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6/10/2022Text: Helena Hau

李怡離世了,《失敗者回憶錄》雖未完成,但他留下的,足矣


  一代文人李怡日前於台灣逝世,享年86歲(1936-2022)。談及李怡,總是離不開閱讀與寫作,他的一生彷彿就在黃金屋中度過。

  李怡曾以「寫作是生命的延續」去總結寫作對他的意義。2008年,李怡的太太離世,這句話是他的太太去逝七年後,他在港台節目《一分鐘閱讀》談及寫作時的感受。原話是:「許多人都說,老年喪偶,對活著的另一半來說,是一道難跨過去的人生門檻。七年多前我經歷過,當時真想追隨她而去,能把我留住的是我的寫作。因此,寫作帶給我的,是生命的延續。」

  李怡本名為李秉堯,筆名其實也是取太太之名——梁麗儀的諧音,另外還用過舒樺、齊辛等筆名寫作。他於1936年廣州出生,兒時經歷戰亂,1948年移居香港,畢業於香島中學。二十出頭便開始寫作,投稿於《文匯報》的「文藝」週刊;當時「文藝」週刊的主編是羅孚,回憶過去他是這樣形容的:「當時只是20歲出頭的無名小輩,莽莽撞撞向這個名牌週刊投稿居然也屢投屢中。」所以將羅孚視為最早將他帶進文壇的恩師。

  1963年,李怡和朋友創辦《伴侶雜誌》,1970年再創辦時政雜誌《七十年代》;五十年代的他,是一名左派文藝青年,直到八十年代,受文革衝擊,正式脫離左派,並於1984年將《七十年代》更名為《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千禧年始,他受董橋邀請,擔任《蘋果日報》論壇版主編,撰寫政評、社論,同時開始在港台錄製節目《一分鐘閱讀》,至今分享了數千篇關於閱讀的文章。

  國安發頒布後,李怡移居台灣,後在自己的社交平台連載《失敗者回憶錄》,回顧時代的轉變。李怡表示,「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故以失敗者一詞為命名,連載至今年9月19日,以「作者有病」停止更新。

  李怡的過百人生不間斷的寫下政評、社論,筆鋒直白,立場鮮明,不轉彎抹角,也不加油添醋;他撰寫散文和小品,輕鬆易讀,為浮躁的社會帶來一絲慰問與出口。編者對李怡的印象,始於港台節目「一分鐘閱讀」;從中,不難發現李怡的閱讀範圍極其廣泛,從古詩古文到現代小說、從名人名著到身心靈健康等,無一不讀。李怡以「不求甚解」去詮釋閱讀:「讀書要讀出味道,並不是對每一個詞每一句都探根問底、追尋典故出處,而是只要能領悟書中神髓去讀,就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一分鐘閱讀」的篇幅雖短,但卻貫穿中西文化與思想,將哲理與哲學深入淺出。他在近期的節目中表示,自己生平最喜愛的兩樣東西,分別是西方的古典音樂,以及中國的古代詩歌,但主持了節目近二十年卻從未談過。因此,節目的尾聲便停在了他最喜愛的中國的古代詩歌。

  有人為李怡的離世而哀悼,有人為他未完成的《失敗者回憶錄》而嘆息,但或許就如他所說:

 

有些人有些事如果沒有人寫下來後世就不會知道,
許多有價值的或值得後人反覆回味思考的人與事就從此湮沒了。
那很可惜。
所以我一直希望對過往知道得多的人,能留下他的記憶。
可是不知有多少人在他們還沒有說出或寫下他珍貴記憶之前就離開了人世。

 

  李怡離世了,《失敗者回憶錄》雖未完成,但他留下的,足矣。

  與此同時,編者想藉此和大家分享幾篇關於閱讀、關於寫作、關於生活、關於幸福、關於老去的「一分鐘閱讀」,望李怡的文字為你帶來慰藉。

*以下文章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下一頁:關於寫作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Inner Beauty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