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3 07:49:39

土地共享終起動 公開數據減疑慮

 

  港府公布「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近3年,昨天終有首宗申請,加上當局更積極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令人憧憬可否紓減上樓難的老問題。政府以提供基建來提升地積比率,換取地產商將7成新增樓面興建公營房屋,社會一直對優劣得失意見紛紜,當局今後宜增加數據透明度,展示計劃可以平衡利益,是加速建樓的可取途徑。

 

首項目規模細 惟起帶頭作用

 

  發展局公布,先導計劃首獲南豐發展申請,利用兩個私人地段及毗連政府土地,建成1,149個公營或「首置」單位,以及493個私營單位;局方轄下土地共享辦事處會按已公布準則處理申請,並諮詢相關部門意見,暫定3個月內將該申請連同有關意見,交予非官方人士組成的顧問小組考慮。

 

  特首林鄭月娥於2018年施政報告已提及土地共享,去年5月正式推出為期3年的計劃,港府一直稱接獲不少查詢,土地業權人和發展商皆有興趣,惟及至上月底,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仍僅能透露,有逾10個項目正做前期交流。

 

  發展測量界曾有聲音提出,先導計劃7成樓面面積作公營單位比例太高,限制了設計布局,誘因不大,但也有學研人士反指,政府用公帑協助地產商收地起基建、分擔發展風險,難洗利益輸送嫌疑,各有疑慮。

 

  南豐今次首交申請,已證明發展商仍相信有利可圖,條款不至於太辣。更關鍵者,當顧問小組和行政會議正式批准申請後,要詳細交代向地產商所收取的地價、公帑基建開支等公私成本分攤資訊,讓公眾了解當局提供私人發展誘因和加快覓地建樓之間的取捨。

 

  政府或要同時提出例子闡釋,項目與純粹私人發展有何差異?政府藉收回土地條例等在同址建造公營房屋是否可行?開支又有多少?務求令決策思路絕對透明,並證明共享項目不會打亂既有社區規劃。

 

收地共享並行 展示開拓勇氣

 

  據官方統計,發展商在新界坐擁至少1,000公頃農地,先導計劃的目標為150公頃,南豐今次申請改劃的「綠化地帶」及「道路」地帶,佔地僅3.2公頃,但已為覓地新法起了帶頭作用,有消息指未來一、兩個月將再有正式申請。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周表明,希望本港告別劏房及籠屋後,港府未幾即宣布土地共享有進展,又發公告表示將在將軍澳收回兩幅私人土地和徵用5幅墳地,興建約5,840個公屋單位,料向中央展示「開拓土地的勇氣」。

 

  林鄭已申明,房屋政策是現屆政府餘下任期的頭等重任,近期似更有決心應諾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如5月首度向發展商在元朗和粉嶺的3幅「半熟地」着手,當中更涉及素來棘手的祖堂地。本港可建樓的土地,大多數位處新界,當局若能善用收回土地條例和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按實質需要單獨或與發展商合力建樓,要解決「揪心的住房問題」,定必事半功倍。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經濟日報社評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