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慧城市5.0
24/04/2024

STEAM | 如何培育創意解難新一代?將GIS納入STEAM教育!加強數據分析、地理空間認知,擴大本地智慧人才庫

#創科 #GiS #空間智慧 #人才 #STEAM #智慧城巿 #教育 #香港 #新加坡 #數據分析 #科學

  今天世界轉變之快,往往令人無所適從,要掌握世界變化,我們需要培育下一代擁有無窮創意及解難能力。

 

  有見及此,政府在2017 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是推動創科發展的八大方向之一,自此每年都撥款在中小學加強科普及STEM教育,並於2022年加入藝術(Arts﹚元素成為STEAM。而今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雖然比以往三年每年向每所小學資助40萬減少了10萬,但仍撥款逾1.3億元資助小學參加「奇趣IT識多啲計劃」,可見政府對此的重視。

 

  STEAM教育的目標在於透過跨學科學習,促進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思維與實踐技能。雖然教育的宗旨在於作育英才,不宜急功近利,但在投入數以十億公帑下,STEAM的教育成效無疑惹人關注。

 

  如果從高等數學科(即M1和M2進階課程)的報考率這些短期的成果,即香港學生的數理興趣是否有所提升來看,STEAM教學似乎初見成效。再根據香港考評局中學文憑試報考數字,由2017至2023年一直錄得14%至15%,即使到2024年考生總數持續下降,高等數學科不論人數(逾九千)到報考率(18%)都令人有驚喜。

 

  最值得鼓舞的是,在最新的2022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在81個國家及經濟體系中,香港學生表現繼續進步,數學成績穩居第4位,科學亦由第9位攀升至第7,學生的優良表現確實叫人欣慰。

 

  不過,由於STEAM教育是新興的範疇,本地校方和老師在推行時遇到不少挑戰,如對此領域缺乏明確的基本認知、教師培訓及支援不足等。而且,STEAM教育是要令年輕學子透過綜合跨學科知識,鍛鍊解決現實生活難題的能力,以迎接未來的挑戰,因此內容如何與現實生活連結至為重要。

 

  如何確保課程切合現實生活,或許我們可以從屢次在PISA等國際評核中表現優秀的新加坡所推行之相關措施中得到一些啟示。

 

  新加坡早在2014年特設部門推廣STEM。在教師的培訓中,不單有大專院校及STEM專家參與,更在2022年推出的新項目中,「讓教師在科技行業實習2至4周, 從而加深他們的行業知識與商界及科學界合作,確保STEM教育切合現實生活」;而且政府為每所中學的相關應用學習項目,「配對一個業界合作夥伴,可就課程編排提供意見,以及就創科職業生涯分享經驗」。政府這樣與業界的緊密合作,做法被「高度評價」,實屬必然。

 

  其實,要教育切合日常生活所需,便要掌握城市脈搏。城市每日衍生大量數據,擅長數據分析和具地理空間認知的人才也必不可少。要增進年輕人的空間智慧,我認為有必要把GIS納入 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中,既豐富年輕人的解決問題能力,又可以擴大本地的智慧人才庫,為迎接未來種種的挑戰作好準備。

 

24/06/2024

Nvidia市值破3萬億美元直逼蘋果、微軟!黃仁勳用不到1年走完Tim Cook 3年5個月的路!誰是AI新工業革命的缺席者?

#數碼營銷 #創科 #美國 #工廠 #人工智能 #中國 #數碼轉型 #勞動力 #台灣 #AI #市值 #巴菲特 #英偉達 #黃仁勳 #Nvidia

  2024年剛剛過了一半,全球的焦點都在台灣,亞洲最大級別的IT展會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6月4日開幕,全球大型半導體企業的領導人匯聚一堂,宣傳各自的生成式AI產品。而全場的焦點就是一位美籍台灣人,Nvidia的創辦人黃仁勳。

 

 

  Nvidia的業績、股價、產品優秀得令人難以置信。

 

  6月5日,英偉達,總市值達到3.0118萬億美元,超過蘋果的3.0034萬億美元,僅次於微軟位居世界第2位。英偉達也成為歷史上第3家總市值站上3萬億美元大關的企業。

 

 

  全球市值排名,差不多就等於是食物鏈排名,排名愈前對這個世界的宰制能力愈強。

 

  蘋果的市值在2018年8月2日首破1萬億美元,2020年8月19日首破2萬億美元,2022年1月4日首破3萬億美元。

 

  微軟的市值在2019年4月25日首破1萬億美元,2021年6月23日首破2萬億美元,2024年1月12日超過蘋果市值,1月25日首破3萬億美元。

 

  而英偉達市值起飛的速度宛如乘火箭,從1萬億到2萬億美元,蘋果用時2年,微軟用時2年零2個月,而Nvidia僅用時8個月。

 

  從2萬億到3萬億美元,蘋果用時1年5個月,微軟用時2年7個月,而英偉達僅用時3個多月——104天!

 

  從1萬億到3萬億美元,黃仁勳用不到1年,走完了Tim Cook 3年5個月的路。

 

  英偉達再這麼暴走下去,微軟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很可能明天就守不住了,這將是史上第一次由半導體企業問鼎全球最高市值,成為新晉股王,全球華人首富。

 

 

  在過去的35個交易日,英偉達的市值增加了超過1萬億美元。這6周的升幅超過了巴菲特花60年時間打造的Berkshire Hathaway總市值。而且,從2022年10月的低點到現在,英偉達股價已經上升將近1000%。

 

  他的演講也觸動不少人心,看到未來AI的整個趨勢。黃仁勳背後那張圖有幾百間公司,整個供應鏈不可能移到美國,台灣將會變成一個AI硬體生產的工廠,整個供應鏈都在台灣,不能夠離開。

 

  黃仁勳最可怕的一句話 : 我做AI的東西,是來生產AI的設備給你,那麼其他國家怎麼追,還是在搞手工機器,仍是在車衫,做車,如何跟美國去鬥?

 

  這個世界的主要經貿說穿了,還是中國生產貨物,美國購買貨物,兩邊本質上都需要對方,再討厭也需要。既然工廠回不來,也沒有工人進工廠,美國的打算是建全自動工廠,並且讓機器工作,用這種辦法讓生產力留在美國。

 

 

  美國更注重用電腦代替人腦,用機器人代替人工,現在美國AI發展搞出來的東西,比如SORA這種,還只能服務於製圖、製作視頻、廣告創意、聊天,主要生成文本、圖像、視頻。

 

 

  但我相信美國搞AI的最終目的是搞實業,是要將AI技術廣泛應用於工廠、醫療、量子通信、太空低空經濟、基因技術、精密製造、可控核聚變等等。

 

  中國勞動力便宜,土地昂貴,才能催生快遞、外賣、滴滴三大產業,同時能保證全部工業系統都找得到工人來幹。

 

  美國勞動力昂貴,土地便宜,不能催生快遞、外賣、滴滴三大產業,但能提供廉價自助線下實體店,和強大的供應鏈系統。

 

  我個人的判斷是,美國也知道不可能光依賴AI,建成中國這種規模的工業,他們是想用AI工廠和AI機器人,把核心關鍵產業留在美國就行了。

 

  美國選擇搞AI,是基於他們人工成本太高、工業無法回流的情況下,只能搞自動工廠和人工智能,爭取將重要的核心產業留在美國。

 

  中國選擇搞新生產力,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往另外一個方面去發展,變成AI新工業革命的缺席者。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