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飛凡年輕夢
10/12/2019

【寫信很老套?】文字無價!「郵」心出發,把滿滿的手寫祝福寄出去

#人物專訪 #xmas2019 #聖誕節 #xmaslove #聖誕卡 #明信片

  文字「無價」,說的是invaluable還是valueless?身處手機橫行的時代,只要隨手按個鍵,就可以馬上進行語音或視像通話,甚至用一個sticker就可以輕鬆表達自己所想,令書寫的機會變得愈來愈少。可是,這種操作落在相信文字溫度的人眼中,卻是冰冷的;難怪年僅26歲的「郵心出發」創辦人李采穎(Diana)寧願「後生流流做老套嘢」,每年都要借聖誕老人之名徵集來信,再一筆一畫執筆回覆,把一張張明信片寫得滿滿,只願在冰冷的季節裏送出一份令人窩心的手寫祝福。

 

 

  「郵心出發」是由一班來自不同界別的義工組成的非牟利團隊,透過發起寫信活動如「聖誕.傳情」、「長腿叔叔的回信」、「與DSE考生同行」等,以文字傳遞關愛和正面能量。

 

  「我一直有一個理念,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從前我不知道要怎樣做,只想著要一直做義工服務……」終於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機會來了!當時在樹仁大學修讀輔導及心理學系的李采穎(Diana),眼見妹妹寫信給外國聖誕老人後,只收到一封打印版「罐頭信」而大感失望,於是決心扮演聖誕老人回信,把關愛和祝福化成一張張明信片。「有了『郵心出發』後,我整個人變得更踏實、更知道如何實踐人生目標。」

 

年僅26歲的「郵心出發」創辦人李采穎(Diana)「後生流流做老套嘢」,年年以聖誕老人之名徵集來信,再用心回覆,希望在冰冷的季節裏送出一份令人窩心的手寫祝福。

 

有種青春,叫一班人認真做儍事!

 

  大學生活最無拘無束,不但沒有中學「朝八晚四」的固定課表,必做的功課也變成了揮灑青春的「大學五件事」:讀書、上莊、住hall、做兼職、拍拖。Diana因為住得近學校,所以無緣住hall;日常生活除了忙讀書和拍拖外,花最多時間、最多心思的就是上莊和做兼職。「試過同時做三、四份兼職,而且我每年都會上孖莊。即使畢業以後,仍有回校幫手……」她語帶輕鬆,更如數家珍地列出自己的「彪炳往績」。「畢竟出來社會工作前,我不需要為薪酬拼搏,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哪怕她忙得分身乏術,仍堅持每年發起聖誕老人回信活動,以青春之姿宣示:花時間愛人是很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很多人看寫信是雞毛蒜皮的事,甚至是儍事;所以Diana大概沒想到,她收到的信愈來愈多,幾乎應接不暇!如果說青春是一個人願意做儍事,那麼一大班人做同一件儍事,不就是青春的最大意義!所以Diana決定不再一人行,開始著手招募義工,結果就來了二百人!「以往參與和籌辦義工活動,學到了不少培訓義工的技巧;但那個當下,我也不懂怎樣管理大量人手,只好邊做邊摸索。」人多自然爭拗也多,幸好Diana個性樂觀開朗,平時也會主動關心身邊人的需要和感受,所以很快就把問題解決,更認識了不少好朋友。「除了約食飯,我們還會相約一起去旅行呢!」

 

去年「郵心出發」舉辦「狂想聖誕老人設計比賽」,初小組、高小組、中學組及公開組一共收集到427份設計,部分優秀作品已印刷成明信片。

 

「郵心出發」的義工團隊中,有人是社工、有人讀輔導,也有人純粹想試用新模式做義工服務。Diana說:「不同背景的人走在一起,這才是一個好的義工團隊。因為我們收到的信很多,有人寫來談失戀、談失業,或者提及某個專業範疇的知識,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可以回覆所有來信。」(受訪者提供)

 

我希望,人人都是聖誕老人!

 

  寫字,是傾訴的一種方式。所以每一封來信,無論長短,Diana都會認真閱讀、認真回覆,絕不馬虎了事。「雖然有收過『罐頭式』來信,上面只寫了一句『聖誕快樂』;但也有不少人願意寫信說自己的心事,談學業、事業,也談愛情,甚至是生離死別的悲傷……」這就是人生,悲喜交織、苦樂參半,沒有人能逃得掉,所以有時會想找個人說說話,哪怕只是一個沒有交集的陌生人,都是一種慰藉。「每次讀他們的信,我都會代入他們的處境,彷彿就成為了他們的朋友。」

 

Diana很相信郵寄是一種緣份,「畢竟寄了出去的信,也可以因各樣原因而導致收件者收不到。」

 

  這樣編者就不難明白,為何小妮子始終堅持手寫回信,還要把整張明信片寫滿才肯罷休。「這才有誠意嘛!收信的人也會因而感到窩心。」Diana說,現代人大多習慣用WhatsApp溝通,有時貪方便更會用Emoji或Sticker代替打字,給人冷冰冰的感覺,所以她只好用最老套的方法,在現今電子橫行的時代裏宣告:文字有價。「每逢有朋友生日,我都會寫張卡寄給他,近年更乾脆自己親手畫生日卡!而我去旅行時,也不愛買鎖匙扣、磁石貼這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寧願把我在旅途上的見聞和感受寫在明信片上,再寄給朋友當紀念品,不是更有價值嗎?」

 

  所以文字確實是「無價」的,誠如青春一樣,既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這邊廂,Diana默默努力用文字傳遞愛和快樂;那邊廂,就有小朋友收到聖誕老人的親筆信後,馬上對媽媽說,他也要在學校裏做聖誕老人,寫信送給老師和同學。「我不知道他最後有沒有做到,但我很期望見到大家可以一起成為聖誕老人,一起傳遞愛。」Diana又說,尤其近半年,香港社會氣氛變差,很多人都很難開心。「雖然問題至今仍未解決,但如果大家都能帶著愛去做一些小事,也能讓人在困境中感到一絲窩心。」

 

今年有甚麼聖誕願望嗎?Diana說:「希望香港人可以平安、開心。」 

 

下一個目標:把義務服務融入旅遊體驗

 

  以「聖誕老人」的身分寄出第一張明信片至今已有七年了,Diana直言「郵心出發」的發展已算是很成熟。「未來,我很希望可以和其他地方的義工組織合作。」她的計劃是這樣的:去旅行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走進當地機構做義工服務?是否可以從中了解到不同國家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是否可以把這些經驗帶回香港?或者把香港的經驗與當地人分享?「如果我可以親身去當地的非牟利機構做義工,我更希望可以接觸到當地的人,促成人和人之間的交流。」

 

  如果大家想收到一封充滿溫度的手寫信,可以把「給聖誕老人的信」寄去以下地址:香港將軍澳郵局65018郵箱(LTW收),入去此網寫信亦得!

 

場地提供:Makarios Atelier(荔枝角榮吉工業大廈)

 

02/08/2024

電影擬音師化靜默為神奇!《葉問》打鬥場面用斜布褲營造?馬蹄聲源自椰子殼!武打片最能代表港產片聲音?紅褲仔出身走到金像獎評審︰聲音是需要鋪排出來!

#無間道 #葉問 #風雲 #順流逆流 #倚天屠龍記 #邵氏 #音效 #武打片 #人物專訪 #動作片 #電影 #電視劇 #港產片 #擬音師 #電影人

  看過無數電影、電視劇,有沒有發現當中的背景聲大部分是後期模擬出來呢?用椰子殼扮馬蹄聲、鎅刀敲打門鎖把手是手槍上膛聲,揮動啦啦球竟成了草地奔跑的聲音;從生活中取材,以聲音帶觀眾走入故事,這種電影人叫擬音師。

 

 

  余家祿(Tomy)早在 70 年代末入行,當年見到邵氏登報聘請錄音室人員,好奇之下去應徵,糊里糊塗成為影視音效擬音師。回想最初入行時,對擬音一竅不通的他,連配幾次簡單的放杯動作,都演繹不了近似的聲音效果,連累整隊人一直 NG,「那時亮起紅燈,真的手都顫抖。」後來經前輩指導及反覆練習,Tomy 也嶄露頭角。

 

  擬音講求團隊合作,配聲時有兩、三個擬音師加上混音師,像夾 band 般互相配合,模擬出最接近畫面的音效。過去近 40 年,他先後在不同電影公司、電視台替電影劇集配聲,做過的影視作品多不勝數,《風雲》、《葉問》、《無間道》、《順流逆流》……全都是港產片中的經典,今年更成為金像獎評審。「擬音很有趣,是模仿畫面上的神髓,你表達得愈好、做得愈似畫面,散發出自然感,你就愈高分。」他最深刻是邵氏年代為《倚天屠龍記》配聲,當年全組 7、8 人花足一整日也尋不到符合屠龍劍出鞘的聲音,怎料那種威勢、霸道的感覺卻在鋁製剪片機中找到,完美演繹出拉刀的威勢。

 

聲音也講求層次感

 

  影視作品中的豐富細節,往往能牽引觀眾情緒。擬音與演戲也異曲同工,演員靠表情、情緒及肢體語言帶大家入戲;擬音則以最擬真的聲音令大家增加投入感,還要跟著演員的喜怒哀樂配聲,「畫面本身已經有一個準則,你要模仿到別人認同,覺得相似的話,難度就在這裏。」如果話演技講求層次感,擬音也是一樣,有層次才能做出細膩感覺。以《葉問4:完結篇》為例,甄子丹與吳樾以詠春、太極拳高手過招,Tomy 即席示範打拍小皮具,創作出近似兩人拳拳到肉的聲音效果;拳空及打鬥時產生的衣服擺動聲,就結合了拉扯斜布褲、輕拍啦啦球作音效。「聲音有很多層次,如果再做得好可以有 20 層,現時只做了第 1 層。」

 

影視擬音師余家祿(Tomy)

 

下一頁︰武打片屬港產片代表聲音!堅持配出最接近畫面的音效

 

代表港產片的聲音

 

  有人覺得武打片最能夠代表港產片,對擬音師而言,武打片中的對打情節有著很強的節奏和動感,他們在聲音處理也稍為誇張,觀眾看起來便更有張力和振奮。問到 Tomy 較喜歡文戲還是動作片,他形容為動作片配聲較有滿足感,畢竟槍、大砲、拳打腳踢的音效較具體,容易表達出來;而文戲那些細膩又沒甚麼聲音的情節卻考驗擬音師的功夫和想像力,需多花時間、心機把腦海中的音效用不同道具拼湊出來,又要帶自然真實感,甚具挑戰性。「情緒、感情的聲音是需要鋪排出來,不像電腦那樣複製、貼上,你會覺得不舒服、很虛假。怎樣做到複製、貼上之餘,展現活現性,都是技巧。」

 

 

如果擬音錄音可換成錢

 

  時代轉變,今日今日的擬音不再是局限兩、三次分段完成所有擬音音效氣氛的 Analog 年代,大家可以在電腦剪輯聲帶、同步畫面,將聲音做得更細緻。Tomy 甚至為歷年來創作的擬音音效建立資料庫,「李嘉誠是錢多,我就是聲音多。如果我的擬音錄音可以換成錢,我和李嘉誠差不多」,可見其音效蘊藏量「富可敵國」,如今收到新電影、電視劇的擬音工作,亦不至於由零做起。不過片長 90 分鐘的電影,光是擬音仍需用上近 1 年製作,快則甚至只得數月時間,「我試過 24 小時沒吃過東西、最長 30 多小時沒睡過覺。有時做事投入,又要急又要趕,真的會忘記。」他笑言自己是擬音界的 NG 王,只因他力求完美,不滿意效果便重做再重做,直至音效最接近畫面為止。認真對待自己每個出品,Tomy 這些年一直保持那種堅持和執著,初心不變。

 

 

紅褲仔出身擬音師只剩1人

 

  香港現時紅褲仔出身的擬音師,大概只餘下 Tomy 一人。他解釋大家離開的理由離不開錢,當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不足夠生活便不能再堅持。當年 Tomy 也是工作幾年後如願加入了心儀的電視台,更有份創立公司首支內部擬音音效團隊,可惜在這裏發揮 1 年始終得不到想要的滿足感,於是把心一橫轉行約 10 年。直至有一次他到錄音室探班,意外發現舊同事雖身處電腦時代,卻沿用從前的擬音做法、固步自封,大為吃驚。「這個行業做下去都是一份職業,而這職業不比其他工作差,為甚麼會變成這樣。我說過一句『你們做都要用點力』。」就這樣,他又在 90 年代重投擬音行業,至今已走過約 30 個年頭。「這份工作最重要是有堅持和耐力,才能延續。不過現時很難了,除非製作人能夠體諒、知道這個工種的價值,投放多些資源在這方面。」

 

  人人都說電視、電影是個夢工場,但成就一個夢,不單單靠導演和演員,還有一班默默耕耘的幕後團隊。問 Tomy 為何喜歡音效工作,他總是笑住說「搵食啫」,試過轉行 10 年再回歸,大概只有真心喜愛,才會一直走下去。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