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陶冬天下
08/02/2019

2019年全球經濟的關鍵字:變

#2019 #經濟

       在筆者眼中,2018年的關鍵字是「變」,2019年的關鍵字還是「變」,不過意思並不相同。

 

       2018年的變的標誌性事件,是鮑威爾上任,領導聯儲持續穩步加息,突然間觸發了市場恐慌,不僅債市大跌,美國股市也出現了金融危機以來最慘烈的拋售。幾乎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開始了去槓桿運動,銀行表外業務急劇收縮帶來了罕見的企業現金流危機,2018年企業債務違約的數量比上一個歷史記錄的2016年多出一倍。半年之後歐洲央行宣布終止債券購買計劃,退出QE。世界最大的三個中央銀行同時收緊銀根,開啟了一場全球性的貨幣環境正常化。2008年金融危機後各國央行「大水灌漫」式QE活動開始逆轉,流動性開始萎縮,將經濟與市場帶入到一個全新的貨幣環境中,世界變了。

 

       過去十年,乃是央行百般呵護的十年,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各國貨幣當局主動出手平息市場逆境,被分析員稱為Central Bank Put(央行單邊護航)。流動性的收縮和資金成本的上揚,帶來了去槓桿浪潮。過去十年增加槓桿主要在金融市場領域內發生,於是資產價格在去槓桿浪潮中首當其衝,股市、債市、石油紛紛暴跌,93%的資產種類在2018年以投資虧損收場,這種慘淡是1901年以來未曾發生過的。

 

       相對於市場動盪,全球經濟在2018年有起伏,但是未至於動盪。2019年的情況可能不同,「變」正在由金融經濟轉移向實體經濟。

 

       金融市場的大起大落,勢必影響實體經濟的運作。市場預期變了,資金成本變了,市場價格的波動大了許多,企業的決策無可避免地變的更加審慎,因為風險增大了,企業發展前景不同了,投資受到影響是自然的。

 

       筆者相信,美中歐日各大經濟體在去年上半年均已見到本周期的頂部,只是不同國家的下滑原因和速度不同而已。

 

       美國經濟的增長品質最高,強勁的就業市場帶動著旺盛的消費需求,但是減稅效應已屆強弩之末,出口不確定性日漸上升。企業的融資成本在明顯上升,投資意願被抑制。美國經濟預計在今年會回歸溫和增長,經濟下行空間可能比想像的更大。中國經濟中的三駕馬車同時放緩,過度去槓桿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浮現,民營企業資金鏈受壓,投資活動大幅放緩,在四大經濟體中中國的增長失速壓力最明顯、最強烈。歐洲在去年第三季度錄得債務危機以來最緩慢的增長,雖然之後經濟活動略有反彈,但是企業信心受到內部需求不足和周邊不確定因素眾多的影響,過去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出口前景令人擔憂,德國掙扎在經濟衰退的邊緣,意大利更直落入衰退。

 

       各國當局針對經濟的下行壓力作出了迅速的反應。美國聯儲在加息立場上幡然悔悟,暗示利率見頂或接近見頂,公開市場委員會在政策收縮上會更有「耐心」,願意更多地考慮經濟形勢和市場動向;中國政府則表示不允許經濟「斷崖式下跌」,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一步放鬆,去槓桿變成穩槓桿。歐洲央行在退出資產購買計劃之後,政策語言明顯地變得更加審慎,加息推出看來遙遙無期。政策上的變,可能令經濟的下行幅度受到節制,增長的壓力得以部分紓緩,但是全球消費與投資勢頭放緩就無法避免。貿易糾紛有紓緩的跡象,不過仍然是2019年的重大搖擺因素。

 

       另外一個「變」來自匯市。聯儲突然改變加息立場,號稱願意對未來的加息充滿耐心。聯儲三代掌門人同台紓緩市場焦慮,耶倫甚至指出加息周期可能已經結束,這是對公開市場委員會過去一年前瞻性指引(利率點陣圖)的一次重大調整。美國國債利率大幅跳水,美元利率與世界多數國家的利率之間息差預期出現改變。加上特朗普政府對滯留海外的跨國企業的稅務特赦限期屆滿,流向美國的海外資金趨緩,美元匯率有貶值的壓力。

 

       匯率是相對價格,對應著各國央行的政策取態。如果美元走貶,則對已經放緩的歐日經濟構成新的壓力,ECB和BoJ可能因此進行口頭干預,甚至修改其政策路徑。2019年央行圍繞匯率所進行的博弈,應該會浮出水面。

 

       縱觀全球經濟,幾乎所有國家對增長前景都變得更加審慎,經濟政策上政府或口頭放鬆或放慢退出的腳步,中國政府更將政策切換到中性偏鬆狀態。當然,目前大家多處在觀望狀態,沒有一家重新回到全力放水的政策基調。筆者認為,美中歐日四大經濟體最終的經濟形勢,可能比目前的估計更弱,需要進一步的政策動作來穩定信心、刺激需求。

 

       IMF剛剛將2019年全球增長預測由3.7%下調到3.5%。瑞士信貸的預測更低到2.9%。筆者覺得現有的多數預測數字還是過度樂觀了,去觀察一下美國的消費情緒、中國的投資氣氛、歐洲日本的出口訂單數量,便知經濟前景在明顯降溫。2018年貨幣政策之變,帶來資產價格之變,至2019年蔓延成實體經濟之變。實體經濟之變未必如資產價格之變來得那麼兇險,但是對民生的影響未必小。

 

  本文原載於財訊,為個人意見,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31/12/2019

【2019回顧】政府派$4,000、紅隧癱瘓!打工仔最關心的10件大事

#打工仔 #職場 #大事回顧 #2019

  一轉眼,2019年來到最後一天了。回望過去一年,你經歷了甚麼?有甚麼收獲?又錯過了甚麼?新聞界、娛樂界有大事回顧,打工仔今年的經歷也不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顧2019年10件打工仔最關心的大事,然後重整心境,再向2020年出發!

 

1. 交通津貼有得拎!

 

  打工仔日日都要搭車返工放工,如果跨區工作,每月交通費隨時過千元,非常「乸脷」!幸好由2019年1月1日起,政府推出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正式實施:只要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過400元,政府便會為超出4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百分之二十五的補貼(補貼金額以每月300元為上限),總算可以幫補一下。

 

(圖源:pxhere)

 

2. 新手爸媽福音:侍產假「三變五」

 

  雖然生產好像只是女人的事,與男人無關,但其實BB出生後,便是新手爸爸上場的時候!先別說要照顧分娩完的妻子,還要幫BB換尿片、餵奶等;幸好男士侍產假已由3天增加至5天,並於1月18日起正式實施,令一班新手媽媽不用在產後虛弱的時期單打獨鬥。

 

(《BB來了》劇照)

 

Read More:【職場上位】勞動市場大洗牌!唔想被A.I.取代,即睇2020年十大搶手人才特質!

 

3. 巴士、港鐵相繼宣布加價

 

  今年1月,新巴和城巴分別加價5.6%及7%;至6月,港鐵再按可加可減機制加價3.3%。不少打工仔為此抱怨,指現時雖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幫補,但交通費年年有加無減,除非改為步行或踏單車上班,否則唯有「硬食」!

 

(網上圖片)

 

4. 全城熱話:政府派$4,000

 

  繼2011年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全民派發6,000元後,今年輪到陳茂波推出「關愛共享計劃」,向合資格市民發放最多4,000元津貼。有錢派大家固然開心,不過亦有不少人投訴申請手續繁複、審批進程緩慢,等了幾個月都未收到錢,後來還傳出職津處遺失申請表的消息,一班打工仔實在唔多滿意!

 

 

5. 最低工資由$34.5提高至$37.5

 

  個個都返工賺錢,唔通個個份人工都足夠應付日常生活開支咩?尤其身處在物價騰貴的香港!所以提高最低工資水平由每小時34.5元至37.5元,對一班在職貧窮的打工仔來說,絕對是好消息!

 

(《愛‧回家之開心速遞》劇照)

 

6. 修例風波:罷工與被罷工?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風波自2019年6月9日大規模爆發後,不同界別曾發起多次「三罷」行動(即「罷工」、「罷課」及「罷市」),並於全港18區「快閃」堵塞公路、隧道口及封閉港鐵出入口等,影響市民上下班時間。無論各位打工仔是「主動罷工」還是「被罷工」,相信那幾天都是大家今年最難忘的「工作日」!

 

圖源:維基百科/作者為Studio Incendo)

 

7. 上班意外:港鐵出軌

 

  想不到一個普通的上班日,竟然發生了一宗鐵路事故,令不少打工仔人心惶惶!2019年9月17日早上,一列駛往紅磡站的載客列車突然出軌,車廂斷開兩截,至少8人受傷;東鐵線旺角東至紅磡站之間列車服務全日暫停。據最新消息(12月26日),機電工程署進行全面調查,並已聘請本地及海外專家協助,初步已排除事故是由外物或惡意破壞所致,而是鐵路設施本身的問題,正審視是否涉及人為疏忽和制度問題。無論是何方責任,打工仔坐車別打瞌睡,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8. 紅隧停用12日!

 

  對於日日都要過海返工的打工仔來說,紅隧是其中一條必經的主要道路。雖然平時都常常會有塞車、慢車的情況,但「停用近兩星期」真是首例!幸好運輸署與巴士公司協調,將多條原本行經紅隧的巴士路線,改經東隧和西隧過海,各位打工仔才可以繼續往返港九工作!

 

 

9. 組工會潮來了!

 

  相信絕大多數打工仔平時都不會留意「工會」的存在,畢竟工會成立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與提升勞工的勞動條件及經濟條件,並非人人都願意走上前爭取。然而,社會近月掀起了一場「組工會潮」,各行各行業的打工仔相繼自發成立工會,希望可以凝聚同界別的力量。

 

10. 李嘉誠派十億「應急錢」

 

  誠哥出手,非同小可!眼見香港經濟變差,李嘉誠基金會早前捐出10億港元「應急錢」,不但可以幫助本地中小企渡過時艱,連沒有直接受益的市民也大讚誠哥此舉非常有人情味!

 

 

Read More:【迎接2020】打工仔10大「最貼地」新年願望,邊個最中你心聲?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