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慧城市5.0
07/02/2023

除了提升效率,組裝合成建築法還有哪些好處?香港應廣泛應用!

#智慧城巿 #組裝合成建築法 #建築 #房屋 #成本效益 #效率 #環保 #簡約公屋 #地理空間資系統平台 #房屋政策 #建築法 #組裝合成

  近年全球興起「組裝合成」建築法,這種方案既可縮短地盤施工時間,又能減少建築廢料兼增加環保效益,更可有效控制成本,所以廣受業界關注。

 

  現時不少地區如新加坡、美國、南韓、中國內地等都相繼出現「組裝合成」的建設,應用範疇相當廣泛,除了公用設施外,商業用途也不乏成功例子,包括多個跨國連鎖酒店集團的新建築,以及中高檔私人住宅等。例如樓高29層、提供558個房間的英國倫敦溫布萊學生宿舍Apex House,建築現場僅用了22名工人;內地武漢的火神山醫院和南韓的首爾國立大學醫院為應對新冠疫情,項目從設計到啓用不足一個月。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香港也有建築採用「組裝合成」的方法,不過應用範圍則以政府和公營機構的社區設施、宿舍、住宅和過渡性房屋為主。如近日榮獲建造業議會「傑出MiC項目」獎的香港房屋協會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專用安置屋邨項目第一期甲的資助出售房屋,是房協首個「組裝合成」項目,這項目可令上蓋工程時間較傳統方法節省大約10至15%,大約24個月內便可完成上蓋工程。

 

  政府最近也打算廣泛運用「組裝合成」以加快房屋和土地供應。配合標準簡約設計建成「簡約公屋」,預期可在五年內興建約三萬個單位,增加約四分之一公營房屋供應;並大幅提升未來五年公營房屋建屋量至約15.8萬個單位,較上一個五年期增加約五成。建屋效率改善,輪候公屋的申請者自然受惠,輪候時間估計會由現時約六年,在四年內降至約四年半。

 

  雖然組裝合成可提升效率並節省人手,有研究指出,使用「組裝合成」可能增加單位建築成本17%。有鑒於發展局早前委托項目管理顧問的硏究發現,工程項目普遍存在延誤和超支問題,因此當局施行大型工程時,規劃工作便要深切思量,以防重蹈覆轍。

 

  事實上,要有效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應運用先進的數據綜合平台,匯聚所有與項目相關的資訊,避免不同持份者需在不同的系統內搜尋資料,廢時失事。

 

  近年政府不時提及的「共用的地理空間資系統平台」(CGISP)正是適切的工具,以它作為權威的單一資訊來源(SSoT),令人在龐雜多變的施工過程中,減少因數據新舊難辨而產生混亂。配合以地理資訊為核心的「聯合運作平台」(COP),方便管理層監察工程進展和支出,一目瞭然。

 

  房屋問題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政府要打破困局,便要破舊立新,改以創新思維去開創全新局面,應用組裝合成的建築法是其一。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公布在即,我期望政府能夠妥善投放資源,並不忘以先進科技落實「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全力建設智慧城市,解決社會各層次的矛盾,為香港創建輝煌的新篇章。

 

21/05/2024

城市發展可與環保共行?需加強溝通!地理資訊系統GIS如何幫助多方化解謬誤達成共識?

#環保 #地理資訊系統 #城巿發展 #科技 #創科 #智慧生活 #土地用途 #3D圖像 #智慧城巿 #互動地圖 #圖像

  城市規劃涉及的範疇廣泛,當中環境保育更是不容忽視,特別是近年全球環保意識高漲,城市發展如何可以與環保共行,成為最具爭議性的話題。

 

  三月初在粉嶺哥爾夫球場舉行的國際賽事,令人想起早前有關該球場土地應用的爭端。這個高爾夫球場上有不少歷史文物建築,也是國際比賽的場地,但增加土地供應以紓緩房屋短缺的聲音也很殷切,結果政府採納公眾意見,收回部分用地來興建房屋。

 

  雖然,政府規定所有新規劃都要通過環境評估,但礙於環評內容具不少技術性,令一般人難以理解,更遑論參與。因此,未來新建樓宇是否對原有環境造成影響,公眾仍存有疑慮。

 

  對此,我喜見政府就這個項目,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IS)把環評中的重點,包括噪音、空氣質素、污水和廢物處理、景觀、生態、文化遺產等以圖像化方式表達。例如在「景觀與視覺影響」環節,以不同角度照片,對比發展前和後的效果,像說故事般對照不同方案,大家便能想像出未來情況,有助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

 

  而且,GIS能結合文字、三維(3D)互動地圖、照片、視頻、圖表等,可促進不同背景的人對事件的理解,有利化解謬誤,達成共識。

 

  又例如屯門繞道項目不但提供一條直接連接屯門–赤鱲角隧道及元朗公路的南北通道,亦能改善屯門區內的擠塞情況,更可配合屯門西及新界西北多個新發展區未來的交通需求,影響深遠。但由於工程鄰近大欖郊野公園,因此過程中包括挖掘泥土、建造隧道、爆破等工序對空氣質素可能造成的破壞,備受關注。當局指除了定時灑水、在完全封閉的環境進行隧道爆破,如進行爆破時使用遮護罩、籠或蓆等之外,更建議在指定地點進行持續的粉塵監測,確保工程不會影響附近的空氣質素。

 

  透過GIS的演繹,資訊層層遞進,而3D圖像更可全方位呈現不同訊息,令複雜資訊變得易於消化。

 

  事實上,政府在多個大型項目也運用GIS提高資訊透明度,包括十一號幹線(元朗至北大嶼山段)、掃管埔交匯處改善工程等,集合了古物古蹟辦事處、路政署、地政總署、環保署等的資訊,令公眾更易了解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當局在促進公眾參與上,無疑是一大進步。

 

  不過,凡事要精益求精,才能持續進步。GIS這個可整合各種類型訊息的工具,既然能使不同背景的人加強理解,從而促進合作,我們便要善加利用。目前所見,這些以GIS製作的工程環評只有英文版本,我建議有關當局更應該提供多一個中文版本,讓更多公眾受惠。同時,規劃時應以平衡環境保育和城巿發展需要為重心,並附以圖像化說明,便能令大眾對政府的建議有更深入了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