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陶冬天下
07/12/2020

非農就業復甦放緩 英國脫歐談判膠著

#脫歐 #美國經濟 #歐盟 #英國

  美股再創新高,帶動全球股市向好,儘管新冠感染人數再破紀錄,儘管最新就業數字不如預期,儘管疫苗供應可能來得更慢更少。受到疫苗的研製成功和總統交接有進展的影響,市場繼續聚焦經濟復甦,聚焦減低了的不確定性。某藥廠把產能預期下調了一半,非農就業增加僅有分析師預期的一半,這些都無法阻擋滾滾流動性帶來的股票牛。上星期五(4日)市場多了一個藉口,美國國會民主黨與共和黨願意就價值九千餘億美元的緊急救援計劃進行討論。與股市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債市,經濟復甦意味著通脹再燃,國債遭到拋售,十年期國債利率衝上0.973% ,收益率曲線變陡,十年期與兩年期國債利差飆升到87個百分點,明顯地市場擔心幾年後通脹重臨。全球復甦的另一個犧牲品是美元,資金流出避險區,美元指數直插90.7 ,逼進2018年初的近近年低位。OPEC+會議達成產量控制協議,2021年每天增產50萬桶,僅為預期的四分之一,布蘭特原油期貨升破每桶49美元。避險需求減弱,黃金橫盤。

 

  美國11月份非農就業增加245K ,遠遠低過預測中位數的460K和上月的610K。此數僅涵蓋了11月的前兩個星期,尚未完全反映新冠疫情的新一輪爆發。可選擇服務業、零售業受到的衝擊最大,折射著根基未穩的收入狀況。這就是筆者不斷強調的經濟復甦軟肋,資產負債表修復在美國更困難,需要更長的時間。失業率從6.9%下降到6.7% ,不過沒有甚麼值得慶幸的,只能說不少人退出了找工作的行列,或是絕望了,或是需要在家照看不上學的孩子。收入環比增長了0.5% ,不過同比卻在下降。這組數字較好地反映出目前美國經濟所處的位置:在復甦但是復甦速度已經明顯放緩,並估計進一步放緩。當疫情受控的時候,經濟數字可能再有改善,不過比起疫情前美國還有數百萬人士需要找到工作。美國乃至世界經濟會在2021年經歷弱復甦。

 

  英國的脫歐談判依然沒有結果。雙方的代表團已經談到筋疲力竭的地步,也親熱到在談判桌上分享pizza,但是在漁業談判和公平競爭等問題上差距仍難彌合。英國首相約翰遜據報會在周末與歐盟領袖通電話,務求在本月中的歐盟峰會前解決爭議。這是英國在明年1月1日離開歐洲貿易聯盟時候不至於無協議脫歐的最後機會。不過在一場比試誰先眨眼的遊戲中英國願望能否得逞,尚屬未知之數。市場對硬脫歐話題已經產生疲勞,炒的是明年經濟復甦、弱美元。英鎊對美元已經跳上1.35的水平,而英鎊是一隻貿易前景並不明朗的貨幣。

 

  本周焦點:1 )美國喬治亞州參議員補選,兩席中只要拿到一席,共和黨就保住了參院多數黨席位,就有能力強力干預拜登政府的執政。2 )英國脫歐談判,現在重要的不僅僅是談判內容,還有英國退出歐盟單一市場是否延期。數據方面,美國10月核心通脹估計重回(微弱)正增長;日本和英國第二季度GDP可能上方修正。中國的通脹數據和信貸數據也值得留意。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23/06/2024

強美元對美國很重要

#陶冬天下 #貨幣寬鬆 #英格蘭銀行 #瑞士央行 #聯儲局 #美國 #歐洲央行 #通脹 #日本央行 #日圓 #美元 #英國 #保守黨 #工黨 #脫歐 #經濟 #稅制改革 #財金大勢

  又一束晨光出現在貨幣寬鬆的天際。這次是英格蘭銀行暗示,在不久的將來會考慮減息。同時,5月美國零售幾乎停止了增長,市場重新燃起了9月減息的希望,不過幾位美國聯儲局高官則呼籲市場多一些「耐心」。減息和非通脹(disinflation)是上周市場的主題,美國和德國債市引領資金成本下降,全球股市多數向好,美元匯率則在世界各幣種中鶴立雞群。瑞士央行再度降息。
 
  美元兌一籃子貨幣(DXY)衝上今年4月以來的高位,美國政府處之泰然。上次日圓兌美元匯率一口氣跌到160,美國也沒有出聲,可是日本政府一入市干預,耶倫馬上跳出來指責,最近甚至將日圓列入人為操縱的觀察名單。看起來美國政府十分在意美元強勢,這是為甚麼?
 
  美國政府龐大的財政赤字和聯儲局不斷地印鈔票,其實是不可持續的。過量的流動性會觸發通貨膨脹,這是常識。美國希望通過強美元,將海外資金引入美元資產,推高股市。唯有股市上漲,才能吸引散戶不斷入場,將民間的流動性消化在資產市場,而非引發實體經濟的通貨膨脹。
 
  美股市場槓桿、衍生品的最大交易者,已經悄然從機構投資者轉為散戶。從監管的角度,這一轉變是危險的,但從宏觀政策的角度,卻是正中下懷。股民參與度大升,資金湧向股市,減輕了實體經濟受到過度流動性的衝擊,進而減少了物價上漲的壓力。美元強勢,還紓緩了進口通脹的壓力。
 
  美國追求強美元,追求資產升值,已經是陽謀,官員們不僅不諱言,還大聲疾呼,偶爾遇到不聽話的匯率政策,甚至不惜發出威脅。另一方面,依賴出口的日本、德國等國家,則樂見本幣貶值。歐洲央行率先減息,其中就包含著引導匯率走弱的政策意圖,來提高出口競爭力和進一步促進旅遊業。

 

美國樂見強美元,因為可達到資產升值之目的。(Shutterstock)

 
  那麼日本為甚麼要動用超過9萬億日圓干預匯市,並惹惱美國?筆者認為日本政府不反對日圓貶值,但不喜歡過快貶值,因為那樣增大了進口成本,不利於內需復甦。從某種意義上,美國追求強美元,日歐追求弱日圓、弱歐元,倒是郎情妾願,各得其所,令匯市形成暫時性的政策均衡,直至美國利率開始向下。
 
  轉到英國的話題。英格蘭銀行如市場預期維持政策利率在5.25厘不變,拒絕為7月4日大選助力。不過該行同時指出這次是一個非常接近的決定(finely balanced decision),暗示如果通脹形勢繼續改善,減息就不遠了。央行會議同一天公布的5月CPI為2%,正好落在政策目標上,3年來英國物價首次達標,不過服務業通脹仍高。
 
  期貨市場認定,有超過50%機會英國在8月1日央行下一次開會時減息。筆者相信英國在8月減息機會頗大,年底前估計還有一次一碼減息,時間點可能比照聯儲局的減息步伐。
 
  根據YouGov民調機構預測,執政的保守黨在下議院650個席位中將僅獲得108席位,在野黨工黨則獲得425席,這將是工黨歷史上贏得議席最多的一次。《路透社》稱,連續幾屆保守黨政府災難性的表現,可能給英國帶來「歷史性時刻」。保守黨從對脫歐公投民意判斷失誤開始,在脫歐問題上一再顧此失彼,最後幾年更充滿了動盪和醜聞。
 
  經濟停滯、物價高企、移民爭議、住房危機和公共服務短缺,都會成為選舉的議題,將連續執政14年的保守黨趕下台,料是這次選舉最大的選民動力。首相辛偉誠本人也可能選舉失利,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拿不到議席的首相。
 
  對於居住海外的英國房地產投資者,焦點則在廢除原居地非英國的新居民免稅優惠上(non-dom regime)。財相侯俊偉在今年春季預算案中宣布,明年4月起,新移民只有4年緩衝期,之後稅制向英國公民看齊,只要居住在英國,就必須接受全球徵稅,不僅境內資產,境外資產也需要課稅。
 
  這個稅制變化,對新移民影響重大,但是得到保守黨和工黨的一致支持。工黨承諾不提高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國家保險稅和消費稅的稅率,於是刀鋒指向實力微弱的新移民,盡快將他們的全球收入納入稅網,此舉也獲得多數英國選民的贊成。
 
  突如其來的稅制改變,觸發了英國高收入移民人群的逃亡潮,據報移民公司的生意比歷年多出三倍。這個人群在數量上不足以影響政府決策,但是在投資、貿易、諮詢、藝術等領域,卻是高能量的。當年脫歐主張意在限制移民流入,最後並沒有減少移民人數,但將來自東歐的貨車司機、醫院護士等短缺專業人士拒之門外,令英國經濟雪上加霜。
 
  本周焦點是美國的炮打雙燈。核心PCE通脹或錄得疫情結束以來最低的增長,而PCE消費也可能僅有溫和增長。除此之外,伊朗大選和東京CPI也值得關注。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