為投資2.4億元的家族辦公室提供稅務優惠,本身較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的2.8億元有優勢,根據一些業界人士反映,目前經已有不少境外資金來港開設新的家族辦公室或成立第二個家族辦公室。
 
  此外,特區政府更要激活香港的股票市場,例如全面活化創業板,容許更多在其他地區上市的企業來港進行第二上市,吸引東盟、中東及「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企業來港上市,及利用香港資本市場服務等,從而吸引更多境外資本及人才來港發展。
 
  如何解決香港現時面對的財赤問題?搞活香港經濟,吸引更多資金及人才來港,為香港廣大市民創造更多高收入及有前景的優質就業機會,市民有幸福感,自然樂意在港消費,屆時香港整個消費市道都會日漸暢旺,政府各方面收入亦會水漲船高,香港自自然然能夠走出財赤困境。《立法會會計界議員 黃俊碩》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

即時新聞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