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慧城市5.0
30/01/2024

創新科技|靠地理資訊系統拓展旅遊成主流!製作景點數碼分身改善旅遊生態系統!香港應如何借創新科技增添旅遊體驗?

#智慧旅遊工作組 #旅遊業 #施政報告 #數碼轉型 #人工智能 #體驗 #創科應用 #疫情 #遊客 #創新科技 #文化古蹟 #地理資訊系統 #GiS #香港 #南韓 #景點 #智慧生活 #旅遊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疫情過後,全球都湧現報復性旅遊現象,國際遊客人數將近18億,幾乎回到2019年的水平。業界一遍看好,預期2024年國際旅遊支出將達到創紀錄的1.5萬億美元。

 

  各地為吸引更多遊客,不約而同地以智能科技拓展旅遊,當中以善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成為主流,務求在發展旅遊產業之餘,也能達致更有效的規劃,同時不忘環境保育。

 

    就以港人熱門旅遊點之一的南韓為例,當地旅遊業多年力保人氣不減,除了K-Pop流行外,這跟運用先進科技有密切關係。該國京畿大學學者撰文指出,文化觀光部(MCT,後易名為「文化體育觀光部」,英文簡稱MCST)早已制定國家旅遊資訊策略計劃(ISP),構建旅遊的知識系統,其中GIS便成為系統骨幹。

 

  除了以GIS建立國家旅遊入門網站,建基於GIS的知識系統更包括旅遊資源(景點)、統計、法律、投資四大資料庫,涵蓋旅遊業統計、相關法規、管理及政策、研究資料等,並配置了國家土地規劃、環境、交通、投資等與旅遊決策相關的資訊。這四大資料庫之外,該系統還有地形圖、交通圖、土地利用圖和自然環境圖,而這個資料庫覆蓋全國各地近5萬個空間數據點,自1999年首次進行全國範圍調查後,每年都更新一次。同時,有關當局更把資訊標準化,以便支援機構之間交流資訊。

 

  南韓只是其中一個例子。舉辦大型活動,如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之一的波士頓馬拉松,以及紐約的胡士托音樂會(Woodstock),均透過互動地圖儀表板,令資源調配、疏散支援、救助人手物資分配等能夠妥善協調。還有,加勒比海地區為旅遊景點製作數碼分身(Digital Twin),改善旅遊生態系統;以至中東的伊朗和南美洲哥倫比亞的小鎮奇亞(Chía)要開拓旅遊業務,GIS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實,這些地方在發展旅遊產業時,還尋求可持續旅遊,通過分析有關生物多樣性、海洋生態系統和氣候變化等數據,讓他們在保護自然美景的同時,也確保旅遊業維持增長。

 

  反觀香港,文化古蹟雖然不少,而且本地的綠色生態早被歐美及日本旅客推崇,已成為全球熱門旅遊城市,惟個別景點一直難以吸引遊客再次到訪,如何引導不同興趣的旅客體會香港獨一無二的景致,融合創新科技是其中可行方案。

 

  例如可利用無人機與人工智能,配合地理資訊系統(GIS)發展古今穿越。最典型做法是:為特定主題或行業而設的地圖添上建議路線,配合角色扮演和故事地圖(StoryMap)的互動元素,把沿途景點以3D模型或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呈現,再加上歷史、傳說、特色手信、餐飲等資訊共冶一爐的手機應用程式,定能令遊人充分了解其中底藴,加添旅遊樂趣。

 

  我欣喜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發展特色主題旅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同時宣布成立「智慧旅遊工作組」,制定措施,透過智能科技提升旅客體驗及提供便利旅遊服務,相信先進科技定能引領遊客感受不一樣的香港。

 

21/06/2024

大灣區澳門經濟初探

#澳門 #大灣區 #經濟理論 #聚焦神州 #賭業 #賭業 #旅遊業 #經濟多元化 #發展經濟 #人均GDP #GNI

  我今年1月以來,大部分時間都去了澳門。我本已退休幾年,但仍「百足咁多爪」。所謂「退休」,天天仍都要忙於各種事務、會議、約會及寫作,剩下可用作思考的時間永遠都感到不夠。剛好有幾位舊同學、舊同事與校友在澳門科技大學擔任著最高的幾個職位,他們邀請我過去替該校創建一個發展經濟學研究所。我思前想後,結論是不妨一試。我與香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很難長期遠離,但濠江與香港相鄰,香港有事我隨時可班師回朝,而且在大海另一邊的校園中,可躲開不少應酬,重拾校園的寧靜,還可推動一些研究,便答應了。

 

(Shutterstock)

 

 

  我到一個新的地方,往往都希望用最短的時間搞清自己要面對的環境。澳門是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可能比香港還重要,但我的訓練是經濟學,自然對澳門的經濟多注意了點。要了解一個地方的經濟,要掌握其統計數據,但這不夠,還要多觀察社會中的現象,並用經濟理論分析之。對澳門經濟我自然是初哥,很多人都會懂得比我更多,談澳門有班門弄斧之嫌,但我十分同意數學大師華羅庚的一句名言:「弄斧必須在班門」,在懂行之人面前發揮才會更快知道自己有無短板,所以我在大師面前素來更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

 

雜誌排名 澳人均GDP全球第2

 

  澳門現時經濟如何?近日剛好有份雜誌《Global Finance》把全球100個經濟體排了個次序,澳門以2024年預期人均GDP(用購買力平價計算)134,141美元全球排行第2,僅次盧森堡,遠勝排行第9美國的85,373美元,或排行15香港的75,128美元;排行31的英國及36的日本更遠遠被澳門拋離。見到這些數字我們難免會問,小小的澳門是否真的那麼勁?

 

  第一步自然是要確認這些數字何所依據?2023年澳門名義總體GDP比2022年大幅反彈92.3%,人均GDP達69,384美元。今年第一季GDP比去年同期續增長28.6%,若以後3季增長率接近,那麼2024年全年的人均GDP或可達89,000美元左右,再假設美國平均物價比澳門貴5成(這似乎是上述雜誌的假設),那麼澳門的人均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確可能有13.4萬美元,全球的富裕榜中可排第2。

 

居民工資不高 消費品價不低

 

  真的如此富裕?據我觀察,這裏頗有些水份。澳門物價確比美國便宜不少,房屋也比香港便宜,但生活上的物價,我不認為比香港低,不少消費品比香港還要貴。香港的名義人均GDP與澳門差不多,物價也接近,但按照該雜誌的數據,以購買力平價計算,香港的人均GDP只是澳門的56%,我不大相信。

 

  另一可疑之處是澳門居民的工資不高,大學畢業工作了幾年後,工資一般還到不了2萬澳門元,就業人口工作收入的中位數在2021年中只是15,600澳門元。

 

  這反映出澳門的GDP中,有相當一部分並沒有流到本地員工手上。GDP是量度澳門境內總收入的概念,但澳門賭場林立,賭場老闆可能是境外財團,賭場及酒店的利潤不少並不屬於一般民眾。GNI(Gross National Income)是另一量度收入的指標,它量度澳門居民在澳門境內及境外的收入,但不包括境外人士在澳門所賺的收入。在正常時期,即在沒有新冠影響的時期,澳門的GDP比GNI多出十多個百分點,正好印證了澳門人均GDP是高估了澳門人民的收入。

 

  不過,我們也要注意,澳門居民的房屋自置率是73.4%,遠高於香港的51%,不用太擔心樓價問題。另一點要注意的是,澳門政府十分富有,2023年11月,澳門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高達5,744億澳門元,大約等於香港的七成、八成,但香港人口卻是澳門的11倍,土地面積是她的30倍,所以澳門特區政府比例上確比香港富有得多。

 

倚賴賭業 經濟欠多元易波動

 

  也許這種高儲備及高稅收(向賭場抽稅)是有需要的,原因是澳門經濟非常波動,去年GDP增長九成多,今年可能再增超過兩成。這麼高的增長恐怕還不足以把澳門的GDP推回至2014年的高峰,可見新冠對澳門旅遊業及賭業影響之巨!但更重要的問題是她太過單一倚賴博彩業,2013年高峰年博彩收入等於GDP的87.6%,在2022年旅遊不景,博彩收入也等於GDP 21.4%。有此環境,政府要常派錢以解民困。

 

  經濟繁榮,賭場內紙醉金迷,信德集團(00242) 行政主席何超瓊認為,澳門的旅遊業在世界居領先地位。她說得沒錯,澳門訪客每年有2,800萬人次,是自己人口的40多倍,所以我在街上滿眼都是遊客,香港也應研究一下澳門為何能吸引到這麼多並非賭博的訪客。至於澳門,則要思考如何把經濟多元化,使經濟更穩定。

 

---------------------------------
 
【知識庫】何謂GNI?

 

  • GNI(Gross National Income)即本地居民總收入。
  • ‧GNI =本地生產總值(GDP)+本地居民在世界各地賺取的收益-非本地居民在該經濟體內賺取的收益。
  • 本地居民總收入(GNI)包括對外初次收入流量,因此對分析有關本地居民的收益、投資、內部需求和通脹等經濟情況,尤為有用。
  • 本地生產總值(GDP)指在一個經濟體內所有生產單位的淨產值,較適用於分析該經濟體的生產活動,例如就業、生產力、工業產出、設備及建設的投資。

 

(本文原載於6月21日《香港經濟日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