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4-28Text: Yan LawPhoto: 網上圖片

【創科抗疫】中英美韓台科技防疫各出奇招!香港慢人一步只靠齊心?

6. 德國:全民免疫力超前部署奏效

 

  德國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例子。雖然當地累積確診病例達到158,758個,全球排名第5,死亡率卻偏低。究其原因,並非因為德國像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樣,利用大數據追蹤疫情與人群接觸史(雖然德國政府的防疫草案曾建議,容許當局追蹤民眾手機定位,最後卻因反對者眾而刪去),而是靠良好的衛生和醫療系統,還有市民自律防疫。

 

  當總理默克爾務實地承認自己不可能再實現「遏制疫情」的事實,便已著手採取「緩和策略」,包括加大力度提醒市民保持已有的免疫系統,增加保健意識,從而減少重症患者的出現;又擴大篩檢量、增加醫療設備(病床及呼吸器)、分流輕症和重症病人等,以保證醫療系統不崩潰,降低確診患者的病死率。

 

7. 香港:坊間百花齊放,政府慢人一步?

 

  環顧多個地方,再觀香港,雖然政府多年來積極推動創新及科技產業,但面對今次疫情,除設立「新形冠狀病毒感染本地情況互動地圖」和專題網站外,幾乎就沒有令市民眼前一亮的「科技防疫」措施,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事實上,香港人「科技防疫」的意念絕不比外國遜色,例如有科技公司利用光觸媒技術設計出「可以全天候進行消毒細菌」的門柄,有效降低細菌為公共衛生帶來的風險;有巴士公司採用本地初創研發的納米光觸媒技術噴灑車廂作自潔保護膜;又有醫療資訊及網上預約醫生平台,邀請專科醫生、中醫師及心理學家以專業角度分享抗疫貼士,以及提供網上視像諮詢系統讓註冊護士為輕微感染症狀的人作初步評估,再考慮求診需要;甚至有科研公司研製出可探測人類體溫兼具流動性的「防疫機械人」,有助辨識出潛在感染者。

 

由科大物理學系溫維佳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研製全球最快新型冠狀肺炎檢測儀,只需40分鐘就能確診病毒。(圖源:香港科技大學網頁

 

  不但如此,香港科技大學一支研究團隊早前更研製出全球最快速檢測新冠肺炎的便攜式檢測儀,利用微流生物芯片技術,從取樣到檢測結果只需約40分鐘,較目前通用的檢測方法所需的1.5至3個小時,絕對是效率大提升。

 

  只可惜當坊間百花齊放,政府卻慢人一步,光是用作追蹤家居檢疫人士的手機應用程式「居安抗疫」和電子手環,哪怕配備由科大研發團隊開發的「自動化地理圍欄技術Signature Home」,也因為政府只要求有關人士自律地分享手機的實時地點,而被質疑甚至批評措施形同虛設。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曾就有關問題回應,香港的電子手帶在技術層面未必比台灣和新加坡遜色,卻輸在事後的跟進監察工夫沒有做足。「台灣會派人日日到隔離者家中拍門,新加坡警察都會每日巡查,隔離者一日最少收到兩三次電話,香港隔離者十四日加起來才收到兩三次電話,覺得無人查他,於是『搏一搏』走出街。」足證政府執行不力。

 

  可幸,由疫情開始至今,本港暫只錄得千餘宗確診個案和4個死亡個案,加上近日連續數天錄得「零個案」,這狀況很大程度有賴醫療界和市民的努力,也許是累積了沙士經驗,也許是出於「自救意識」,加上醫護界和各方在防疫意識上大力宣傳,香港人的衛生意識比其他地方高,自律自發地佩戴口罩、減少外出,各自為控疫出力。

 

  即將完稿之時,得知香港國際機場正應用最新消毒技術,包括智能消毒通道、抗菌塗層及自動化清潔機械人,亦是全球首個機場在實際環境試行「CLeanTech」全身的智能消毒通道設施:使用者先接受體溫檢測,然後進入內部表層設有抗菌塗層的密閉通道,利用光催化及「納米針」技術,40 秒便能遙距消滅人體及衣物上的病毒及細菌,目前專供在機場為抵港旅客執行公共衞生及檢疫相關工作的職員使用。編者盼望這會是香港政府重新思考「科技防疫」重要性的一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

更多創科Hot Talk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打工仔 #新冠肺炎 #新型肺炎 #武漢肺炎 #防疫 #抗疫 #科技 #大數據 #AI #5G #人工智能 #私隱 #Smart Living #智慧城市 #創科 #數碼 #數碼轉型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