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新聞

08/01/2024 11:38

瑞銀:建設性看好港股,今年有可能跑贏A股

  《經濟通通訊社8日專訊》瑞銀全球投資銀行大中華研究部總監連沛堃表示,該行建設性看好港股,甚至認為港股今年有可能跑贏A股,原因在於現時外資持倉港股已相對偏低,認為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將吸引資金回流,尋找包括港股等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他又認為,中國互聯網板塊近年調整幅度較大,預料互聯網股今年的每股盈利將增長23%,港股中的龍頭互聯網股份將會吸引資金部署。 *重申對MSCI中國指數今年15%上行空間的預測*   連沛堃重申對MSCI中國指數今年15%上行空間的預測,當中5%基於估值考慮,強調現時MSCI中國指數的市盈率(PE)只為8倍,留意到便宜的估值吸引了很多基金經理正尋找機會;剩下的10%升幅來自企業盈利增長,預料指數覆蓋的企業今年收入將增長7%。 *籲關注人口老化和新科技的機遇*   瑞銀今日於上海舉行第24屆大中華研討會。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區主管房東明介紹指,今年的研討會主題為「從中國到世界,求同存異」,研討會吸引超過2200位客戶以及1500家機構參會,約280家中國頂尖上市企業亦在現場與投資者交流,對今次峰會踴躍參與程度感到欣喜。  他指出,近兩、三年,中長期的投資者或者說是非交易型的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整體偏謹慎,尤其海外投資者的反應比本地投資者「慢半拍」,相對看重中長期以及大循環。他指出,去年市場對中國疫情後的經濟和股市表現預期相對較高,但今年市場的預期已作調整。他又稱,除了看好綠色化、人口趨富有及追求健康三大趨勢外,今年亦可關注「Older」和「Smarter」,認為人口老年化趨勢帶來許多機會,同時看好包括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和發展。 *「抱團」板塊瓦解歷時兩年半,料今年威脅降低*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指出,中國股票市場正處於「副反饋循環」,即市場走弱導致信心走迷,認為企業營利和政策發力將有助打破循環,市場過往多次出現「抱團」後瓦解現象,包括2015年出現科技股及創業板,2020年以後「抱團」的則為新能源和消費板塊,認為產業浪潮接近高點後,投資者將會撤離,基本面出現小幅放緩,歷史上從高點到低點平均歷時兩年半左右,而最近一輪的「抱團」浪潮在2021年中旬開始,至今已經歷兩年半,雖現時未能斷定「抱團」瓦解已經結束,但預料其對股市的威脅作用及負面影響將不會如去年般大。(ac)   
02/09/2024 09:48

【聚焦數據】中國8月財新製造業PMI升至50﹒4,勝預期

  《經濟通通訊社2日專訊》在7月短暫收縮後,8月中國製造業景氣度回升,供需同步擴張但幅度有限。8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50﹒4,較7月回升0﹒6個百分點,重回榮枯線以上。  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8月製造業PMI下降0﹒3個百分點至49﹒1,與2024年2月並列為年內最低,連續四個月低於榮枯線。 *新訂單重回擴張,外需收縮,就業企穩*   從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分項數據來看,製造業擴張小幅加快,需求止跌回升,但改善幅度不大。8月生產指數在擴張區間微升,新訂單指數一改7月的收縮態勢,重回擴張區間。受訪企業反映,新訂單增長主要是得益於基礎需求改善和各類促銷措施。  此前韌性較強的外需走弱,當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年內首次跌至臨界點以下,為2023年12月以來最低,其中消費品類出口訂單量下降是主要拖累因素。  在經歷了連續11個月的收縮後,製造業就業於8月企穩,就業指數落在榮枯線上。調查顯示,增加用工與裁員節支的企業數量大致相抵。按三大類別分,僅投資品製造商的用工量明顯增長。就業平穩未能消化增加的新訂單,積壓工作量上升。  企業採購活動在8月略有放緩,但原材料庫存略有增加,出港貨運延誤導致產成品庫存增加,產成品庫存指數連續三個月位於擴張區間。  由於供應緊張和天氣導致的運輸延誤,8月供應鏈表現轉差,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在收縮區間降至年內最低。 *成本壓力降,企業信心連續兩個月反彈*   隨著工業金屬等原材料價格走低,8月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降至臨界點以下,結束了此前連續四個月的擴張態勢。成本壓力放緩後,製造業企業加大降價促銷力度,當月出廠價格指數在收縮區間降至近四個月來最低。  在6月降至2019年12月來最低後,生產經營預期指數已連續兩個月反彈,但仍低於長期均值。製造業廠商普遍認為,業務拓展、新品發布、經濟狀況好轉等因素將推動銷售改善。 *分析:未來數月穩增長困難和挑戰較大*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8月製造業景氣度略有恢復,供需平穩擴張,外需承壓,就業止跌走平,物流運輸延遲,企業庫存增加,通縮壓力增加,企業樂觀情緒維持,財新中國製造業PMI重回擴張區間但擴張幅度有限。考慮到較為進取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未來幾個月穩增長困難和挑戰較大。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外需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市場主體樂觀預期不強等突出問題依然存在,當前財政和貨幣政策尚有空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前期政策落地見效緊迫性進一步增加。(sl)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