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飛凡年輕夢
03/12/2019

【長幼共融】讓年輕人體驗老去滋味!讓長者更了解後生!趁青春,建立一個適合安老的香港

#銀髮族 #人物專訪 #長幼共融

      如果「三年一小溝,五年一大溝」,那麼十多廿歲的年輕人,與六七十歲長者之間,可能是一個鴻溝。

 

      兩代間的差異,近年愈見明顯;年輕人覺得長者跟不上時代,長者認為年輕人目無尊長,兩代間在價值觀上的矛盾更見尖銳,長幼隔閡愈來愈嚴重。長幼共融城市?我們的社會貌似離這個理想愈來愈遠。然而,主辦長者體驗活動的「歷耆者」共同創辦人陳浩民(Herman)卻深信兩代間其實可以很投契︰「年輕人愈來愈想了解香港的過去,長者就很努力令自己走得更前,貼近現在發生的事,兩代其實都很努力讓對方了解更多。」

 

 

 

 

      自幼由婆婆和嫲嫲一手帶大的Herman,與家中長者關係很親密,很多事情喜歡與她們分享,甚至多過與父母分享。在他眼中,長者有着獨特的安全感。他記得小學時與婆婆嫲嫲到海洋公園,乘坐的纜車停在半空,天空突然行雷閃電,把他嚇壞,以為自己會隨搖晃的纜車一同從高空墮下。婆婆當時緊握他的手安慰他,更為他唸經。經文內容他沒聽懂,但微熱的手心、輕柔低語,逐漸平復他那懸在半空的心。明明與長者相處的經歷很開心,為何身邊的同輩卻對長者擁有諸多不滿?嫌棄他們走路慢、抱怨他們嘮叨煩人、不解自己為何永遠是遷就的一方……為何會與他的觀感大不同?

 

 歷耆者共同創辦人陳浩民(Herman)

 

      Herman自幼與長者相處,他眼中的長者不是只有一具日漸退化的身體,反而從他們身上看到隨著年歲增長的智慧、聽來不少舊香港故事;頻密的相處機會,令他看到長者更立體的一面。他感嘆新一代較少機會與長者接觸,不但鮮與長者同住,連平日與公公婆婆見面的時間,都可能被補習班、興趣班填滿:「長者的概念對他們而言很陌生,當我們向他們灌輸關心長者、要與長者有更多溝通、建立同理心等,他們很難有共鳴。」

 

      長者走路為何這麼慢?總是撞到旁人?為何老是東掏西掏仍未付錢?一句「年紀大機器壞」,好像是最合理答案。但除非我們一夜變老,當我們仍然活動自如、健步如飛,沒有「切膚之痛」,我們都很難明白長者在生活上的種種限制。Herman對此有很深感受,於是他在2013年與兩位拍擋創立「歷耆者」,從台灣引入「高齡體驗衣」,走進學校、企業、社會機構等,讓學生、在職者、照顧者親身體驗老去的感覺。

 

 (受訪者提供)

 

 

長者體驗衣,提早經歷「老去」

 

      這一套被同學戲稱為「鐵甲奇俠」的「高齡體驗衣」,模擬80歲體弱長者的身體設計。參加者穿上一件連着約束帶的背心,他們的關節、手臂、膝蓋都會被綁上鉛條,令參加者每行一步,全身都感到沉重無比,舉步維艱;再拉緊連接膝蓋與背部的約束帶,還會像長者般駝背!最後戴起塗上黃色塗層的護目鏡,就明白有老花或患白內障的老人家看東西為何「矇查查」。穿著這套裝束,參加者「瞬間變老」,在長者義工帶領下,以老人視角體驗世界的「變化」。

 

長者高齡體驗衣,模擬一位80歲的體弱長者,從患有白內障的雙眼,中風後不靈活的雙手,到駝背、腳履不穩,都能體會到。

 

 

      看着年輕人拄起拐杖,四肢像灌了鉛似的緩步向前,內心即使著急,想快速愈過前面的人群,奈何雙腿不聽使喚,只得認清現實,一下一下緩慢前進。Herman自己親身試穿過體驗衣,辛苦不在話下,但最困擾他的卻是「自由」兩字。

 

      「年輕的身體容許我做很多事,但隨著身體退化,逐漸失去自主權、失去自由,被逼過一些倚賴別人的生活,當中充滿着關於尊嚴的淨扎。這令我開始理解伯伯婆婆為何脾氣差。」Herman相信,只有體驗過老去的滋味,年輕人眼中的「長者麻煩事」才能瞬間化解,之後再與大家說敬老、護老,就容易得多。

 

 學生穿著體驗衣,落區與拾荒長者交流。(受訪者提供)

 

編輯親身試穿過體驗衣,最辛苦是要一直彎腰前行,走沒多步就要停下來歇息一番。

 

      這方面,年輕人向長者走前一步;另一邊廂,長者亦同樣在向年輕人走近。

 

      最近因為社會事件,兩代間的價值觀產生嚴重矛盾,Herman認為透過這些體驗活動,同時可以令長者了解時下年輕人。他說:「近期的社會事件,令兩代人有衝突;我們的義工長者反而是開明派,因為他們會在責罵年輕人前,反思之前與年輕人的相處經驗,願意對他們投以同理心,有別於其他一看到新聞就直接批評的老人家,他們更理性,亦願意理解。」

 

 

 

青春是為了信念,勇往直前的衝勁

 

      歷耆者營運至今已有6年,它原本只存在於一個社企比賽的企劃書內,但當時大學三年級的Herman與另外兩位同學於社企比賽中勝出,令歷耆者從一個意念,發展成一間實體的社企。Herman一直相信自己的方案定能得到評判的青睞,從沒質疑過自己,但勝出比賽當下,他卻患得患失︰「我從小到大都習慣依照一條既定路線去行,直到贏了比賽後,第一次覺得前面無路可行,要走一條自己開拓出來的路,當下感到很不安。」引領Herman踏入這條路的,是青春賦予的信心。他說:「青春可以讓我向着信念勇往直前,不會想太多,這就是當時的我。」他堅信自己所做事情有意義,故只要有機會就抓緊,即使歷耆者第一個活動只得$300書劵作報酬,他們都去做,因為夠年輕,沒甚麼可以輸!

 

歷耆者為多間學校、機構提供培訓活動,在不同階層推廣長幼共融的精神。

 

      問接近30歲的Herman現在是否青春?他有一點猶豫︰「經過這6年的洗練,我慶幸仍然青春;與6年前不同的是,現在向前衝的時候會伴隨多一點責任。」歷耆者開初由Herman與兩位拍擋創立,到擁有長者義工,再逐漸聘請兼職員工與導師,規模愈來愈大;作為老闆,責任多了,處事亦需比當初一無所有的他成熟、完善。現在的歷耆者擁有更多資源,容許他優化對長者義工的待遇,甚至聘請他們成為長者導師,協助推動中高齡就業。有說青春是不顧一切向前衝,如果衝的時候帶著責任,雖然會走得比人慢,但摔起來卻不會那麼痛。其實只要堅守着初衷,就可以握著青春。

 

 貞貞婆婆(左)和May May婆婆(右)在歷耆者擔任義工近4-5年,稱讚「老闆」Herman對長者的照顧很仔細,給他「有兩個likes」!

 

 

「趁青春,提早準備老去,努力令香港成為適合終老的城市。」

 

      Herman藉歷耆者推動長幼共融,貌似扮演一道橋樑,將兩代人連繫在一起。生於斯長於斯,改變今日的社會風氣,將來自己都能受惠。「我一定會在香港終老,我想年老後,香港是一個更友善、更好的地方,讓我和下一代可以一起生活。」根據香港統計處估計,50年後的香港,長者的人口比例將會達36.6%,即每2.73人,就有1名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老化嚴重,學者、政府已開始著手研究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但Herman卻有另一番看法。

 

      以往大家都會視人口老化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社會生產力下降、醫療需求大增等,但Herman卻對將來很正面。「試想像將來200萬名65歲或以上的長者,變成社會的大多數,他們積極爭取自己的權益,自然就可影響社會,改變政府的施政方針。當我見到愈來愈多長者退而不休,很積極地去裝備自己,我覺得未來會有一個很大的轉變,長者會自己爭取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再是我們的負擔。」鼓勵長者投入社會,令他們了解自己擁有的力量,將他們從受眾轉為推動者,就是長者為自己爭取權益的第一步;當整個社會、不同年紀的人對「老去」的觀念開始轉變,「長幼共融」理想固然容易達到,大家亦能積極再做多一點點,令香港將來成為一個更適合安老的城市。

 

 

下一個目標︰

 

      香港離長幼共融的城市,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除了體驗衣活動,Herman想將護老的概念,透過長幼互動劇場,帶給年幼的小朋友,助他們從小建立對長者的同理心;另外考慮以虛擬實境院舍體驗活動,推廣院舍零約束的政策,創造更友善的院舍環境。

 

歷耆者

網站︰https://www.eldpathy.hk/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