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威少看世界
10/09/2021

拜登約習近平通話乃明智之舉

#拜登 #習近平 #高層溝通 #大國博弈 #中美關係

 

 

  北京時間今天(10日)上午,習近平主席應約與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中國外交部與白宮分別發布的新聞稿確認了兩點內容。一是兩位領導人進行了「廣泛的戰略性溝通」,二是雙方同意繼續進行多種形式的溝通。這兩點既是本次通話的核心,也是通話取得的成果。

 

拜登的「惱火」與無奈

 

  這次通話的看點很多,美聯社和《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媒體均在報道中提到,這次通話是拜登主動提出的,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的報道更直接點出關鍵之處:拜登對中國官員不願與美國同行進行有實質性成果的對話感到「惱火」(exasperation)。北京一直要求拜登政府取消特朗普時代遺留下來的對華懲罰性關稅,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各種打壓措施,但拜登不僅拒不接受,而且還變本加厲不斷出新招,包括拉美國的盟友聯手對抗中國。

 

(iStock)

 

  你打壓我,還要我在國際事務中幫你的忙?今年3月,在安克雷奇進行的高層對話沒取得成果,反而給了中國官員當面直斥美國國務卿的大好機會。7月下旬,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在天津見到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但帶回美國的不是「合作意向書」,而是中方有關中美關係的「三條底線」。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本月初訪華,與中國高層同樣是有溝通、無成果。這種沒有「實質性成果」的交流越來越讓美方外交官員感到洩氣,於是就有了拜登的「惱火」,而拜登的情緒又與近期的國際局勢有直接關係。

  

美國的需要與實力

 

  拜登是美國歷屆總統中上任之前最具外交事務經驗的一位,但上台才幾個月就遭遇在阿富汗的慘敗,不僅損害美國聲譽,也令他的民意支持度下滑。他希望中國與美國合作,在穩定阿富汗局勢、達成對抗氣候變化的協議等多個問題上取得一些實質性進展,讓他交一份好看一點的答卷,這是他約習近平通話的動機之一。

 

  與此同時,隨著中美兩軍在南海水域及上空的對峙日趨頻繁,若出現擦槍走火,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拜登希望與習近平進行「廣泛的戰略性溝通」。在國際政治領域,英語strategic(戰略性)這個詞帶有軍事上的含義,而在當今的中美關係中「戰略性溝通」涉及一種「敵我友」的研判。中方過去幾個月一直強調,拜登政府千萬不要對中國發生誤判,意思是說,即使中美之間存在各種競爭與衝突,但中國專注於發展自己,沒有把美國當作敵人。一旦美國誤判,將中國當作敵人,那麼雙邊關係就可能出現惡性循環,從而一發不可收拾。

 

  白宮的決策者可能尚未完全落實對中國的最後定位,與中國合作是希望令美國獲得更大利益,阻止中國發展是為了防止美國「輸給中國」,拜登似乎是「兩手都要抓」,但受制於美國的國力,難以做到「兩手都要硬」。

  

雙方的博弈與目標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報道說,美國政府高級官員透露,白宮想測試一下中美之間最高層的溝通是否更加有效果。雖然美方在這一輪博弈中設定了較低的預期目標,但它說明美方是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才「放下身段」,因為拜登上任半年多,已經與許多大國領導人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唯獨和習近平只通過一次電話,而且還是在半年前,美方確實有輕視中國之嫌。另一方面,中國對拜登政府的判定也出現過調整,這次的通話顯示,最近幾個月的強硬政策似乎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不管怎麼說,拜登主動給習近平打電話是明智之舉,因為兩人通話中確認,「將責成雙方工作層加緊工作、廣泛對話,為中美關係向前發展創造條件」。熟悉中國國情的人知道,中方在外交上一貫言而有信,具體部門的官員肯定會落實領導人的指示,所以美方可以期待與中方官員展開一些「實質性交流」。但美國如果繼續一邊期待中國提供合作,同時又不對中國的要求做出積極回應,甚至繼續打壓中國企業或在台灣問題上繼續挑釁,那麼這次通話達成的共識可能就只是共識而已。想把探戈跳好,就需要兩個人一起努力。

   

10/07/2024

假如特朗普當選了

#財金大勢 #拜登 #特朗普 #美國大選

  拜登不但在首場總統辯論上,表現被特朗普比下去,而且近日拜登甚至誤說自己可成為「第一位輔助非裔總統的非裔女性副總統」!

 

  拜登年邁兼思維紊亂,讓特朗普重返白宮的機會大增。許多投資者就估,特朗普會怎樣使美國的經濟,「再度偉大起來」?

 

  簡單以理財收支平衡的原則講,特朗普的「節流」是減少對外事務的開支,包括不再投放資源,例如派美軍到海外參戰,或不再保護烏克蘭及美國的盟友;「開源」則是向全球徵收關稅。「節流」涉美國外交及軍事的影響力,甚至美國一直以來的道德價值,與投資的直接關係較少,現只說「開源」--徵收關稅。

 

  特朗普已明言,他當選後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徵關稅,其中針對中國的稅率會介乎60%至100%之間,並會要求美聯儲局減息等。不過,兩星期前(6月25日),也是首場總統辯論前幾天,有16位諾貝爾經濟學家聯署發出警告,指特朗普不負責任的財政預算,將重新導致美國通脹有再次反彈的風險,並將使全球經濟增長停滯不前,更認為拜登的經濟方案遠勝於特朗普。此外,有華爾街分析師也贊同,特朗普的經濟方案將導致物價重新上漲。

 

以關稅對付有威脅的國家

 

  特朗普的「關稅壁壘」理念與他的幕僚萊特希澤(Robert Emmet Lighthizer)可謂一脈相承。萊特希澤是前美國首席貿易代表,若特朗普當選,他便是接替耶倫出任下屆財政部長呼聲最高的人。萊特希澤曾揚言:「後世會記得,是特朗普永久扭轉了美國貿易的危險軌跡,把美國放在第一位,美國的農民、牧場主人及工人將變得更為富裕,並讓美國變得更加安全。」

 

  早於列根年代,當時尚年輕的萊特希澤已參與主導《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當年美國聯同英、法、德3大工業國,聯合干預外匯,使美元對日圓及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美國同時對日本實施配額制度及懲罰性關稅,以限制日本汽車、半導體等產品進口,令日本經濟其後陷入了「迷失的30年」。

 

萊特希澤:No Trade Is Free

 

  不要以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只用來對付對美國有威脅的國家,例如過去的日本和今時的中國。今次特朗普將連美國盟友進口美國的產品,也不會例外,凡具競爭力、性價比高於美國的貨品都要課關稅,直至這些產品再無威脅。

 

  關於特朗普對國際貿易的看法,其實用萊特希澤20年前著作《貿易並沒有自由》(「No Trade Is Free」)的書名,一句已可講完。要留意的是,無論拜登或特朗普都將不再視任何國際貿易組織的協議,包括世貿(WTO)、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等為優先事項。而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均一致贊同,要「糾正」一直以來,他們所謂的「不公平」貿易,即是約40年來,美國自己不事生產,並享用外國廉價產品所帶來的貿易逆差,導致美國經濟萎縮。

 

  特朗普認為,雖然今時美國仍在生物科技、AI等領域領先全球,但美國貿易夥伴的「掠奪行為」,包括補貼生產和以低於成本價格,傾銷商品等行為,最終都會撼動美國的優勢,剝奪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所以他認為要逆轉全球化,尤其是要對付來自中國生產成本較低的挑戰。

 

  萊特希澤指美國財赤,代表美國財富的消減,也是美國財富直接轉移到競爭對手(中國)的具體指標,故建議關稅由7.5%提升至25%,而經濟及軍工產品過去也太依賴中國。因此,有評論認為,若萊特希澤出任財長,將會放手讓美元貶值,以促進美國出口,實質減少美國國債。但這樣卻會加劇美國通脹,也威脅到美元國際貨幣的公信力與地位。

 

只許美國賺外國人的錢

 

  有人形容,特朗普「以美國優先」的經濟政策是「經濟民族主義」,即是只許美國賺外國人的錢,而不許外國商家賺美國的錢。這種經濟上的民族主義顛覆了,過去大部分人對全球經濟發展的認識。其實,無論下任總統是特朗普或拜登,這個政策很大機會也不會變。4年前拜登上任之初,基本上便是沿用特朗普的政策:以美國製造業優先,不再理會之前的貿易協議,並推行關稅措施。

 

  投資者關注股市多於誰會勝選,而股市又與經濟關係密切。16位諾貝爾經濟學家聯署警告,特朗普會搞垮經濟;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則說,美國人不需要毫無價值、脫離現實的諾貝爾得主來告訴他們,哪位總統會讓他們的財富增加。

 

  摩根大通的執董兼全球投資策略師施奈德(Shawn Snyder)認為,市場對美國總統大選可能有一些誤解。他指市場普遍認為,如果某位候選人勝出,就會「冧市」,但這種情況從未真正發生過。正如美國投資大師林奇(Peter Lynch)所說,沒有人能(準確)預測股市,而股市長遠總會升多於跌。如看二戰後標普500的整體表現(圖),無論是哪黨執政、誰當總統,對股市又似無大關係,所以大家還「估」甚麼呢?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