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0-08-10Photo: 相片由作者提供

【食得喜‧二】照護食讓吞嚥障礙不再成為障礙

  前文提及的《照護食標準化參考菜式 (公眾投票)》,結果已公佈,當中咕嚕檸汁類的菜式大受歡迎,這跟吞嚥障礙患者長期無法自主選擇食物,一旦嗅覺味蕾受到甜酸味道刺激而食慾大增,不無關係。

 

  推動照護食的發展及促進跨界別的合作,終極目標就是令這群吞嚥障礙患者有所選擇,讓他們可以生活如常,同時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試想有一天:食品製造商全面投入生產各類型的照護食食品,如咖喱薯仔、蘿蔔牛腩,於超市、小店出售,翻熱即可食用。

 

 

  試想有一天:走進餐廳,可隨意吃到照護食燒味飯、牛扒餐;走進酒樓,可吃到小菜點心 …… 

 

叉燒白切雞

牛扒餐

 魚香茄子煲

點心 

點心

 

  理想的照護食食品,形神俱備色香味全入口溶化,讓吞嚥障礙患者與家人朋友,終於可以同檯食飯,令障礙不再是障礙,這種家的感覺,華人社會最為重視。

 

  多次強調,吞嚥障礙並非長者專利,簡單如咽、喉或口腔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腦部及神經系統疾病,以至頭頸部手術或放射治療之後,導致的呼吸控制失調或各項功能失調等情況,均是引起吞嚥困難的常見原因。

 

  去年五月《言語治療改善吞嚥困難 》一文,簡述了吞嚥過程的四個階段及如何借助適當的口腔復康鍛練來改善吞嚥障礙,有興趣可一讀。

 

  患上吞嚥障礙,有何症狀?根據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出版的《安全吞嚥知多少》小冊子描述,進食前後如出現以下情況便該注意:

 

  • 吞嚥疼痛

  • 咳嗽、氣喘、清喉嚨或有痰聲

  • 食物殘留在口腔內,令口腔發出異味 (口氣)

  • 食物或飲料從口中流出

  • 需要吞嚥數次才能吞下食物

  • 需要較長的時間和很費力地咀嚼或吞嚥

  • 進食時有食物哽在喉嚨的感覺,「不上不下」

  • 吞嚥後聲線變得混濁不清

 

  覺察到自己或身邊人出現此等症狀,便該趕緊聯絡專家進行專業評估,香港暫時主要由言語治療師及耳鼻喉科醫生提供診斷服務;於日本及台灣,護理團隊甚至包括牙醫、神經科醫生、放射師、物理治療師或營養師等。

 

  診斷過後,專家將按患者的吞嚥能力,就食品的軟硬度及黏稠度,作出適當的建議。問題是:此刻尚欠一套切合本地飲食模式、按食物容易吞嚥程度而製訂的專業級別標準,對居於院舍或居家的患者及其家人而言,的確無所適從。

 

  照護食的出現肯定是本地飲食文化的一次創新變革,一切如箭在弦,且拭目以待。

 

香煎大蝦

糖心鮑魚

 

部份食品來自以下機構,特此鳴謝

-   聖雅各福群會

-   保良局回味流心軟餐

-  幸福元氣日本介護軟餐

-  軟餐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綠路閑人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照護食 #吞嚥障礙患者 #軟餐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