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7
半空實測空氣污物 尋臭氧元兇 港府夥科大改裝直升機追蹤
【晴報專訊】本港臭氧水平近年高居不下,惟傳統方法極難量度臭氧來源,港府早前與科大合作改裝直升機作實時空氣監測。科大指因臭氧污染物濃度在不同高度分布各異,單靠地面監察難知「臭氧元兇」。惟環團認為,政府應同步研究對策,免「止臭」一再滯後。
本港臭氧濃度由2016年起急升,前年更創史上最高,達60和32微克/每立方米。
據環保署數據,本港一般和路面監察站年均臭氧濃度由2016年起飛升,由39和19微克/每立方米,增至去年的52和32微克/每立方米;2019年更創史上最高,達60和32微克/每立方米。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指,臭氧是由空氣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和氮氧化物,經陽光照射後產生化學反應形成,非由直接污染源排出,故需找出區內形成臭氧的主要化合物和來源,才能對症下藥。因應粵港澳三地政府展開3年期光化學臭氧污染研究,港府去年起與科大改裝飛行服務隊的直升機隊作空中採樣,能於本港不同地域約300米上空,作實時空氣污染物濃度監察。
不同高度濃度不同 地面難測
科大環境及可持續發展部副教授寧治指,團隊今年8月起將遠洋船和直升機作移動監測平台,從海陸空監察臭氧、VOC、PM2.5等的實時濃度。他指,因VOC涉數百種人為和自然源釋放化合物,採集空氣樣本助分析相關VOC種類,更精準找出污染來源,「不同高度的臭氧污染物濃度分布亦不同,影響其形成機制,故過去單靠地面監察,難找出臭氧濃度持續上升原因。」
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認同,空中監察是找污染源第一步,有助分析珠三角工廠產生污染物有否影響本港,但認為港府應同步制定對策,才有效解決問題。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VOC可來自油漆、黏合劑、工業生產等,因形成臭氧需風速低、陽光猛等因素,故區內產生VOC多,理論上臭氧亦多,惟本港工業不發達,近年臭氧持續升原因成謎,今次研究有助找出污染源頭。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