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陶冬天下
02/08/2018

下半年經濟形勢依然嚴峻

#中國經濟

  今年年中,中國經濟遭遇到近年罕見的挑戰。

 

  嚴厲監管觸發影子銀行收縮業務,中國信貸環境大幅收緊,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資金鏈緊張,借新債還舊債的套路失靈,企業違約率直線飆升。由於政策性銀行作出信貸調整、債市集資困難,地方政府的PPP項目全面停擺,財政支出對經濟的支持驟降。棚改項目被叫停,房地產開發商投資規模出現調整。中美貿易糾紛劍拔弩張,令出口形勢蒙上陰影。由於房地產市場吸納了巨額的居民儲蓄,中低端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減少,消費前景也不明朗。

 

  針對經濟出現的下行風險,中國政府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推出經濟刺激措施,讓積極的財政政策「更積極」,而貨幣政策也「中性充裕」。不過決策者強調,這次不搞大水灌漫,注重微調、預調。這些措施能不能令中國經濟在下半年觸底反彈?筆者持懷疑態度。

 

  目前宏觀經濟的一條催命索,是去槓桿。去槓桿,旨在降低整體經濟的負債水平,消弭金融系統性風險。這是國策,對於維持經濟的長遠平衡十分重要,暫時見不到中國在去槓桿問題上有明顯的讓步。中國政府放鬆的是流動性,並在監管力度上亦作出些微調整。此舉對銀行金融系統中的流動性水平有幫助,但是似乎對銀行的借貸意欲幫助不大。中國的信用環境不是流動性問題,而是信用風險錯配。國有企業過去能在銀行借錢,現在也可以。民企和部分地方平台過去在銀行借不到錢,必須通過影子銀行集資;如今影子銀行的集資通道被堵死,銀行還是不願意借錢給他們。債券市場一片熊市,令企業資金籌措更為艱難。

 

  財政政策「更積極」,已經為部分地方政府的基建項目提供了一線生機,相信訂單會在未來數個月顯現出來,但是財政刺激的乘數效應卻在直線下降。2009年的財政刺激,兩個季度內就顯效,GDP增長從6.4%跳升到12.2%。2011年的政策,五個季度後顯效,增長從7.5%升至8.1%。2014年的刺激,八個季度後才出現效果,增長從6.7%升到6.9%。財政刺激對經濟拉動的邊際效應在衰減,對經濟帶動的力度逐次下降,效果持續時間逐次減少,這次的政策效果未必很大。

 

  出口的隱憂正在浮現中。最新的PMI出口訂單指數似乎還算穩定,但是即將開始的聖誕節訂單季節卻令人擔憂。由於中美貿易戰,中國產品的出貨和價格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買家落單十分審慎,而且在金額上也比較保守。8、9月份是聖誕訂貨高峰期,不排除中國的出口訂單出現斷崖式下滑。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在下半年會繼續面臨挑戰的宏觀環境。貨幣與財政政策的調整,對於穩定經濟有幫助,但是未必足夠拉動經濟觸底反彈。銀行在借貸上的審慎態度,使得央行放水未必能夠令經濟中最弱的環節受惠,因此債務違約事件還會持續發生,民間投資依然低迷。

 

  中國政府在下半年將「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當成經濟工作的重點,那些無疑是重要的。然而經濟今天最需要的是,激發民營投資的積極性,而不是政府重回刺激經濟的老路。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05/07/2024

【FOCUS】「City不City」爆火,入境遊擴總需求

#總需求 #City不City #單方面免簽 #入境旅遊 #高水平開放 #免簽入境 #中國經濟

  「City不City」、「好City呀」,隨著上半年內地各口岸外國人入境人次飆升,兩個魔幻短語正掀起病毒式傳播,而此正正拜中國單方面免簽入境的「朋友圈」日漸擴容所賜。擁抱自由消費的國際觀光客,經濟停滯的日本、南歐早已嘗盡甜頭,對中國而言,「歡迎外國人」不單是擴大高水平開放的需要,更有在全球貿易持續惡化之際,擴大總需求的戰略考量。

 

免簽政策顯效,外國人入境飆升

 

  國家移民管理局周五(5日)公布,上半年各口岸入境外國人1463.5萬人次,按年增152%,其中通過免簽入境854.2萬人次,按年增190%。逾半(52%)外國人免簽訪華,背景是去年疫後復常後的一系列開放動作。

 

中國內地上半年各口岸入境外國人1463.5萬人次,按年增152%。(AP)


  具體而言,去年12月,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6國實施單方面免簽;今年3月,新增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6國;6月,再納入澳洲、新西蘭、波蘭。持以上國家普通護照人士來華旅遊、經商、探親等,都可停留不逾15天。

 

  此外,中國還對54個國家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以及在13個郵輪口岸推行外國旅遊團免簽證入境。如再加上互免簽證的新加坡、泰國、哈薩克、阿聯酋、白俄羅斯等國,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日就預計,今年外國人入境市場有望恢復到2019年的八成。

 

在滬美國人創潮語折射真實中國

 

  外國人蜂擁中國,令社交媒體上關於「China Travel」的標籤激增,在抖音擁有逾60萬粉絲的「保保熊」、居住在上海的Paul Mike Ashton,首創的「city or not city」更成為這個夏天最瘋傳的潮語。據「保保熊」解釋,「City」代表城市化,表達一種非常活潑、開心的感覺。而外交部周四(4日)對此回應指,「很高興看到外國朋友們在中國享受美景美食,親身感受生動真實的中國。」

 

「保保熊」解釋,「City」代表城市化,表達一種非常活潑、開心的感覺。(抖音截圖)


  早在去年底中央工作經濟會議上,最高層就強調「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遊的堵點」,除了一系列免簽政策,人民銀行並發布《外籍來華人員支付指南》,文旅部亦將外國護照納入景點實名預約認可證件等。

 

日本南歐旅遊旺,中國對沖壁壘

 

  大力推動入境觀光,有助打破信息繭房,講好中國故事之餘,經濟效益不容小覷。以90年代就確立「觀光立國」戰略的日本為例,首季非居民家庭在國內市場直接購買額高達7.2萬億日圓,超越半導體,成為僅次汽車出口的第二大經濟支柱。而在歐洲,意大利、葡萄牙、希臘、西班牙等一眾南歐國家,更一改拖後腿者形象,憑繁榮的旅遊業撐起歐盟經濟半壁江山。

 

外國遊客蜂擁而至,日本首季非居民家庭在國內市場直接購買額高達7.2萬億日圓。(AP)


  對中國來說,眼下最逼切的考驗是貿易壁壘四起,僅上半年面臨的反傾銷調查就按年飆升166%,反補貼調查亦幾乎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歐盟今日起亦正式對中國電動車徵收臨時性關稅。眼見特朗普捲土重來的機會愈來愈大,中國未來面臨的貿易摩擦亦勢愈來愈多。因此,在消費領域發掘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不再集中工業和建築業部門,實有戰略考量。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