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

2019-05-08 10:53:42

【成都直擊】港人麻辣創業 設計師年生意額千萬

  港人去成都睇熊貓,不少更到成都創業做生意,原來香港是成都主要投資來源地之一。成都作為四川省省會,近年已被列為15個「新一線」城市之首,由二線「升呢」到一線,過程中商機處處。

 

  室內設計師梁仲棠於2000年乘著北上熱潮,因接到成都一單大型項目,自此生意不絕。作為室內設計師,成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再不是負責香港的千多平方呎蚊型項目,於是決意移居成都。現時公司旗下有20多名員工,年生意額達千萬。

 

  成都的創業空間也很遼闊。原為廣告人的陳嘉彤,因丈夫被派遣到成都而嫁雞隨雞的她,把自己去旅行學烹飪的經驗搬到成都,在民宅開烹飪教室,邀外國人教煮家常菜,成功吸引一眾成都年輕師奶,寓工作於娛樂,還賺點私己錢。

 

  另一港人彭輯權,原為他人設計茶餐廳,最後竟當起老闆開茶記,跟拍檔在深圳開店,輾轉開到成都。港味原來在成都大有市場,至今在當地開了4間連鎖店,現正計劃到鄰近的重慶市開分店。

 

  3名港人在成都找到自己的天地,但論最大得著是,慣性急速的港人移居慢活成都,學懂減速,重拾生活。

 

熊貓是四川代表,作為四川省會的成都,到處見到牠的身影。

 

1分鐘認識成都︰ 

•四川省會,又稱「蓉城」

•與四川直轄市重慶同為西部核心城市

•中國第四人口最多的城市,常住人口達1.6千萬人

•佔全省 GDP 37.8%最高,全省去年GDP全國排名第六達4.07萬億元人民幣

•最多外資進駐的西部城市

•消費力驚人,去年雙11消費額全國城市排第六

•位於南北地震帶上,2008年汶川大地震亦受波及

 

外商打入西部第一站 成都列新一線城市 鐵路直駛波蘭

 

  距離香港僅2.5小時機程的成都,最先吸引港人是其旅遊景點,當年去九寨溝要在成都轉機,未有飛機去西藏也是在成都轉機,周邊的都江堰、樂山大佛、卧龍睇熊貓港人並不陌生。除了遊山玩水,成都早就成港商熱門投資地之一。在5年前、即2013年香港是四川省境外投資的最大來源地。數字逐年增加,至今年1月,有超過5,200間香港企業投資在四川,不少在成都設公司,因而聚集了不少港人。

 

  如果建地鐵作為城巿發展的指標,成都現時有3條地鐵線開通,到2020年將有13條地鐵線,跟北京22條地鐵線、上海有16條,雖然反映成都跟一線城巿仍有距離,但意味她有很巨大的發展空間。過去被視為二線城巿的成都,近年已被列為「新一線」城巿,在15個被列為「新一線」的城巿中,成都被放在頭位。

  

  去年11月美國非牟利調研機構Brooking Institute發布一份全球300城巿經濟表現報告《Global Metro Monitor 2018》,成都的經濟增長表現之佳位列第三,是排名最高的中國城市。同入選十名內的中國城巿還有福州、天津、廈門及上海。該報告又指,成都已經成為外資投資的要城巿之一,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巿之一,亦是冒起中的科技中心(Tech Hub)。

 

外資名店落戶插旗

 

  外商視成都為進入中國西部巿場的第一站。過去不少外商進駐一線城巿,但隨著一線城巿競爭劇烈及巿場飽和等因素,很多內地企業及外資名牌轉而開拓二線巿場,而成都更成為首選,將西南旗艦店都設在成都,例如歐洲時尚名牌如LV、Furla、日本百貨伊藤洋華堂、生活百貨無印良品等。

 

  當地的消費力亦不容小窺,成都常住人口有1,600萬,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萬元(人民幣、下同),GDP在全國排第八。內地電商天貓每年舉行網購節「雙11」的數據顯示,成都人去年「雙11」花了40.4億元,在全國消費力排行第六,跟8年前相比上升了4位,亦是西部消費最多的城巿。

 

  當地政府亦著力引入外商,去年當地政府就22個總額近34億美元、外資簽約項目舉行發布會,項目由航天製造、金融到文創、養老都有。據內地傳媒報導,成都外資企業達8,155間,有285間是世界500強的大公司,當中外資有198間。去年外商直接投資近27億美元,增幅逾44%。

 

火車14日直達波蘭

 

  成都吸引外資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成都有貨櫃火車直達東歐波蘭。該條鐵路名為蓉歐鐵路,屬中歐鐵路其中一條。火車由成都出發,經新疆、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至波蘭中部城巿羅茲(Lodz),需時約11至14天。以往西部的廠商要發貨到歐洲,需把貨運到深圳再經海路去歐洲,需時45天,同樣是到波蘭的話,火車則比海路節省至少三分二的時間。

 

中歐鐵路大大降低橫跨中國與歐洲兩地的運輸成本。

 

  由成都以火車發貨到波蘭羅茲,該地是連接歐盟的交通樞紐地,3日內可發貨至歐洲各地,包括北向至波羅的海港口格但斯克(Gdnask),經海路前往北歐挪威、芬蘭瑞典等國。西向則可達德國柏林。蓉歐鐵路已運作3年,是現時中歐鐵路多條路線中,班次最頻密,每日都有車 。這條鐵路對於做歐洲巿場的企業而言,無疑大大降低運輸及時間成本。值得一提的是,營運這條鐵路的公司,乃由一間香港及兩間成都物流公司合組而成。

 

高老齡人口成隱憂

 

  凡事總不會十全十美,四川在地震帶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成都也受波及。此外,成都作為四川省會,是該省的經濟重心,成都本身已佔全省近四成的GDP,在省內一枝獨秀,而且遠遠拋離省內其他城巿,數據顯示成都去年的GDP與省內最低GDP的甘孜竟相差超過50倍。有指省內區域的發展不平衡,縱然四川在全國的GDP排行中在10名以內,但感覺四川仍是窮省。3年前即2016年,中央通過《成渝城巿群發展規劃》,以成都及直轄巿重慶兩個核心城巿,帶動中國西部其他城巿的發展。

 

  此外,四川正面對人口高齡化,現時四川人口超過8,000萬,有兩成即1,600萬居於成都巿,而四川整個人口正面對高齡化問題,據去年數據,四川65歲或以上人口佔省內總人口13.7%,比例之高佔全國之冠,按聯合國的定義,四川已接近三級老齡社會中的第二級,即65%人口佔總人口14%。老齡社會即勞動力減低,這無疑是隱憂。

 

 

個案1:港室內設計師手繪圖成賣點 年生意額千萬

 

  室內設計師梁仲棠與拍檔1998年在香港開設計公司,乘2000年港人北上發展,開公司、開餐廳的趨勢,接到不少來自深圳的生意,以設計餐廳環境為主。慢慢建立自己的人脈,靠口碑及舊客介紹,開始接到來自內地其他城市的生意,順勢於2003年及2006年將業務拓展到北京和成都。在兩地設立辦公室,縮減香港業務,現梁仲棠駐成都,其拍檔則駐北京。生意愈接愈多,其設計規模也愈做愈大, 不再限於1,000多平方呎的餐廳,更多是過10多萬平方呎的酒店,和逾百萬平方呎的房地產項目。

 

梁仲棠的辦公室位於成都市核心的高級商廈內,窗口可望成都市地標,一只伏在樓頂的巨型熊貓。

  

梁仲棠 Profile︰

•定居成都13年

•北上發展16年

•在北京和成都設有辦公室

•成都辦公室年生意額逾千萬

 

  2006年將梁仲棠帶到成都的第一宗生意,是四川錦江賓館的翻新工程,其為中國西南地區首間5星級酒店,「我以為自己只是一位過客,做完工程便會走,沒想過長駐。」怎料他開始在當地接到更多生意,一直做不同項目,當中包括設計由泰國六善酒店集團在四川青城山開設的酒店,為內地地產商合景泰富(01813)設計新樓盤等。每個項目需時3個月至1年,變相減少香港的工作,選擇留在成都發展。

 

公司發展靠人脈關係

 

  工程項目規模大是他願意留在成都的主要原因。他表示,以餐廳為例,成都的餐廳普遍有逾千平方呎,若香港有相同大小的餐廳已算是大型餐廳,且比例不多。佔地過萬平方呎的餐廳等大型項目,通常會邀請外國設計師設計,香港設計師的機會不多。加上他近年著手設計樓盤和酒店,每個項目平均逾10萬平方呎,相比起在香港只能接到的蚊型項目,他不想放棄這些機會而回港發展。「回頭看,如果我沒有離開香港,是沒有機會做到這些大型項目。」

 

  要在內地發展,無疑要習慣當地的營商文化,梁仲棠坦然,在內地工作最重要是人脈,「若沒有良好的關係網絡,單靠一些專業資格的證書,想到當地發展是很困難,容易被人拒之門外,因為當地人對部分專業知識的理解未必足夠。」多年來他們靠不同的連繫,接到不少生意,藉參與設計不同項目,將業務版圖拓展到中國西部地區。

 

梁仲棠十分喜愛畫畫,特意為朋友繪畫一對Q版門神。

 

當地人多信眼見為真

 

  他又指,西部地區的人傾向以眼看作為事實,需親眼看過設計師過去的設計,判斷是否值得與其合作。這表示設計師需將手上每一宗生意做得好,成為以後工程的參考例子,才會有機會接到下一宗,「若有設計師只設計過外國的項目,且沒有本地的項目供對方參考,就難以爭取到生意。」有良好的人脈,找到生意機會,並不只是簽約、畫圖紙、施工就完事,梁仲棠表示,最花時間是要與客戶溝通,揣摩他們的要求和需要。情況與香港不同,他們不會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改完圖紙就可以施工。他們喜歡約設計師到Café或茶館傾計,大家慢慢研究,需花時間從言談中了解他的訴求,「對於Time is money的人而言,這並沒有效率,我們仍慢慢學習這一種模式。」

 

  多年時間讓他慢慢融入當地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惟一仍未適應的就是當地人沒有如香港人般尊重合約精神,未能按時完程工程或完成工程後走數是常事,他指每年平均大概有一成壞帳。部分少數民族更不會簽約,所有工程就只單靠一個信字。他又提到,其他公司的員工不時因僱員合約的問題向所屬公司提告,自己則按合約做事,故未有發生同類爭執。

 

立足紮根要秉持原則

 

  現時梁仲棠在成都共有約26名員工,每年平均約有50至70宗生意,生意額逾千萬人民幣,他說2008年汶川大地震,成為其公司能迅速擴大的契機。他續指,天災令當地變得蕭條,有很多建築物在地震中受損,重建工程不斷,公司的工作量增加。成都辦工室最高峰時聘請了30多名員工應付工作,數年後才回落至26人,公司穩定發展。

 

  據他了解,現時像他一樣長駐成都發展的香港設計師不足5人,所以十分吃香。但要在當地站得住腳,除了要有一定技術,還要做事嚴謹,不改變自己的底線。他直言,內地的標準與香港有別,某程度需要妥協,但仍會秉持原則。公司另一賣點是他堅持手繪草稿,在開會時即場為客人繪畫意想圖。在講求數碼化的年代,意想圖多以合成圖片製成,手繪技術實在是買少見少,成為其公司的特色。在投標時,亦會在內加插數幅手繪圖,希望能突圍而出。

 

  現在成都生活了13年,梁仲棠認為香港仍是自己的根,土生土長,只是枝葉開花的地方不在香港而已,「現時內地每個地方的發展只是在重複香港過去的發展模式,若我沒有經歷過香港七十至九十年代的經濟起飛,我也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棄資訊自由 享受休閒生活

 

  梁仲棠與太太Candy一同遷到成都生活,兩人已在當地置業,養了3隻狗,買了車。他們只會在新年或長輩生日時回港,每年平均回港3次,在成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他們認為成都地方大,樓價低,可以彌補他們在香港無法享受的生活。而且當地人習慣慢活,愛玩樂,生活節奏沒有香港急速,閒時會到內地不同省份或城市自駕遊。 

 

在成都有樓有車的梁仲棠坦言成都彌補香港無法享有的生活。

 

  不過,內地網絡封鎖,無法連線多個社交平台,或瀏覽外國網站,同樣為他們帶來不便,只能不時翻牆查看了解香港的情況和外界消息。資訊自由與休閒生活之間,他們選擇了後者。

 

 

個案2:廣告人創烹飪室 教煮外國菜 吸成都師奶

 

  原本是廣告人的Cecilia(陳嘉彤) 曾被公司派駐上海工作7年,她的先生亦早於2005年被公司調派到成都工作。二人於2008年結婚,汶川地震發生時他們剛度完蜜月,令兩人感到世事無常,Cecilia決定放棄自己的工作,搬到成都與先生一起生活,最後更成功轉型,開設烹飪教室「樂廚CCKitchen」,將興趣變成自己的新工作,寓工作於娛樂。

  

在成都生活多年的Cecilia指最大得著是學識慢活。

 

陳嘉彤Cecilia Profile︰

•原本從事廣告工作,曾到上海工作7年

•居成都逾10年

•在成都開設烹飪教室

 

  當年成都的發展未有如現時發達,Cecilia有意重操故業,卻無法找到適合的廣告公司,因此初到成都頭數年,她以休息為主,沒有工作。一向喜歡在外遊時參加當地烹飪課程的她,留意到台灣有烹飪教室會邀請不同國籍的人作為導師,教煮家鄉菜,更將每個課堂的食譜輯錄成書,令她萌生創業念頭,2013年膽粗粗照辦煮碗在成都開設一個小型的烹飪教室。

 

  教室選址住宅小區內一個1,000多平方呎的地下單位,月租4,500元(人民幣.下同)。她表示,沒有選擇租用商廈單位,是希望參加者可以在一個輕鬆舒服的地方參與課堂,毋須太拘謹。她又指,成都人很包容,即使教室位於住宅區,卻從沒有被鄰居投訴,他們又不介意因其開班令區內多了陌生人進出,「真係好好彩,但都需要自己自律,不要騷擾到他人,開班時間一般會安排在早上或下午。」

 

平日開班教煮家常菜

 

  現時每星期平均有2至3堂,每堂最多7人,4小時的課堂會教煮3至4款菜式,每人盛惠450元,會按所需材料再作調整。每次開班前,Cecilia會為每位參加者預先準備好食譜和材料,更會量好所需分量,加快課堂節奏。參加者毋須多作準備,空手而來,課堂後就可以拿走自己煮的菜。

  

Cecilia的烹飪室屬小本經營,只請了一位兼職阿姨(中)做清潔及買食材。

 

  她會親自教煮廣東菜和泰國菜,又不時邀請來自不同國家、居成都的外籍人士擔任導師,教煮家鄉菜。她曾邀請過在成都開設意大利餐廳的廚師;同樣因丈夫工作的關係,搬到成都,分別來自法國、日本和韓國的主婦作為導師,煮不同國家菜式。這種模式加上部分課堂在平日開班,成功吸引到當地一群30至40歲的全職家庭主婦參加。Cecilia表示,課堂會教家常菜為主,不會教太偏門和太花巧的菜式,「材料要買得到,參加者在家可以煮得到,課堂才有價值。」

 

  每次開課前,她亦會要求導師詳細介紹每一道菜式,每個課堂的教學流程,她也會與導師預先討論再作設計和編排,上堂時也會從旁協助,幫忙解釋。「我的課堂常常超時,因為我希望參加者可以了解每道菜的特色,而非花數小時煮兩個菜就走。」

 

訪問當日遇上課堂,請來川菜師傅教煮四川菜。

 

  除了在自己的教室開班,她曾與日本菜餐廳和川菜餐廳合作,利用下午「落場」的時間,邀請廚師在其餐廳廚房開班,「要有新搞作,參加者才不會對我的課程感到乏味。他們可了解一間餐廳的水準和食材之餘,又有助餐廳宣傳,一舉兩得。」要保持新鮮感,Cecilia還會邀請不同手作人到其教室開手作班,教人整皮革、手工皂和香薰精油等。

 

當地人貪玩樂於嘗試

 

  Cecilia認為成都人貪玩,樂於嘗試新事物的特質,令她更勇於邀請他人作更多合作,令教室變得多元化。不過,她又指一直以小規模運作,能賺到的利潤不多,難以投放大型宣傳,限制了教室的發展規模,6年來只依賴微博、微信和口碑宣傳。「開教室的人都以熱情行先,但總要維生,如果花了時間,仍無法擴展,變相很難做下去。」以現時每月10堂,每堂最多7人,每人平均收費450元計算,每月收入只有3萬多元,惟扣除材料費後,需與導師拆帳四成至五成,再扣除教室租金,剩下的並不多。

 

  未來她有意製作和出品湯包,作為拓展業務的一部分。「成都人對廣東湯很有興趣,希望可以自己調一些湯水食譜,製成湯包出售。」她更希望可以與當地的弱勢社群合作,計劃邀請自閉人士機構負責湯包的包裝,兩者互惠互利,惟仍需時詳細計劃。

 

烹飪室工作煩瑣,例如上課前為每個學員準備一份食材。

 

選擇做每一件事打個9折

 

  習慣在大城市工作的Cecilia,初到成都時需要適應當地的生活模式和習慣,不時想念在香港和上海的生活。

 

  她對成都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感覺到當地人不夠勤奮,做事較慢悠悠,「他們的生活總是十分悠閒,做事不急不趕,尤其在2008年地震後,他們變得更豁達,聽過有人在地震數日後照常開枱打牌。」

 

  體驗到成都人的慢活,讓她反思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處事方式,「是不是做每一件事都要將自己『Chur』盡?如果在不影響結果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做事方式打個九折,可以令自己和身邊的人輕鬆點,大家不用太繃緊,原來都是一種選擇。」她漸漸認為成都是一個生活的好地方。

 

 

個案3:茶記成都有市場 奶茶17人仔與港相若

 

  港式茶餐廳是香港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曾任平面設計師的彭輯權,多年前專門為飲食業做設計,在工作時認識到另外3位拍檔。4人心思思想夾份開茶餐廳,2006年決定到創業成本較低的深圳小試牛刀,開設「露斯」港式茶餐廳。

 

在成都已開4間茶餐廳的彭輯權,正計劃到重慶開分店。

 

彭輯權 Profile︰

•居成都8年

•經營茶餐廳13年

•與拍檔擁6間茶餐廳

 

  第一間店選址在有「中國電子第一街」之稱的深圳華強北,原因很簡單,因為該地區是電子零件買賣的集中地,人流多,翻枱率高。餐廳反應理想,他們乘勢將生意拓展回香港,2008年在香港開設分店,但礙於租金、人工等營運成本高,3年後便結業。

 

  香港分店的發展不理想,他們集中拓展內地市場,到多個地方考察,成都是其中一個。他們2010年到成都,彭輯權形容,當地因2008年受地震重創後,整個城市有很多東西須重新建立,內地政府在重建工作上投放不少資源,他們視為商機。2011年在成都開分店,半年後略有成績,同年再開第二間分店。現時他們在深圳及成都擁有6間餐廳,約300名員工,其中在成都有4間分店,發展的重心也轉到當地。

 

內地開茶餐廳,地方夠寬敞,坐幾十人不是問題。

 

注重食材 保港式風味

 

  「茶餐廳最緊要做好粥粉麵飯,奶茶咖啡。」揭一揭露斯港式茶餐廳的餐牌,有數十款食品和飲品,少不了為人熟悉的焗豬扒飯、菠蘿油、咖啡奶茶,但要做得有港式風味,廚房會由廣東廚師掌舵之餘,食材亦是重要一環。彭輯權表示,當年內地的發展沒現在好,西部地區更甚,「成都的食物分銷商不多,很多材料例如出前一丁、黑白奶等都要直接向香港供應商攞貨,一櫃櫃貨櫃送過來,還要自己安排物流運輸。」

 

  如今,不少食品公司都在成都設立分銷商,他們不用再到處張羅食材,在當地落單即可。但為保留香港味道,部分香料,譬如製作咖喱必備的黃薑粉和黑椒等仍需在香港取貨。部分食材例如煮咖喱雞所用的雞肉,因成都的品種與港人常吃的不同,亦需特意向廣東的農場入貨。

 

彭輯權的茶餐廳,為保持港味,部分食材從香港入貨。

 

  由於對食材的要求較高,價錢與香港茶餐廳相若,甚至略貴。以咖喱牛腩飯為例,不包飲品承惠47元人民幣(約54元港幣),一杯熱奶茶售17元人民幣(約20元港幣),以當地物價而言,其茶餐廳的消費並不低。

 

口味清淡 吸年長輩客

 

  主打快靚正,平民飲食,且是香港人開的茶餐廳,自然成為居成都香港人的聚腳地,港式風味也吸引到不少本地人幫襯。彭輯權指成都人愛玩樂又貪吃,不抗拒港式食品,加上四川菜偏油及重口味,茶餐廳的食物相比下較清淡,尤其吸引到年長一輩,成為當地人出外用膳的另一個選擇。

 

  至於香港人熟悉的早午晚茶餐,去到成都卻變得不一樣,「成都人不習慣早上出外吃早餐,所以我們做少了一個早市,4間分店只有1間有,只為方便香港人能在早餐時間聚一聚。」他續指,除飲食習慣有別,成都商場眾多,也令他們變得難做,「茶餐廳講求有成熟的人流才能維持,但商場太多會分薄人流,想找地方另開新店並不容易。」

 

  加入內地現時急速發展的外賣平台,為其中一個增加客源的方法。他指茶餐廳的外賣生意佔總生意額兩成,惟每次經外賣平台送餐,會被收取約兩成費用,在外賣不加價的情況下,每餐能賺到的利潤便會減少。因此,他們傾向多提供堂食優惠,吸引更多人到茶餐廳用膳。

 

露斯港式茶餐廳有數十款食品和飲品可供選擇。

 

推陳出新 配合新潮流

 

  近年內地出現不少網紅店,彭輯權坦言對其生意有一定影響,「留意到年輕人很喜歡到那些餐廳或茶飲店打卡,而他們是我們想吸引到的一群客人。」茶餐廳為配合潮流,曾推出過奶蓋奶茶等新食品,也會定時每隔兩季換一次餐牌,保持餐廳新鮮感。4位合夥人另會常常試菜,以保持餐廳的食物水準。

 

  未來他們有意繼續擴充業務,開更多分店,首選進軍位於成都旁的重慶市,或會以副線形式開新店。他指,經營茶餐廳需要良好的管理,不會以加盟形式開店,以免影響餐廳的質素,仍需時間研究新的發展方向。

 

藉茶餐廳建生活圈子

 

  在成都生活多年的彭輯權直言,當地是個好地方,除了空氣不是太好,其他方面都不錯,地方大,四季分明,十分容易適應。他常常到自己的餐廳坐鎮,除了可以了解食客的口味和對食物的評價,更讓他有不少機會認識新朋友,包括當地人、香港人、廣東人和台灣人。他打趣說︰「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透過茶餐廳,他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子,閒時會約朋友打波、與當地朋友到茶館喝茶,完全融入當地的生活模式。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