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威少看世界
25/10/2022

為何今天要講「古巴導彈危機」?

#古巴導彈危機 #俄烏衝突 #冷戰 #核戰爭 #烏克蘭 #俄羅斯 #髒彈 #dirty bomb #古巴 #大國博弈

  「古巴導彈危機」發生在60年前,回顧這一事件的演變過程和最終結局,有助於判斷俄烏衝突的走向,而這場衝突正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1962年10月,美國和蘇聯經過多番對抗與談判,最終就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一事達成妥協:蘇聯拆除在古巴的導彈基地並保證不向古巴輸出攻擊性武器;美國保證不再以武力攻擊古巴並私下承諾從土耳其撤走針對蘇聯的導彈。這一結果維護了兩國的利益,也避免在世界範圍爆發一場核戰,今天俄烏衝突中的各方可以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網上圖片)

 

意識形態之爭引發「安全困境」

 

  「古巴導彈危機」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國深度敵意的產物,而「冷戰」本身又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意識形態之爭。在艾森豪威爾總統執政後期,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了一場對古巴的軍事入侵,試圖推翻古巴共產黨創始人卡斯特羅領導的親蘇政府。1961年1月20日甘迺迪(內地譯作肯尼迪)就任美國總統,中央情報局繼續執行這一計劃,組織流亡美國的古巴人於4月17日夜間,在古巴西南的豬灣搶灘登陸,但此次突襲遭到挫敗,不僅嚴重打擊了美國的形象和甘迺迪的聲譽,也促使卡斯特羅主動尋求蘇聯的保護。赫魯曉夫領導的蘇聯政府隨後加大對古巴的軍事援助,並在古巴秘密建造導彈基地。由於古巴與美國之間的距離只有一百多公里,古巴若有能力發射中遠程導彈,就可反制美國的再次入侵,並對美國構成較大威脅。

 

  1962年10月14日,美國U-2高空偵察機從古巴上空拍攝照片,清楚顯示古巴正在建造中程和中遠程核導彈基地,這一發現令美國軍方高度緊張,並立即開始做相應的部署。10月16日,甘迺迪與軍方將領及相關部門領導人在白宮開會,立場強硬的軍方主張派轟炸機炸平這些導彈設施,一部分官員主張通過外交途徑向蘇聯發出警告,要求對方改弦更張。

 

  經過一番分析,甘迺迪在10月22日宣布對古巴實施「隔離」(quarantine),派美國軍艦阻止蘇聯繼續向古巴運送武器裝備。他同時致函赫魯曉夫,要求蘇聯從古巴撤走所有導彈和攻擊性武器,否則美國將採取進一步軍事行動。此後,部署在公海的美國軍艦開始攔截開往古巴的蘇聯船隻,也有蘇聯船隻掉頭返航,同時美軍部署攻擊古巴,並準備與蘇聯打一場核戰。值得慶幸的是,兩國領導人仍想找到某種妥協,避免走向「世界末日」。雙方經過多日的公開對話和秘密接觸,最終在10月28日達成了前面提到的協議。在蘇聯撤走武器之後,美國解除了對古巴的「隔離」,從此再沒入侵古巴,而且從土耳其撤走了能威脅莫斯科的朱庇特彈道導彈。

 

  在國際關係理論中有「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這個說法,它指的是一個國家因擔心鄰國對自己的安全構成威脅而增強自身軍事實力,其結果是讓鄰國也感覺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因此也進一步增強軍力,於是出現軍備競賽。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關係是一個典型例子,兩國現在均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國當年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勢力的擴張,試圖推翻古巴政權,導致卡斯特羅請求蘇聯出手相助,其結果是美國感覺受到了威脅。美國領導人在意識形態上的立場是產生這一「安全困境」的主要原因,但其演變過程卻差點導致一場核戰爭。

 

結束軍事衝突需要政治意願

 

  審視60年前這段歷史,可以看到美蘇兩國領導人都是在爭取本國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也都明白,任何意外(擦槍走火)都可能導致毀滅世界的核戰爭,一個不太為人知的小插曲說明了當時事態的嚴重性。

 

  1962年10月27日,在大西洋北部的美軍多艘驅逐艦正追踪騷擾一艘蘇聯海軍的B-59潛艇,試圖迫使其浮出水面,但美軍的艦長們並不知道,這艘潛艇載有配備核彈頭的魚雷。由於潛艇與莫斯科失去聯繫,艇長並不知道地上發生的事情,他認為美軍的挑釁行為意味著發生了戰爭,因此打算發射魚雷予以反擊。但按照操作規定,這必須得到艇上兩名高級軍官的同意。其中一位軍官不同意,而且還勸說艇長改變了想法。這一事件多年後才曝光,阻止發射核彈的瓦西里.阿克希波夫(Vasili Arkhipov)被美國歷史學家稱為「拯救世界的英雄」。

 

  俄烏戰事目前處於膠著狀態,雙方互有攻守。但在輿論戰場上,戰爭可能升級的說法甚囂塵上,這也非空穴來風。美歐官方聲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有可能下令使用戰術核武器;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則公開警告,烏克蘭準備用「髒彈」(dirty bomb,即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炸彈)發動攻擊。戰爭可能升級是因為俄羅斯沒能實現原定的戰略目標,無法「體面地收場」;得到西方援助的烏克蘭軍隊戰鬥力明顯增強,烏克蘭不願在收復失地之前與俄羅斯展開談判;而烏克蘭的最大支持者美國則希望拖垮俄羅斯,因此也沒有尋求政治解決的意願。

 

意識形態優先並非以史為鑑

 

  不同的人對歷史事件有不同的解讀。經歷過「古巴導彈危機」的蘇聯人認為,赫魯曉夫做出了過多的讓步,讓蘇聯在國際社會丟了面子。今天的俄羅斯人更是對美國領導人失去信任,因此對通過談判解決與美國的爭端不抱太大希望,這也是美俄兩國近年來無法達成任何重要雙邊協議的主要因素之一。

 

  美國及其歐洲盟友試圖增強北約對俄羅斯的制衡力,同時不斷宣傳西方民主與「俄羅斯寡頭統治」之間的衝突,強調支持烏克蘭抗擊俄羅斯就是在捍衛民主自由,實際目的是孤立俄羅斯,削弱其經濟與軍事實力,進而消除西方面臨的安全威脅。

 

  「古巴導彈危機」揭示了核大國對峙的危險,也指明了「挽救世界」的方向,但今天的大國領導人未必以史為鑑,因為有人只想在「零和博弈」中成為勝者,並不在乎達到這一目的要付出何種代價,這可能是國際關係中的最大人為風險。

01/03/2023

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究竟有何作用?

#大國博弈 #俄烏戰爭 #烏克蘭危機 #俄烏衝突 #烏克蘭 #澤連斯基 #俄羅斯 #普京 #北約

  俄烏開戰一周年,北京推出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十二點立場」,針對俄烏衝突方方面面的影響,致力構建出「一碗水端平」的和平進程框架。但也正是因為沒有選邊站,俄烏雙方暫時都堅持各自立場,兩國在和談之間仍然面對一道「高牆」。既然如此,北京推出的立場方針究竟有何作用?

 

俄烏戰爭周年,雙方仍未找到和談契機(美聯社)

 
  事實上,只要羅列以下俄烏衝突中核心「持份者」的各種利益與得失考量,就應該預知和平前路障礙重重:
 
俄烏和談仍面對高牆
 
  一、烏克蘭:雖然獲得北約、七國集團(G7)的大力支持,但經過一年戰爭,國家受到重創,兵力損失巨大,前線急缺炮彈及訓練有素的官兵,而美歐援助的坦克、飛機只是畫餅充饑,因此照道理,烏方應該通過和談找尋喘息之機。
 
  但是,澤連斯基政府在外完全依賴盟國經濟和軍火支援,結果不斷被催促在戰場上爭取重大勝利,以利施援者展示政治成果,結果戰場淪為一個又一個烏軍絞肉機;在內則有民族主義極右力量脅迫,不收復失地絕不罷休,澤連斯基斷也不敢輕易對俄談判「示弱」。
 
  二、俄羅斯:經過一年戰爭,普京並沒有如西方預測般被國內反對派推翻,俄羅斯經濟至少是在短期內也看不到崩盤的可能。無論是戰是和,普京目前都仍掌握無可挑戰的決策權與民意支持度,來施展他與美國及北約的博弈。
 
  但是,國內民族主義極右強硬派正在喪失耐性,他們認為普京對基輔及北約都過於軟弱。在這股力量驅使下,再加上北約高度涉足烏克蘭戰場,普京對內擴大徵兵規模,對外發出核戰警告。在西方媒體仍聚焦於俄軍可能在烏東發起春季攻勢之時,普京卻更可能是在籌備與北約的正面衝突,甚至不惜訴諸核戰。

 

 

大批烏克蘭新兵在接受短期訓練後倉促上戰場(美聯社)

 

  三、美國:隨著俄烏戰爭曠日持久,美國國內尤其是共和黨人正在發出警告:美國應該避免捲入烏克蘭泥沼,盡快抽身以便全力進擊中國。
 
  但是,拜登總統顯然認為,以俄烏和談的形式結束戰爭並不理想。根據近期他的表現,白宮似乎致力於促成歐洲國家繼續援助烏克蘭,完成削弱俄羅斯的戰略目標。而美國則可以空出手來,籌謀台海、南海或是朝鮮半島,屆時中俄兩國就會自顧不暇。
 
  四、歐洲:歐洲本來和美國是「利益共同體」,尤其是冷戰結束以來,歐洲國家名義上透過北約與美國一同「防衛歐洲」,實際上卻把擔子交給美國,自己省下國防經費,全民努力縮短退休年齡,減少每周工時,或是乾脆透過歐盟「分豬肉」,以成就「歐豬」之美名。
 
  但是,美國現在把歐洲國家推上援烏第一線,這就意味歐洲在美俄之間「魚與熊掌」兼得的好日子結束了。單看法、英等國民眾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卻忙於示威要求加薪加福利,就不難看清歐洲民眾對援烏的誠意。事實上,歐盟死活也不讓烏克蘭「乘快車」加入歐盟,就是防止為其戰後重建買單。但更為可怕,且不受歐洲控制的是,如果俄羅斯真的與北約爆發核戰,歐洲文明將會首當其衝。
 
與歐洲共同締造節點和契機

 

俄羅斯國內戰爭情緒高漲(美聯社)

  
  在此背景下,俄烏仍未找到和談「節點」,也就是某個關鍵契機,使得雙方不僅有談的必要,而且還都有足夠的「裏子和面子」,到一張雙方都可接受的桌子坐下來談。而中國立場釋出的最基本信息是,北京願意提供這張桌子。
 
  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此前走訪了歐洲多國,參加了慕尼黑安全會議,最後訪問了克里姆林宮。因此,中方不會不瞭解俄烏跨越和談「高牆」的難度。雖然有關文件方方面面提了十二點,但只在兩點中方表示了「願意」發揮作用:就是第四點啟動和談,中方願發揮建設性作用,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第十二點:中國願為衝突地區戰後重建提供協助,並發揮建設性作用。
 
  烏克蘭要求收復國土;俄羅斯要求烏克蘭無條件投降;美國希望戰火繼續燃燒;這三方暫無談的意願。但中國的兩個「願意」,卻在極大程度上呼應了歐洲的安全與經濟關切。只要推進和談,就可以為步步升高的核對抗威脅帶來冷卻機會;如果歐洲能夠爭取到中國分攤一部分烏克蘭戰後重建工作,也有利於自身的經濟回血。
 
  因此,中方的兩個「願意」,可以理解為先拉動歐洲,一同為俄烏和談締造節點和契機。王毅的歐洲之行首訪法國,雙方敲定法國總統馬克龍4月訪華,且法方願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反映繼德國總理肖爾茨訪華後,中法也正在尋求合作。
 
防範美國藉機金融閃擊中國
 
  以上是「中國立場」對烏克蘭危機可以起到的最直接作用,但這份文件覆蓋的範圍恐怕遠超於此。例如一,對美國:文件的「一碗水端平」,實際上回應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白宮和華府官員對中國「可能」、「計劃」軍援俄羅斯的一系列指控。避免給予美方口實,一如去年針對俄羅斯般,對華發起「金融閃電戰」,或是加大干預台海力度。
 
  例如二,對俄羅斯:在美俄重新走向敵我對抗的嚴峻國際形勢下,對外公告中國的「一碗水端平」立場,可以預先提醒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國家,在尋求或表述中國的支持時,應遵循十二點方針的框架之內,而不是之外。
 
  最後看美方反應,如前所述,拜登政府致力於推動歐洲繼續透過援烏削弱俄羅斯。如果中國拉動歐洲大國一同對俄烏勸和促談,將不符合白宮預期,且一旦水到渠成,不僅開啟北京參與調解歐洲事務先河,亦意味著美國影響力此消彼長。

 

普京在克宮接見王毅(美聯社)

  
  拜登政府對此肯定堅決反對,絕不答應,更何況炸北溪,射汽球,全憑實力說話,美國絕對能令歐洲的抗俄戰火繼續燃燒。為此拜登政府必須繼續保持對烏克蘭戰場的「做功」,以推高歐洲緊張情勢。但如此一來,美國又如何能自烏克蘭抽身以全力進擊中國?
 
  所以中國立場所應對的,說到底就是亞歐一盤棋。在北京發表有關立場之前,還一度有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發表《和平宣言》,事實證明北京最後更傾向於放慢節拍。
 
  相信在未來數月,北京會依據美方在台海等地區的動作,針鋒相對調整對亞歐整體戰略。北京對烏克蘭危機的具體促和方案,亦會趁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法國總統馬克龍及歐盟領導層訪華,以及習近平訪莫斯科的節點,一步一步地對外宣示。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