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社會急功 沈祖堯:科研要時間 狀元多讀醫
【晴報專訊】港人對科研「冷感」,認為無發達,腸胃科權威、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不諱言,社會急功近利,但若沒科研,人類就不會進步,但科研不會立即有成果,需要時間。他認為,本港有優勢發展生物科技研究,有志年輕人可選擇發展。
多年來集教務、醫學及科研於一身的沈祖堯,認為停止科研,人類就不會有進步,籲港人勿以金錢衡量科研的價值。
曾在頂尖國際醫學及科學期刊發表逾800篇論文的沈祖堯直言,不少家長只想子女選醫科、經濟、金融,「讀物理、做研究?有無搞錯!」
外國望天廿年 發掘外星人
他慨嘆,本港每年投放科研資金只佔GDP 0.7%,加上缺乏空間、土地,不像外國般,在空地放置廿隻「飛碟」,望天打卦20多年,發掘是否外星生物;更不可像日內瓦,為研究「上帝粒子」挖掘八公里隧道。
他認為,本港應向毋須重型機械的生物科技發展,以期在醫療、基因、農業、海洋生物、環境保護等作出貢獻,而鄰近地區正起步,本港已有不少臨床經驗,算是優勢。1985年兩名澳洲醫生發現胃中有幽門螺旋菌,但未發現跟胃潰瘍的關係;沈祖堯當時每日為100至150名胃潰瘍病人診症,只以制止胃酸為目標,遂於92年展開研究,不再用制胃酸劑,只用抗生素殺菌,最後成為全球最先證明只需一周抗生素療程可治癒胃潰瘍的團隊。當時他更收到倫敦投資銀行來電,「他問是否要着人先行放售抗胃酸藥股票」,翌日相關股價跌5%。
從醫非人人啱 要有同理心
他不諱言,現時教育制度未有培育新一代好奇心,而社會崇尚醫科、經濟,父母對理科反感,是不幸。「狀元傾向讀醫,但非人人適合。從醫條件要有好成績外,最重要是有同理心,應病人所急。」他說,選科必須follow your heart,忠於興趣、非人云亦云。
享受上解剖課 最喜歡劏老鼠
沈祖堯年輕時擔任實習醫生,為病人進行治療。
沈祖堯中學時讀皇仁書院,最享受上生物解剖課,劏老鼠、蚯蚓、曱甴以至鯊魚,「我最喜歡劏老鼠,因為最似人,曱甴最難劏,一劏就全身散曬,劏鯊魚有腥味,頓變賣魚佬!」
其父是驗眼師,曾希望兒子當眼科醫生,但沈祖堯嫌眼睛太小,決定要醫治人體最大器官─腸胃科,「救命先過癮,一是醫好、一是失救,總有個了斷!」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