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02/01/2020

新一年計劃Plant-based Diet?先了解4個植物性蛋白質的謬誤!

  最新一期Netflix紀錄片《The Game Changers》在世界各地熱播中,內容涉及植物性食物如何改善運動員比賽表現及健康,並再次引起廣泛討論,亦正式把「plant-based」這個詞彙變成主流。正考慮實行以植物為主食的人士,他們絕大部分最關注的就是蛋白質。過往我多次在文章上討論植物性蛋白質,今次我會快速總結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質的主要分別。

 

 

  蛋白質遍布人體各部分,包括肌肉、器官、骨骼、皮膚、頭髮等。蛋白質需要從日常飲食中攝取。

 

  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人體需要22種氨基酸來維持身體正常運作。其中有9種氨基酸不能從身體中製造,我們稱之為必需氨基酸。

 

  食物中包含所有9種必需胺基酸,就屬於「完全蛋白質」來源。

 

1.植物性蛋白質較遜色?

 

  身體在不同時候或需要不同的氨基酸,很多人以為每一餐都需進食完全蛋白質,即食物要有齊全部9種必需氨基酸。動物的食物,包括海鮮、肉類、雞蛋、奶類等,均含完全蛋白質,這令部分人覺得動物蛋白質較優質。

 

  另一方面,絕大部分植物性蛋白質屬於不全面, 即欠缺最少一種必需氨基酸。但這樣不代表它們較遜色,只是不夠完全而已。既然不完全,可以將各款不完全的植物性食物合併,就能夠提供九款必需胺基酸。所以,最佳的解決方案,是混合不同蛋白質來源,確保我們從不同植物性食物攝取到所有必需氨基酸。換句話說,如果你正考慮減少肉類,進食多些植物性食物,不需要太介懷食物是否「完全蛋白質」;只需要進食多款不同種類的植物食物,就一樣可以提供全部所需氨基酸。

 

2.不吃肉類只吃植物性蛋白質會引致貧血?

 

  不管是肉食還是素食者,仍有不少女生患上缺鐵性貧血,所以患上貧血的並非只有素食者。肉類可以提供鐵質的概念根深柢固,但其實除了肉類外,海鮮、種子、穀物類、蔬菜等同樣含有鐵質。動物性蛋白質食物與植物性蛋白質食物最大分別是鐵質的來源,前者提供血紅素鐵(來自動物血液);後者則提供非血紅素鐵 。由於非血紅素鐵較難被身體吸收,所以素食者比肉食者需要更多鐵質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2024年國際外交上,誰是最大贏家?誰是最大輸家?► 立即投票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You May Also Like
#識食 #營養成分 #植物性蛋白質 #Plant-based Diet #The Game Changers #素食 #Superfood #Health & Fitness #xmas2019 #newyear
More on Beauty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