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經濟

11/07/2024 11:35

《私募投資》調查:亞洲投資者對私募另類投資配置不足

  《環富通基金頻道11日專訊》過去10年,私募另類投資市場迅速崛起,但根據保德信投資的研究,三分之二的亞洲和歐洲專業基金買家認為,其客戶對這類新興資產的配置仍然不足。 *76%基金把關人認為客戶在私募市場投資不足*   亞洲有76%的基金把關人認為,他們的客戶在私募市場策略上的投資不足,而歐洲則有64%。為了增加對私募市場資產的配置,全球的基金把關人正在尋求更優惠的費用結構、增加透明度以及改善投資可及性。  保德信投資國際分銷主管Matt Shafer預計,未來幾年私募市場需求將會激增,這浪潮可媲美千禧年初期新興市場(EM)投資的興起。儘管投資者曾經經歷一段時期才完全接受複雜的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投資,但如今,投資組合內若沒有涵蓋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投資組合便不算足夠多元化。在未來幾年,相同的情況或將發生於私募市場。 *亞洲投資者對全球數據中心策略具濃厚興趣*   保德信投資亞洲區主管Jessica Jones表示,公開市場容易受到短期波動的影響,而私募市場則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強的風險調整後回報、波動性對沖和下行保護,可在市場不確性中為投資組合提供急需的分散風險作用。  股票和債券的關聯性使43%的基金把關人尋求可分散風險的投資工具,而41%的基金把關人將私募另類投資視為首選資產類別。具體而言,59%的亞洲受訪者計劃增加對數據中心的配置,使其成為未來12個月房地產配置的首要目標。Jessica補充指,看到亞洲投資者對全球數據中心策略有著濃厚的興趣。數碼化和生成式AI的發展為數據中心創造了跨世代的增長機會,使其有望成為主流投資。 *基金把關人對公募及私募固定收益前景樂觀*   就未來一年資產類別回報預期而言,基金把關人對公募及私募固定收益的前景均持樂觀態度。在公募固定收益領域,59%的基金把關人預期回報將會增長,只有25%的基金把關人預期回報將會減少。至於私募固定收益領域,50%的基金把關人預期回報將會增長,而26%的基金把關人則預期回報將會減少。  基金把關人對債券市場的回報持樂觀態度,有52%的基金把關人預計其機構將在明年增加對公募固定收益的配置,在所有資產類別中佔比最高。基礎設施和公共股則是公募固定收益之後的最大增加配置目標。  由於許多投資者仍然持有大量現金,Matt理解基金把關人希望增加固定收益配置的意欲。Matt表示,雖然目前全球多個地區的現金利率可能仍然偏高,但預期現金回報的確定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下降。相比之下,鑑於債券具有較長的期限和到期日,固定收益可讓投資者更有把握實現目標回報水平。實際上,從長期來看,持有現金的風險可能更高,特別是在許多央行已經開始減息的情況下。 *基金把關人料股票波動加劇及地緣政治升溫*   基金把關人對股票回報的看法不一,僅10%的基金把關人預計公共和私募股權的回報將會增加而非減少。大多數基金把關人預計,未來12個月的投資環境將面臨股票波動性加劇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局面,尤其是考慮到近期的英法大選,而2024年11月的美國總統競選也將加劇影響投資環境的長期因素。  全球股票是備受基金把關人青睞的首要增持目標,其次是各類主題股票,而歐洲和亞洲的基金把關人均展現出一定程度的本土偏好。由於大型股已經持續上漲一段時間,64%的全球基金把關人目前看好中小型股將在未來12個月反彈,而58%的全球基金把關人則預計成長股的表現將優於價值股。  Matt補充指,儘管減息將有利股市,但基本面才是長期股票表現的真正驅動力。宏觀經濟環境在一段時間以來一直主導著投資論調,但預計基本面將再次成為基金把關人關注的焦點,企業必須展示持久的盈利增長以及強勁的需求,才能有出色的表現。這與企業的盈利前景一致,相對於更加依賴經濟周期的價值股,增長股有望實現更強勁的盈利增長。(wa)
11/07/2024 12:30

【FOCUS】就業市場裂痕顯,鮑公轉減息口風

  【FOCUS】一邊是民主黨議員敦促,勿維持高利率太久;另一邊是共和黨議員警告,勿太快啟動削減--聯儲主席鮑威爾到底站哪一邊?周二(9日)起一連兩天在國會作證的鮑公,儘管對減息時機續守口如瓶,但口風已悄然轉變,從一心一意專注抗通脹,到轉而密切留意勞動力市場降溫,明言降息「太晚或太少或過度削弱經濟活動和就業」。 *抗通脹VS防裁員致「夜不能寐」*   7月減息,還是9月減息?今晚稍後公布的美國6月CPI及兩周後公布的6月PCE數據,或撥開最後一片迷霧。但最新自曝「夜不能寐(awake at night)」的鮑公,關注重心已不再是CPI、PCE零點幾個百分點的起落,因為「通脹上升並不是我們面臨的唯一風險」,而是在確保通脹重回2%目標的同時,取得防止裁員急劇增加的平衡。  過往相當長一段時間,「緊張(tight)」、「強勁(strong)」,幾乎是聯儲眼中美國就業市場的代名詞,雙重使命其中之一的「就業最大化」可謂高枕無憂。直到6月失業率升至4﹒1%的兩年半最高,為尋求更高薪酬的「大辭職」潮,已被招募減少、時薪放緩下的「大留任」取代。  目前,美國過去三個月失業率均值與過去12個月低點間差距,已從5月的0﹒37擴大到0﹒43個百分點,距離觸發衰退警號的0﹒5個百分點僅一步之遙,此被稱作「薩姆法則(Sahm Rule)」的指標,從70年代以來從未失準。 *重塑貨幣政策前瞻性或需7月減息*   而鮑公顯然已經看到了眼前的紅燈訊號,他最新作證時明確,美國經濟「不再過熱(no longer an overheated economy)」,就業市場激增已「大幅降溫(cooled considerably)」,並罕有指,就業市場並非「經濟廣泛通脹壓力的來源」。  就業市場的裂痕已經顯現,而招聘網站顯示兼職工作職位急升,隱隱透露未來失業率續升的不祥之兆。此外,被稱作「鮑威爾曲線」的3個月國債殖利率與未來18個月隱含殖利率之差,自2022年11月以來連續倒挂,而此近遠期息差一直被鮑威爾認作即將到來經濟衰退最可靠的警告。  加上美國過去12個月國債利息支出再刷歷史新高,錄1﹒095萬億美元;美國人支付的信用卡平均利率高達21﹒5%,較歷史均值高逾7個百分點,一個價值百萬的問題是,鮑公就打響減息第一槍還在等甚麼?他在國會聽證會上「過早降息或阻礙甚至逆轉我們在通脹方面取得的進展」顯然並無充分說服力。  眼下對鮑公而言,要麼7月減息重塑貨幣政策前瞻性,要麼依賴「後視鏡」數據直至「too late or too little」一語成讖。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