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2021 16:24
《匯市縱橫-蕭啟洪》加價熱潮
「受到國際燃料價格持續攀升,對電力供應造成壓力」、「由於香港本地沒有能源資源需依賴入口燃料,隨著能源價格飆升,無可避免要加價來填補所增加的成本」、「基於兩巴多年來沒有加價,申請的加幅12%已經克制」、「受到供港活牛批發價加約3%至8%,無奈需要加價」等常見的加價理據,大家都耳熟能詳,幾乎可以倒背如流。欲加之價,何患無辭。對此,不禁令筆者想起一首70年代的金曲「加價熱潮」,當年這曲真是唱到街知巷聞,時至今日來形容香港仍然非常貼切:「你怕!我怕!個個怕!煙加!酒加!屋租加!…牛油又加!蠔油又加!燃油又話每「卡」七個六,其實無他,佢石油多到極,可惜真金白銀貶曬值,冇法啦!冇法啦!佢加就加!都由佢啦!」。雖然未知是否唱出市民無奈心聲,但應可為讀者們一解鬱悶。
其實,筆者並非要抨擊兩電加價決定,只不過有感近年在眾多負面因素影響下,香港經濟已大不如前,加上前景又不明朗,對於兩電此時上調電費,難免對不少商戶和市民來說,特別是基層家庭及劏房戶無疑是百上加斤。除引起民怨沸騰外,亦有不少人批評它們只顧牟利,妄顧企業社會責任,未能與香港人共渡時艱。但對兩電來說,這又是否恰當的評論呢?俗語有話,「硬幣有兩面」,即凡事都有兩面性,只是你從那一方的立場出發而已,但作為用家的我,當然跟大家一樣,試問又有誰喜歡別人從妳口袋中多拿錢走呢?
然而,香港一直奉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政府歷來都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這是核心。而作為一間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主要在環保、社區工作、義務工作等幾個方面。眾所周知,未來實現碳中和目標已是國際社會之間的共識,亦是我國大力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承諾。為此,增加天然氣作為燃料發電的比例,有助減少發電的碳排放量,輕微緩減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這是大趨勢。但無奈的是,由於天然氣的價格比煤昂貴,引致兩電要以加價來填補所增加的成本。可是,有人會問為何兩電要推動環保,要盡社會責任,就要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但現實是,作為一家商業機構和上市公司而言,它的社會責任就是要考慮到其他持份者的利益,包括:員工、融資者、供應商、社區、整個社會、股東等。簡單來說,若然公司不賺錢,每年未能派發股息,這又對股民是否合理呢?
老實說,「社會責任」從來不是一間商業機構的首要任務,若然那些企業需要背負太多的社會責任和道義感,相信這類企業肯定長不大。毋容置疑,香港政府作為管治者,理應有責任照顧弱勢社群,及肩負起平衡社會上各個階層的利益。面對持續加價熱潮,只要政府願意再慷慨一點,繼續透過補貼方式以減輕加電費對市民生活的影響,肯定會贏盡掌聲。而「加價」是通脹上升的根源,且其傳導性頗高,當企業成本大幅上升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調漲售價,把額外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面對「百物騰貴」這四個字是近日大家疫後生活的寫照,筆者作為一家之「煮」,與很多家庭都會有共鳴並且感受良多。以中國人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自疫情開始至今,物價一直不停地漲價。而其他的基本生活開支,如房價租金、水電煤差餉、網絡電話費,以及汽車汽油費等等都無一幸免。惟獨是大部分基層市民的工資升幅,卻永遠追不上物價上調步代,在可見的未來,大家的生活水平可能要降低一點才能達至收支平衡,以減少入不敷支的苦況。
幸好,受惠於政府派發消費券的幫助,加上近日本港疫情轉趨穩定,市民作出了「報復性消費」,但與此同時亦出現了「報復性加價」的市場行為。也許,妳可能沒在意,所有消費都是從不顯眼處靜靜上升了,如每個麵包由8元加至10元,及每程車費由5元加至6元,漲幅多於兩成,但當大家發現時,才會驚醒原來物價已經這麼貴了!現時全球受到供應鏈、需求以及缺乏人手等多重因素影響,預計通貨膨脹可能將會持續至明年中。據上周美國最新通脹數據顯示,10月美國通脹指標連續17個月上漲,CPI同比上漲6.2%,高於市場預期,升幅是31年來最大;就算剔除掉波動較大的食品價格和能源價格,當月美國CPI漲幅仍然達到4.6%。還記得幾個月前,以耶倫為首的美聯儲還堅持通脹暫時論,但目前看來已不敢再多言,只聲稱美國物價何時回落要看海外供應鏈中斷情況有無好轉,言下之意就是尋找「甩鍋」的藉口,責怪海外各國商品漲價以及海運市場運力緊張所致。
未知於本周中美元首舉行視像峰會能否「破冰」,或緩解彼此之間的緊張關係呢?據筆者估計,未來兩國持續競爭難免,但沒必要鬥個妳死我活,事實上,兩國之間在很多領域都存在廣泛的合作空間,單是就中美關稅問題上,如何尋找降低部分關稅的下台階也是非常重要,一來可抑制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的效果,二來可改善兩國現時過度繃緊的狀況。目前,通貨膨脹已是全球經濟其中一項最逼切的課題,若一不小心就好容易會變成滯脹風險了!
而眼下,香港年輕一代習慣了低息環境,但對通脹失控情況則沒有親身體會,可能未知這是怎樣一回事。惟60歲以上的人應有較深刻的記憶,當年市面上一切商品都在加價,嚴重衝擊工薪階層家庭日常收支預算。怪不得,想當年歌神的「加價熱潮」會大賣,更成為了金曲,因為它的歌詞還十分「鬼馬」和接地氣,即使放在今日的香港仍然百聽不厭!不知不覺,音樂又響起了,「人人話加!頻頻話加!成日咁加任佢話,其實無他,我做人多說話,系D加價熱潮風氣下,八下卦!八下卦!發起爛渣,谷鬼氣嘛!」
*本周策略*
歐元:早前建議於1.1560水平買入歐元兌美元已於1.1400止蝕,損失160點子。
英鎊:前周建議於1.3500水平買入英鎊兌美元已於1.3400止蝕,損失100點子。
本周建議候低於1.3300水平買入英鎊兌美元,目標1.3500,止蝕1.3100。
紐元:本周建議候低於0.6950水平買入紐元兌美元,目標0.7150,止蝕0.6800。
加元:本周建議候高於1.2580水平沽出美元兌加元,目標1.2380,止蝕1.2780。
《招商永隆銀行司庫 蕭啟洪》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其實,筆者並非要抨擊兩電加價決定,只不過有感近年在眾多負面因素影響下,香港經濟已大不如前,加上前景又不明朗,對於兩電此時上調電費,難免對不少商戶和市民來說,特別是基層家庭及劏房戶無疑是百上加斤。除引起民怨沸騰外,亦有不少人批評它們只顧牟利,妄顧企業社會責任,未能與香港人共渡時艱。但對兩電來說,這又是否恰當的評論呢?俗語有話,「硬幣有兩面」,即凡事都有兩面性,只是你從那一方的立場出發而已,但作為用家的我,當然跟大家一樣,試問又有誰喜歡別人從妳口袋中多拿錢走呢?
然而,香港一直奉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政府歷來都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這是核心。而作為一間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主要在環保、社區工作、義務工作等幾個方面。眾所周知,未來實現碳中和目標已是國際社會之間的共識,亦是我國大力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承諾。為此,增加天然氣作為燃料發電的比例,有助減少發電的碳排放量,輕微緩減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這是大趨勢。但無奈的是,由於天然氣的價格比煤昂貴,引致兩電要以加價來填補所增加的成本。可是,有人會問為何兩電要推動環保,要盡社會責任,就要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但現實是,作為一家商業機構和上市公司而言,它的社會責任就是要考慮到其他持份者的利益,包括:員工、融資者、供應商、社區、整個社會、股東等。簡單來說,若然公司不賺錢,每年未能派發股息,這又對股民是否合理呢?
老實說,「社會責任」從來不是一間商業機構的首要任務,若然那些企業需要背負太多的社會責任和道義感,相信這類企業肯定長不大。毋容置疑,香港政府作為管治者,理應有責任照顧弱勢社群,及肩負起平衡社會上各個階層的利益。面對持續加價熱潮,只要政府願意再慷慨一點,繼續透過補貼方式以減輕加電費對市民生活的影響,肯定會贏盡掌聲。而「加價」是通脹上升的根源,且其傳導性頗高,當企業成本大幅上升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調漲售價,把額外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面對「百物騰貴」這四個字是近日大家疫後生活的寫照,筆者作為一家之「煮」,與很多家庭都會有共鳴並且感受良多。以中國人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自疫情開始至今,物價一直不停地漲價。而其他的基本生活開支,如房價租金、水電煤差餉、網絡電話費,以及汽車汽油費等等都無一幸免。惟獨是大部分基層市民的工資升幅,卻永遠追不上物價上調步代,在可見的未來,大家的生活水平可能要降低一點才能達至收支平衡,以減少入不敷支的苦況。
幸好,受惠於政府派發消費券的幫助,加上近日本港疫情轉趨穩定,市民作出了「報復性消費」,但與此同時亦出現了「報復性加價」的市場行為。也許,妳可能沒在意,所有消費都是從不顯眼處靜靜上升了,如每個麵包由8元加至10元,及每程車費由5元加至6元,漲幅多於兩成,但當大家發現時,才會驚醒原來物價已經這麼貴了!現時全球受到供應鏈、需求以及缺乏人手等多重因素影響,預計通貨膨脹可能將會持續至明年中。據上周美國最新通脹數據顯示,10月美國通脹指標連續17個月上漲,CPI同比上漲6.2%,高於市場預期,升幅是31年來最大;就算剔除掉波動較大的食品價格和能源價格,當月美國CPI漲幅仍然達到4.6%。還記得幾個月前,以耶倫為首的美聯儲還堅持通脹暫時論,但目前看來已不敢再多言,只聲稱美國物價何時回落要看海外供應鏈中斷情況有無好轉,言下之意就是尋找「甩鍋」的藉口,責怪海外各國商品漲價以及海運市場運力緊張所致。
未知於本周中美元首舉行視像峰會能否「破冰」,或緩解彼此之間的緊張關係呢?據筆者估計,未來兩國持續競爭難免,但沒必要鬥個妳死我活,事實上,兩國之間在很多領域都存在廣泛的合作空間,單是就中美關稅問題上,如何尋找降低部分關稅的下台階也是非常重要,一來可抑制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的效果,二來可改善兩國現時過度繃緊的狀況。目前,通貨膨脹已是全球經濟其中一項最逼切的課題,若一不小心就好容易會變成滯脹風險了!
而眼下,香港年輕一代習慣了低息環境,但對通脹失控情況則沒有親身體會,可能未知這是怎樣一回事。惟60歲以上的人應有較深刻的記憶,當年市面上一切商品都在加價,嚴重衝擊工薪階層家庭日常收支預算。怪不得,想當年歌神的「加價熱潮」會大賣,更成為了金曲,因為它的歌詞還十分「鬼馬」和接地氣,即使放在今日的香港仍然百聽不厭!不知不覺,音樂又響起了,「人人話加!頻頻話加!成日咁加任佢話,其實無他,我做人多說話,系D加價熱潮風氣下,八下卦!八下卦!發起爛渣,谷鬼氣嘛!」
*本周策略*
歐元:早前建議於1.1560水平買入歐元兌美元已於1.1400止蝕,損失160點子。
英鎊:前周建議於1.3500水平買入英鎊兌美元已於1.3400止蝕,損失100點子。
本周建議候低於1.3300水平買入英鎊兌美元,目標1.3500,止蝕1.3100。
紐元:本周建議候低於0.6950水平買入紐元兌美元,目標0.7150,止蝕0.6800。
加元:本周建議候高於1.2580水平沽出美元兌加元,目標1.2380,止蝕1.2780。
《招商永隆銀行司庫 蕭啟洪》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