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容我世說
19/07/2023

俄烏和談最大障礙,克里米亞何去何從

#克里米亞 #普京 #烏克蘭 #黑海穀物協議 #大國博弈 #俄烏戰爭

 

 

  最近,克里米亞刻赤大橋自去年11月以來再度被炸,烏克蘭情報單位坦然承認是他們所幹的「好事」,俄方立刻停止延長「黑海穀物協議」,隨即引起國際糧食價格的動蕩。烏克蘭是穀物和含油種子的主要生產國,戰前每年出口約2500萬至3000萬噸的玉米,小麥出口則有1600萬至2100萬噸,其中大多是透過黑海出口

  去年年初戰爭爆發導致出口中斷,全球受到嚴重影響,糧食價格創下歷史新高,糧荒一觸即發,透過各方斡旋,才終可在去年7和俄方達成糧食出口協議現在又遭挫折,人們對這場戰爭已感厭惡,愈來愈多聲音呼籲盡快為俄烏創造和談條件,但這卻要看兩方面是否意願土地換和平,而克里米亞則成最大的障礙。

 

近日,克里米亞刻赤大橋自去年11月以來再度被炸,(AP)

 

  克里米亞可能比頓巴斯地區更難令普京讓步,它除了對俄羅斯具有非常重要戰略地位外,俄裔人口在該地區已佔了過半以上,而且其比例愈來愈高,因戰爭已令不少烏克蘭人、韃靼人離開這個半島,現在根本就是個俄裔的地方,今次被炸大橋,正是俄國和克里米亞連在一起的紐帶,在夏天的旅遊旺季,很多俄羅斯居民透過此大橋前往克里米亞旅行。

 

  因此,有人提出,2014年那次脫烏公投被指由俄方操弄,國際社會不承認結果,那倒不如在聯合國監督下再次舉行公投,按人民意願定克里米亞的去向,以求盡快解决紛爭,這尤如1999年東帝汶在聯合國協助下,擺脫印尼走上獨立公投,2008年科索沃也透過國會投票宣佈獨立,令這個原屬塞爾維亞領土兼發祥地地轉投阿爾巴尼人懷抱,並得到美國及好些歐洲國家默許。

 

  有親俄分析家遂反問,為何科索沃可以,克里米亞卻不可以?在他們眼中,克里米亞本屬俄國,1954年時任蘇聯總理赫魯曉夫贈送烏克蘭,乃由於烏克蘭當時在蘇聯版圖上。既然現在有紛爭,何不讓克里米亞居民决定自己的命運,盡早掃出和談的障礙。可是,澤連斯基在這個問題上卻表現強硬,認為不能割地求和,而中國方面態度亦有所轉向,早前透過一位大使口中,表示可以理解烏克蘭堅持領土完整,令和談條件繼續膠著。

 

  克里米亞,這是一塊在歷史上註定是東西方權力撞擊的地方,多個東西文明曾在此交鋒。它是黑海上一顆名珠,東北部背靠俄羅斯草原,卻又在西南部擁有通往地中海的海域,成為西方力量向東延伸的橋樑,同時也是東方向西擴張的跳板,而大家卻在這裡互相抑制對方,引發多場戰事。

 

  事實上,這個「黑海的門戶」,誰佔領了它誰就控制了黑海,特別位於克里米亞西邊的塞瓦斯托波爾,在兩旁山丘之間有一條狹窄的水道,進入深水港,而且容易關閉,這樣的天然環境成為最佳的海軍基地,因此沙俄在十八世紀取下半島時如獲至寶,挑起往西擴張的野心。

 

  沙俄這舉動令歐洲也感自危,無法不協助奧斯曼帝國反攻,他們組成聯軍與沙俄展開戰線,但克里米亞仍是個主要戰場,當中以塞瓦斯托波爾打得最為激烈。原來托爾斯泰也曾參加這場著名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並在此間寫出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爾紀事》。

 

 托爾斯泰曾參加著名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並在此間寫出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爾紀事》。

 

  托爾斯泰在此留下足印,俄羅斯詩人普希金也是在塞瓦斯托波爾,創作了知名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

 

  在塞瓦斯托波爾的海岸地區,到處可見俄羅斯奮力捍衛克里米亞的紀念碑。其實沙俄當年沒有勝利,在巴黎和約中雖願妥協而最終能保住克里米亞,但另邊廂卻失利於巴爾幹半島,令沙俄西擴的野心在這裡止步。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歐洲的現代化軍事力量把沙俄比下去,自此沙俄走上衰敗之路,剛踏入二十世紀的一九一七年內部便爆發二月及十月革命,未幾改朝換代,蘇聯正式登場。

 

  無論如何,克里米亞處處都有著俄羅斯深刻的歷史痕跡,如今何去何從,是否一定又再要以戰爭定生死?可是其代價卻由全世界來承擔。

 

28/04/2023

烏克蘭準備反攻?

#俄烏開戰 #大國博弈 #克里米亞 #烏克蘭

  最近聽幾位評論員的網上評論,他們都不約而同但煞有介事地說:烏克蘭正準備反攻!

 

  烏克蘭準備反攻,這是全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何況,近日社交媒體兩次爆出美國軍方支援烏克蘭的機密文件,更進一步佐證了反攻醞釀。分析烏克蘭未來行動的關鍵,不在於會不會發起反攻,而在於能否預測反攻的時間、地點和方式。正如財經分析,光是「預測」大市將會上升是沒用的,問題是什麼時間點會上升?入市的時機和具體價位是多少?宏觀分析人人都會,而是否專業,卻往往體現在微觀分析上。

 

發動決定性攻勢,需避開兩個時段

 

  先說反攻的時間,精確預測反攻時間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可以分析大致在哪個時段。在廣袤的東歐大地上,有一個專用的戰爭氣候地理術語,叫做「泥濘道路季節」或者「沒路季節」。這裡指的是包括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內的東歐黑土地上,每年春季的3月中旬至4月底,與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底,由於春天融雪或秋天下雨的緣故,使得道路變得非常泥濘,無論是人還是各種車輛,行走都變得十分困難。因此,在東歐的戰爭史上,尤其現代機械化戰爭,這兩個季度都是非常不利各種坦克和裝甲車輛的行駛與戰鬥的。不是說在這兩個季度不會發生陸地作戰,事實上去年這兩個時段俄烏雙方仍舊打得不可開交,而是說如果想在地面發起具決定性的攻勢,就應該盡量避開這兩個時段,否則大概率會變成雙方纏鬥不止的泥漿摔角,徒然增加戰鬥損失而難以產生決定性戰果。雖然今天裝甲車輛的越野能力遠超以往,特別是德國製的豹式2型坦克,其設計是完全針對包括東歐在內的歐洲地理和氣候環境,但一款坦克能適應,不等於其他配套的車輛也能適應,總不能只靠兩百多輛豹2坦克往前衝,現代戰爭是合同作戰(也就是講究不同武器之前相互配合至發揮最大作戰功效),二來也不是說豹2的越野性能完全無敵,當代武器突破地理障礙的技術的確日新月異,但還沒到完全「人定勝天」的地步。

 

  再說反攻的地點。一般來說,全面戰爭的反攻往往是全線出擊,俄烏戰爭對於俄國來說不算全面戰爭,畢竟沒有進行全面動員,但對於烏克蘭來說肯定已是全面戰爭。如果全線反攻,那就等於從北、東和南三個俄烏接壤邊境處進行反攻了,但這對於國力相對弱小的烏克蘭來說,並不現實。縱然有西方盟國的支援,也不可能做到如此大規模的反攻。真正現實的考慮,要麼是選擇東部的頓巴斯地區,要麼選擇南部的克里米亞地區來進行反攻的重點突破口,北部雖然包括了首都基輔,但畢竟不是雙方爭持的焦點,烏克蘭也不可能從北部一直打到莫斯科。同時反攻東部和南部可否?還是兵力不足的問題。雖然從各種矛盾不一致的戰報中(包括近日洩密的美國軍方資料),無法精確瞭解烏克蘭的兵力尤其人力的損失,以及尚有多少青壯年可以動員入伍。另外,就算根據所謂的美國洩密資料,美國和西方盟國支援烏克蘭部隊的裝備和訓練計劃,也只不過是12個旅的兵力兵器規模,也就是說大約4、5萬人左右,獲得的坦克裝甲車也只分別是3、4百輛,平均每個旅可以分得一個坦克或者裝甲營。而俄國在前線一直保持2、3萬的兵力,雙方在各自的戰報上都宣稱擊毀對方幾千輛坦克裝甲車,再怎麼先進的水平,3、4百輛的規模實在經不起消耗。雖說主流西方媒體和社交網媒普遍強調俄軍損兵折將,但烏克蘭得到全球四十個國家的支援,仍無法對俄國打出一個殲滅戰,僅僅是擊退而不是成建制地殲滅俄軍。筆者當然沒有真實戰報的信息,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邏輯推理:如果烏克蘭得到的西方盟國裝備,其科技水平真的遠超俄羅斯裝備,那麼為什麼從來沒有報道過,烏軍成功包圍殲滅一個成建制的俄軍部隊?例如一個師,一個旅,哪怕一個加強營也好啊?反過來說明,單打獨鬥的俄國,其戰鬥力真的不容過於低估。

 

(iStock)

 

多點同時反攻難,南部勝烏東

 

  因此,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烏克蘭不可能全線反攻,甚至不可能同時從東面頓巴斯地區和南部克里米亞地區同時進行反攻,必須選擇一個攻擊重點。一個合理的選擇,應該是南部的克里米亞,不太可能是東面頓巴斯。何以故?因為自2014年雙方爆發衝突以來,雙方一直爭持的戰場就是東部,包括從去年開始的俄烏戰爭,東部一直是主戰場甚至是唯一戰場,雙方來來回回拉鋸戰都持續了8、9年了,如果真的組織有效反攻,早就動手了。去年9月烏克蘭在東北部哈爾科夫這個戰爭歷史名城實施的反攻,打得漂亮,三天之內挺進收復3000公里領土,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烏軍攻擊矛頭迅速變成強弩之末,不得不停頓下來。另外,還是那句話,只是擊退而不是擊潰俄軍(儘管有些潰亂之象),更不是圍殲俄軍。因此,不是烏軍不想在這個方向反攻,而是這麼多年以來都不能獲得決定性反攻結果。何況整個頓巴斯除了面積廣闊之外,從地理上直接與俄國領土大面積相連,而且地勢平坦,就算今天收復了,明天俄軍要重新打回來,也不是一件難事。

 

  最後是南部的克里米亞地區。誠然,自2014年俄軍兵不血刃佔領該地以來,嚴格來說,此地並沒有經過東部頓巴斯地區那種重大兵災,以其易守難攻之故。但如果烏克蘭真的要對自己的對手實施決定性打擊的話,反攻克里米亞比任何其他地區都來得重要太多!何以故?下回分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