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陶冬天下
10/08/2017

比范冰冰收入多一倍的網紅張大奕

#KOL #科技股

  今年阿里巴巴的年會上有一位年輕女子出現,沒化甚麼妝,鄰家女孩兒的感覺。此人在神州大地可是大名鼎鼎,叫張大奕,乃是網紅大V。張大奕在淘寶上有一個店舖,每天在網上出現7-8次,每次大約15-20分鐘,聊聊她的消費心得,聊聊衣服搭配。估計經她手今年銷售額可以達到十億人民幣,據說她的收入是影星范冰冰收入的一倍,她一個人的銷售量比整個Nike公司在華的網上銷售額還大!

 

張大奕(網上圖片)

 

  這些數字的準確度筆者未作考究,不過張大奕現象對零售業所帶來的衝擊,對我們生活所帶來的變化,卻是毋庸置疑的。張大奕只是電子商業的冰山一角,中國人消費中有三成是通過電子銷售渠道完成的,年輕消費群中比例更超過五成。電子支付已經成為國人最常用的支付手段,網上集資已經對傳統金融構成直接威脅。

 

  IT,不是一個產業,而是顛覆所有產業現有運作模式的溫床,它同時在改變消費者、人際關係、乃至社會生態的技術源頭。IT革命,所帶來的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目前未知的變革,給人們帶來無窮的遐想空間。

 

  一個女孩子,憑藉IT革命所產生出的平台,用個性、品味聚起人氣,製造商機,可以創造出一家大型企業的銷售業績,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在今天卻已經成為現實,在未來更可能成為商業趨勢。營商成本因此下降,商業機會扁平化,生產力得以提高,交易效率得以提高,消費者因此得益。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傳統商業模式的落魄,就業機會勢必減少。目前全世界都出現了GDP復甦,但是工資水平和物價水平卻沒有出現預料中的大幅上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傳統商家失去了加價能力,商家給員工漲工資的速度隨之放緩。這不是周期性現象,而是IT革命帶來的結構性變化。

 

  隨著IT革命的進一步深化,在筆者看來人工智能替代人手無可避免,個性化和差異化銷售替代批量銷售無可避免。在這個全新的商業生態環境中,就業機會分布勢必重新洗牌,工資增長分布勢必重新洗牌,未來增長和稅收形勢目前無法評估。樂觀者(包括筆者)相信,舊的產業凋零伴隨著新產業的興起,人類未必走到了歷史的盡頭。但是新的商業模式中,數據成為佔據競爭制高點的利器,圍起「數據生態圈」的大企業,有能力通過對消費者的精準分析、定向引導、合身定制,成為新時代的商業壟斷者。如果這個情況出現,社會生產和經濟增長的成果可能更集中於一小撮企業、個人手中。壟斷最終帶來效率的下降,分配的不均,這是為政者必須面對、需要早日處理的問題。

 

  美國S&P科技指數時隔十七年,再次創出新高,走出了Dotcom的陰影。仔細看,當年的巨無霸如Intel、IBM其實在股價上並沒有甚麼作為。除了蘋果、亞馬遜外多數當年的弄潮兒也沒有太亮眼的表現,不少已經被淘汰或收購了。今天受到資本熱捧的的Google、Netflix、FaceBook還沒有在資本市場出現。港股屢創新高,刨除騰訊(00700)、匯豐(00005)(另有原因)外,恒生指數的走勢圖看起來就挺不一樣。這是資本市場對IT革命所帶來的商業變革的反應。

 

  全球股市屢創新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QE。太多的資金,追求有限的資產,金融資產估值暴升是難以避免的。可是資金並不愚蠢。舊經濟的盈利能力缺乏想像空間,不少還面臨商業模式過時的挑戰。新經濟企業估值偏高,不過與Dotcom時期相比現在的盈利起碼是現實存在的,而且未來的想像空間頗大。資金選擇賭一把未來。

 

  從現在到科技革命帶來營商模式全面洗牌,估計市場會有幾輪調整。目前的弄潮兒們有些可能倒閉,有些股價可能大跌,但是科技革命的步伐不會停止,商業洗牌仍會如約而至,社會變革依然在醞釀中。筆者年輕的時候,成功取決於選對行業;未來年輕人需要考慮的是,自我轉型的能力和做人的智慧。

 

  本文原載於財訊,為個人意見,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08/07/2024

數字遊民VS數字難民:甚麼是地理套利?數字遊牧背後是甚麼境況?自由代價遠高於想像?

#數碼營銷 #KOL #YouTuber #Geospatial Arbitrage #免簽入境 #數字遊民 #地理套利 #數字遊牧主義 #跨國流動 #數字難民 #數碼 #裸辭 #工休不分 #數碼轉型 #Slasher #Freelance #Digital Nomad

  近年來,不少年輕人選擇離開全職工作,成為Slasher、Freelancer甚至Digital Nomad,但當熱潮趨於平靜,他們發現自由的代價遠高於想像。

 

  在社交媒體上,關於數字遊民、YouTuber、KOL的分享常常被熱捧。三年疫情,很多年輕人開始只工作,不上班,他們辭去全職,將自己從城市中連根拔起,遷徙到葡萄牙、西班牙、印尼、泰國、布吉島、日本等等。

 

 

 

  近10年數字遊民呈快速增長趨勢,綜合多方面數據估計,截至2023年底,全世界數字遊民和潛在數字遊民人數約在7,000萬到1億之間。

 

  2023年下半年起,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相繼對某些國家公民開放免簽入境,這對那些正思考著下一步要去哪裏的數字遊民來說,是巨大的催化劑。

 

 

  2004年,地理套利(Geospatial Arbitrage)的概念首次出現在《Forbes》上,指的是那些在高生活成本地區賺得收入的人,通過將日常開銷轉移至低生活成本地區,從而實現強勢貨幣收入的購買力。

 

  理所當然地,這些初代數字遊牧主義的踐行者,也主要來自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地理套利是指利用不同地區之間的價格差異來獲利的策略。這種套利策略的基本原理如下:

 

  1. 識別不同地區之間同類商品或服務存在價格差異。這可能是由於當地的供給和需求、成本、稅率、監管等因素造成的。

 

  2. 在價格較低的地方購買商品或服務,然後在價格較高的地方轉售。

 

  3. 通過及時捕捉和利用這種價格差異來賺取利潤。

 

 

  地理套利在某些行業和領域非常普遍,例如

 

- 房地產投資

- 跨境電商和物流

- 金融投資

- 遊戲、軟件等數字內容

 

  在這個看似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流動牧場裏,究竟是誰在追求自由,他們又為何開始自嘲為數字難民?

 

  很多數字遊民的社交媒體,他們會宣稱自己月收入多少萬、去了多少個國家、認識了多少形形式式的外國友人。

 

  幾年過去了,社交媒體上逐漸出現另一種聲音,那些裸辭後的年輕人,更多目睹關於自由和自我實現話語的另一面:工休不分、朝不保夕,以及跨國流動的不平等。

 

  有趣的是,我看到很多數字遊民的工作就是教人做數字遊民,或是幫人辦理諸如簽證手續之類的,總之,就是賺數字遊民的錢,吸新進者的血。

 

 

  數字遊民勝地的背後寫滿了割裂,而很多人在東南亞只能當數字難民。其實,不用上班,就是隨時隨地在看不見的地方上班。

 

  例如:巴厘島的co-working空間價格一天平均要100元,當然這還只是辦公的價格。至於咖啡店,消費一杯25元起步的咖啡,他們會給你提供Wi-Fi密碼,包含3個小時的使用期限。當你待滿3個小時,Wi-Fi就會自動斷開,目光所及的基本都是白人。

 

 

  我最近看到一份最新的數字遊民統計報告,數字遊民平均年收入在5萬到12萬美元之間,但在香港,很多上班族都達不到這個收入水平,我身邊認識的很多數字遊民也根本達不到。

 

  然而,這所謂的勝地,並不是為香港人準備的,90%總有一天還要回去上班。

 

  你如果過兩年再回來上班,職場裏面都是比你小的同事,甚至有做你領導的,你能接受這樣的落差嗎?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