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暢所欲妍
04/09/2017

一個印度人說了算

#中國 #印度

  有一成語,叫「溫水煮蛙」,意指人在安逸生活中,因為放鬆了,沒留意環境的點滴變化,沒意識到危機將至,有日災難來臨時,想走都走不及,死了都不知緣由。

 

  我覺得,這成語用來形容反對派二十年來的洗腦文宣,貼切不過。

 

  有時候,反國家的行為不一定是大鑼大鼓,武功高強的人,通常不是敗於明槍,而是死於暗箭。以下就是我前幾天開車時偶爾遇到的一個溫水煮蛙經歷……

 

  那是周六早上香港電台的時事節目「十萬八千里」,說的都是國際局勢、中國新聞,這天,主持陸宇光和譚永暉在談中印戰爭。

 

  中國和印度上周終於結束了在洞朗長達兩個多月的對峙,雙方同意撤軍。邊境糾紛最終得以和平解決,作為不熟悉國際情況的普通老百姓,當然好想知道箇中玄機,於是我邊開車邊洗耳恭聽。

 

  主持人簡單幾句說了事態發展,就開始詳細誦讀一篇評論說明撤軍因由。這文章,作者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印度中心的外交事務研究員伊尚卡爾(Dhruva Jaishankar),未聽內容,已覺奇怪,為甚麼評論中印紛爭,竟會用一個印度人的說法?

 

  文章是這樣寫:「出現對峙局面,是因為中國領導人初時誤判形勢……首先,金磚國家峰會將在廈門舉行,中國要將印度總理當客人般歡迎,若然印度軍隊仍然在北京認為屬於自己的領土上,場面非常尷尬。其次,中國共產黨將召開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僵局可能會引起國內政治分歧,如果能夠找到一個保住面子的方案,早日解決僵局,亦符合北京利益……今次印度在保護自身安全和鄰國利益上,展示了好大決心,同時,中國處理不善,亦令其在印度的聲譽大大受損……日後印度政府要以更強硬態度對待中國,亦不足為奇……中國領導層應該反思,為何令兩國關係嚴重惡化,又得不到任何實質好處呢?」

 

  聽完,發現這完全是「印度立場」,於是打算細聽下去,對峙結束的「中國立場」又是甚麼,誰知,講完了,再來已是下一則新聞,中印撤軍的新聞分析,就由一個印度人說了算。

 

  香港電台是官媒,我們已不祈求他們站在政府甚至國家的立場說話,沒想到他們連新聞最基本的持平都不願做。

 

  我不是國際專家,我不認識這個伊尚卡爾(Dhruva Jaishankar)的地位有幾巴閉,但翻查各媒體,引用此人言論的,就只有BBC和法輪功的《大紀元時報》,當然,還有很多印度本土媒體。

 

  用敵對者的文宣來解釋事態,我看到一顆不願把自己當作中國人的心。這種引述別人評論的糖衣,其實是溫水煮蛙的毒藥,二十年來,鋪天蓋地沒停過,大家是時候齊心合力,把看到的聽到的一一揭出,奮力匡正社會邪風。

 

28/06/2024

美國成就了中國的軍工體

#中國 #軍工體 #大國博弈 #蘇聯

  前蘇聯於90年代初解體之後,俄羅斯及其他獨聯體國家積極去軍工化,導致軍工、科技、航天等頂尖人才收入銳減,甚至失業。當年有國家領導人表示,那些都是窮十年之力,也無法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對中國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中國遂率先--搶,人才!

 

  當年「殲-7」戰機其實已經過時,卻仍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新一代「殲-8」只聊備一格:「殲-9」至「殲-13」項目都已胎死腹中,餘下「殲-10」也苟延殘喘。海軍的發展就更舉步維艱,欠缺的正是人才、技術。

 

搶人才 有策略

 

  中國當年搶人才,很有策略:

 

  1. 兵貴神速。前蘇聯的頂尖人才和「黑科技」(即超越前代的突破性創新科技),集中於俄、烏及白俄羅斯三地,負責搶人才的官員便兵分三路,同時搶人!三地當中,俄羅斯尤為重要,官員從滿洲里乘火車出發,取道西伯利亞,一星期後才到莫斯科。抵步後,便直接走訪軍工關鍵技術的人才。

 

  2. 攻心為上。正是「先做人,後做事」,考慮到當地物資短缺,即使有錢可能也買不到物品,中國的官員就帶備了衣服、食品、香煙、朱古力等,當然還有美鈔現金。對當時生活已十分困難的軍工人才來說,衣、食等物資可能會比美鈔,更令他們感到中國「雪中送炭」的誠意。

 

錢非萬能 以誠打動

 

  若論美鈔之多、給人才的待遇,當年中國怎比得上一眾西方先進國家?1990年,中國全年的外匯收入也只有56億美元,而人口就有逾11億人,如攤分外匯,每人僅約有5美元(即不足40港元)。今時在香港,還不夠吃普通的一餐飯!但錢並非萬能,誠心才可打動人。

 

  3. 禮賢下士。中國這種傳統智慧與美德,在這場「搶人才」競爭的中期,才展露無遺。1991年冬天,即是蘇聯解體之後約一年,美、德、南北韓、以色列、新加坡等才如夢初醒,科研機構開始加入搶人才。其中以南韓最為直接,人才只要到南韓駐獨聯體各國的領事館報名,便可取得簽證、機票及一個月人工。

 

  人工有級別之分,當年「一般」專家月薪定為1500至2000元(美元.下同),而「知名」的專家月薪則是3000至4000元;美、德以5000元「起錶」,但附帶條件就非常苛刻,還要有這樣那樣的證明,以確認報名者的「專家」身份。

 

你無伏特加 我送二鍋頭

 

  先不說美、德等要求頂級專才自證為「人才」的做法帶侮辱性。即使是南韓,也只是被動地要人才來「求職」,這只是招聘會對普通待業人士的做法,渴求頂尖人才就要有「求人」的態度!延攬人才絕不是這樣,劉備三顧草廬的智慧與技巧,外國人就是學不來。那中國又怎樣做?

 

  4. 直接上門。諸葛亮說,劉備不顧自己的尊貴身份,三次紆尊降貴,到簡陋的茅廬求見,才令他死心塌地,「鞠躬盡瘁」。中國官員其實只是學劉備,但能夠直接上門拜訪,則拜之前中蘇友好關係所賜。

 

  前蘇聯曾為中國156項重點工程,提供工業支援,中、蘇相關官員和人才根本早有淵源,也熟悉,「朋友」登門造訪,「十分正常」。至於其他國家來人?「先生,貴姓呀?」然後,還靠以下技巧:

 

  5. 酒酣耳熱講理想。前蘇聯地區民眾普遍喝伏特加,中國「朋友」則為他們帶來了「二鍋頭」,酒逢知己,何事不可談?當白酒化為熱血,談到蘇聯解體,雖令頂級人才的革命理想幻滅,但中國還是「紅色」的嘛,他們可到中國來,繼續為理想而奮鬥……

 

中國軍備 蘇聯基因

 

  在意識形態上,前蘇聯的軍工頂尖人才普遍對西方國家都抱抗拒的態度,也擔心他們研製出來的武器,會被用來對付自己的國家、同胞及親友;反觀中國,他們就少了這重顧慮。

 

  中國不但有個人出國的安排,還接受舉家移民。於是,成功招攬了大批專家到中國來,這批專家中,有:安-124及安-225大型運輸機、高能束加工技術、新材料等的頂級專家,而其他國家招募到的則不足100人。

 

  隨著軍工專才來華,黑海造船廠(軍艦)、南方設計局(導彈)等核武、戰略武器的軍工技術也同時引進到中國來。中國不少武器、軍備都有前蘇聯的「基因」。(表)

 

 

  30多年前一場前蘇聯軍工人才爭奪戰,由中國勝出,成就了近20年來中國軍工的迅速發展,使她原本落後世界20年的軍工水平,反超前領先世界。國家謀發展,要搶人才;今時香港也搶人才,企業何嘗不也要搶?文中提及的5點,能否成功運用,存乎一心--誠心求才。

 

  美國解體了前蘇聯的軍工體,卻成就了中國的軍工體,美國怎想也想不到。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