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評

2022-04-11 07:44:33

施政解難掃障礙 認清目標給結果

 

  原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前天正式宣布參選行政長官,昨天已越過入圍門檻。他未來3大施政方向之中,「以結果為目標」解決問題最惹人憧憬,來屆政府應對房屋和醫療等社會深層次矛盾時,不再講了等於做了,可掃除官僚程序障礙,交出成果。礙於嚴峻疫情,李家超與選委會、傳媒等,主要以網絡交流,還望下月正式投票前,他可嘗試與團隊深入社區聆聽訴求、加強溝通,從而更早敲定詳盡政綱。
 
規例多礙遏疫 引醫生抗老化
 
  據李家超所稱,過去兩年他看到本港由亂及治,看到發展變革契機,深感未來5年是由治及興的關鍵,故決定參選承擔歷史使命,與社會一起推動香港向前。
 
  李家超上周中才向政府請辭,參選演辭沒有具體政策,以免開出空頭支票,可以理解,但已揭示3大施政方向,包括以結果為目標解決不同的問題、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以及奠定香港發展的穩固基石。
 
  他以恢復北向通關為例解釋,與內地最初做法差異眾多,惟他後來提出,如能互相對接,或可達共同目的,最終促成共識。他認為,做事時想着「我和我們」一同解決問題,可逐步做出結果,冀由政府帶頭,令這文化擴及社會各界。
 
  抗疫兩年多來,當局不少工作每每因為程序、規矩有所延誤,如指定診所最初不能診治快測陽性病人,私家醫生亦有長時間無法處方新冠口服藥,無法達至最基本的救急扶危。
 
  一場疫情,已充分凸顯本地醫療體系在人口老化下,左支右絀的長期問題。以每千居民計算,香港只有兩名醫生,不僅少於新加坡和日本的2.5比率,也未及近期出手馳援的廣東近鄰如深圳、佛山和東莞,更遑論以5.4居全國之首的北京。
 
  本港早認清須尋求外地醫生的目標,只是裹足不前。寄望仕途有別過往特首的李家超,一旦當選可突破官僚架構、慣性思維的條條框框,與業界制定認可醫學院名單時,竭力追求「看病易」的結果。
 
做指揮促團結 聽民情不可缺
 
  李家超強調,自己公屋長大,親歴基層困難,深信施政須以解決市民問題為首。住屋堪稱民生最痛,以公屋為例,最新輪候時間達6年,已比房委會的上樓目標長了1倍。對民眾來說,官方手段和過程,諸如長遠房屋策略是否達標,充其量只屬其次,可以真正安居樂業,始會有真正幸福感。
 
  有見外界憂慮土地、財金等經驗不足,李家超坦承,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必須依靠各界努力。只見其競選辦政商星光熠燿,有投行、智庫出身的議員黃元山主責助撰政綱。黃所屬的團結香港基金曾申明賣地訂立最低單位面積僅能治標,且看整個團隊結合選委意見後,能否在增加公私營房屋上,交出質量兼備的方案。
 
  要達至「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益,李家超在勝選前應深入社區聆聽訴求,用行動釋除「以結果為目標」或致諮詢不足,又或市民對其認識不足衍生的疑慮。這樣他將更能做好指揮,團結各方發揮所長,讓「我們」共同為本港奏出更輝煌的新章。

沒有相關資料。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