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Talk Of The Town
25/11/2016

幼園生撞瘀睇急症 港媽被嘲誇張 (晴報)

#親子

  【晴報專訊】小朋友碰撞致損傷屬常見,有港媽訴說兒子被同學絆倒撞傷,即帶他睇急症,又私下向對方家長「問罪」,但遭網民指濫用急症室服務及太誇張。教育界指部分緊張家長或將小事放大,建議家長先了解事情,由學校協調解決矛盾。

 

 

  這位家長在討論區發文,指日前收到老師電話,說兒子在幼稚園遭同學「整親」。老師雖說沒有受傷,惟事主檢查時發現兒子的額頭及膝頭有瘀傷。帖文指,「我問小朋友有無唔舒服同痛,他說有,我即刻帶他睇急症。」她又致電對方家長「問罪」,但對方只著她發送傷勢相片,事主不滿對方連道歉也欠奉。

 

網民:小朋友變「玻璃心」

 

  部分人認為事主動輒送孩子往急症室,有濫用服務之嫌,甚至留言說:「難怪急症室要加價」。亦有人認為家長過於保護孩子,只會讓他們在學校變成「熊貓」,無人敢接近。另有人覺得社會風氣已變成「事無大小都問責」,令小朋友愈來愈「玻璃心」。

  

  香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主席周慧珍指,曾有家長因為學生寫字時不慎刮傷其女兒面部,要求校長簽署文件,保證其女兒不會留疤痕,校長拒絕,對方即向教育局投訴。「見到子女受傷,家長當然心痛,但經調解後,家長冷靜過來就明白事件純屬意外,學校亦會提醒老師要留意這類意外。」

 

建議家長嘗試協調解決

 

  大埔及北區幼兒教育校長會主席郭楚翹認為,小朋友玩耍出現碰撞時有發生,惟部分家長視子女如公主、王子,遇到小事就放大事件。「家長之間也會知道誰屬緊張派,都會著子女勿親近對方的子女,最終影響小朋友的社交生活。」她建議家長先向學校及子女了解事發過程,看看可否可協調解決。

 

  灣仔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顧羅素君坦言,部分學生出身於一孩家庭,「響屋企大晒,唔識同人分享」,在幼稚園或因爭玩具而出手。「曾有學生被同學扯髮辮、抓傷或拎走擦膠,家長都要投訴一番。」至於在意外事件後是否需看急症,應視乎傷勢而定,家長遇到這類情況宜先冷靜情緒,了解孩子受傷程度及原因,再作決定。

 

  

04/07/2024

3至8歲孩子的社交發展

#理財 #社交發展 #親子 #親子相處 #親子理財

  我們過去接近十年推廣兒童、青少年和親子理財教育,強調親子相處做得好,理財教育也會做得好,兩者的關係很密切。所以未來我們會多點討論親子相處的方法和技巧,特別引用《親子相處的魔法——愉快教養100招》,由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林俊斌副教授及張溢明先生合著。

 

  以下內容摘錄自《親子相處的魔法、快樂教養100招》:

 

  我們談談三至八歲孩子的社交發展里程碑。

 

 (Shutterstock)

 

社交篇

 

3 - 4歲孩子的社交發展:

  •    願意和同伴交談,例如說出自己的名字和喜好
  •    能在大人的領導下參與遊戲,並遵守遊戲規則
  •    能主動尋求同伴的協助,願意分享玩具

 

4 - 5歲孩子的社交發展:

  •    能主動安慰和幫助別人,例如「你不要難過了」
  •    能建立特殊的友誼,例如見到某位同伴會特別高興
  •    懂得守規矩,例如在遊戲中接受「小數服從多數」

 

5 - 6歲孩子的社交發展:

  •    願意接受遊戲的勝負結果
  •    能向同伴解釋遊戲的規則,例如「玩遊戲一定要公平、要排隊」
  •    能說出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    能坐好與家人吃飯15分鐘

 

6- 8歲孩子的社交發展:

  •    與同伴比較的傾向變得明顯,例如小明拿到93分,我才拿到83分,我今次表現得不夠好
  •    自我概念變得複雜,明白自己可能在某方面做得較好(例如認知);在另一方面做得較差(例如運動)

 

按:摘錄自【親子相處的魔法、快樂教養100招】

由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林俊斌副教授及張溢明先生合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