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葉劉的地球儀
25/03/2024

又聞獅子山下,港應發奮

#立法會 #葉劉的地球儀 #香港 #港聞娛樂 #大灣區 #政情 #政治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 #23條立法 #獅子山下 #夏寶龍

  隨著《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在上周二(3月19日)獲全票三讀通過,繼而在上周六(3月23日)「吉日」刊憲,香港特別行政區終於成功履行其憲制責任。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深圳會見行政長官李家超、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等一行人,聽取工作匯報,我作為行政會議召集人及立法會議員也在席,與有榮焉。

 

  這次並非夏主任首度表達對香港事務的關注,例如2月全國兩會召開前,夏主任便親自來港,考察調研了7天(2月22日至28日),深入接觸社會各界,分別與特區政府高層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區議員、法律界、金融界、商界、愛國愛港組織等會面,又深入社區,飲茶、視察「社區客廳」等等,做到察民情、聽民意。

 

  行程當中最令我有深刻感受的,是夏主任親自走訪九龍獅子山郊野公園,近觀獅子山(2月24日),以及與40位香港青年人會面交流,還高唱《獅子山下》(2月27日),勉勵青年人要「抓緊不同機遇」。夏主任這舉措讓我十分感動,也讓我回想起歷代中央領導人訪港的畫面,不論此時彼刻,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關愛始終如一。

 

夏主任上月在香港考察期間,專程到獅子山郊野公園近觀獅子山。(政府新聞網圖片)

 

朱鎔基背誦《獅子山下》歌詞

 

  2002年,香港回歸祖國5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來港出席「世界會計師大會」。我記得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禮賓府設宴招待,我忝陪末座。當日朱鎔基致辭鼓勵港人,並且引用了《獅子山下》的歌詞,現場有人建議他清唱,他婉拒了,但隨即把全首《獅子山下》歌詞背誦出來,聲如洪鐘,感情充沛。

 

  想不到來到2024年,香港回歸祖國27年,我們再次聽到中央領導人以《獅子山下》來鼓勵港人,真是百感交集。《獅子山下》是70年代的作品,是港台實況劇《獅子山下》的主題曲,已故黃霑先生填的詞——「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成為港人團結、刻苦、互助、奮鬥的獅子山精神。

 

  只是,今日再聞《獅子山下》,香港需要深刻反省,是不是這些年來我們沒有真正發揮獅子山精神,整體格局沒有提升,才要讓中央領導人一次次提醒?

 

中央政府時刻把香港放在心上,使香港踏平崎嶇

 

  除了夏寶龍和朱鎔基,中央領導人曾多次來港。例如2007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便親自來港出席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大會,當年中央政府的新聞稿以「回歸十年中央領導關心香港,時刻把香港放在心上」為題。新聞稿提到「『挺』這個字在香港有『支持』的意思」,強調中央政府「一次次地公開挺港、挺特區政府,一次次及時伸出援手,使得香港踏平崎嶇」。例如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國際金融大鱷狙擊港元,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宣布人民幣不貶值,堅定維護香港聯繫匯率制度;2003年「沙士」,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時任總理溫家寶迅速批示,要求在一周內向香港無償提供各類抗疫物資;同年與香港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溫家寶親自來港探望淘大花園住戶,最後更推出「自由行」,以內地遊客來港消費振興香港經濟。

 

  後來2008年金融海嘯,數到2019年黑暴後中央政府訂立《香港國安法》,新冠疫情期間派專家派醫護來港,還有數不清的援港抗疫物資;再到剛剛宣布擴大「自由行」城市包括青島和西安等等,中央政府做到了「挺」港和「時刻把香港放在心上」。

 

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視香港的獨特價值

 

  2022年,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香港出席慶典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習主席致辭時說:「有史以來,香港同胞始終同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讚賞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壯闊洪流中,敢為天下先,敢做弄潮兒,發揮連接祖國內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樑和窗口作用,為祖國創造經濟長期平穩快速發展的奇跡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反映中央政府十分重視香港的獨特價值。

 

習主席來港出席回歸25周年慶典時,讚揚香港為內地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AP)

 

  當時,習主席提出了「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前者分別是「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和「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後者則是「著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和「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習主席的提點再次反映中央政府「時刻把香港放在心上」,是對特區政府的鞭策,也是對香港的關愛與期許。

 

香港經濟格局多年未變,須轉型邁向高質量發展

 

  香港經濟的整體格局多年未變,主要仍是依賴金融、旅遊和地產;「沙士」時靠「自由行」,今日也是靠「自由行」;靠賣地增加庫房收入,樓市低迷便「撤辣」;反映香港經濟轉型進展緩慢。

 

  經濟轉型的目標,我認為就是要達致國家主席習近平經常強調的「高質量發展」,即是除了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三大中心外,香港要加快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以科技為本的科創經濟。環顧世界,邊際利潤最高、最能帶動經濟增長、讓人民有較高收入的,都是科創企業。例如美籍華人黃仁勳(Jensen Huang)於1993年創辦的圖形芯片(GPU)企業英偉達(NVIDIA),最近便超越了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成為僅次於微軟和蘋果的全球第三大市值上市公司。因此,香港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是正確的。

 

科創發展需要土地與人才

 

  雖然過去幾位行政長官都有投放資源發展科創,估計累積投放逾2000億,但是香港的科創產業起步較遲,因此成本愈來愈高;而且激活科創生態最需要土地及人才這兩大元素,香港都缺乏。

 

  土地方面,未來寄望北部都會區可提供大量土地,包括擴大了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連同新田科技城創新科技園,合共提供300公頃的創科用地。據知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土地面積比沙田香港科學園大四倍,自然可容納更多科創企業。

 

 發展北部都會區,可為創科園區提供大量土地。(Shutterstock)

 

  人才方面,受到社會價值觀影響,過往高材生大多選讀醫科、法律或商科等,本地科技專才供應不足。的確很多科創企業告訴我,電子工程師、程式人員、數碼保安等範疇都面對人才不足的問題。未來除了要培養更多本地科技專才,也期望特區政府能透過各項人才計劃,引進科技專才。

 

香港發揮自身優勢,不宜妄自菲薄

 

  此外,我認為中央領導人一再親自勉勵港人的背後,是反映他們擔心港人對自己、對香港信心不足。

 

  舉例說,樂壇天后Taylor Swift在新加坡辦演唱會,便有很多分析解讀Taylor Swift為何「捨港取星」,彷彿香港是輸了給新加坡,殊不知「捨港取星」是偽命題,因為香港根本沒有加入競爭。

 

  我認為香港不用妄自菲薄,更不用處處和新加坡或其他鄰近城市比較,反而要把握其獨特優勢,例如香港是個包融性強的多元化大都會,去年成功主辦亞洲區首次「同樂運動會」可見一斑。香港法庭竭力保障平等機會,包括性小眾人士(LGBT)權益、酷刑聲請者在香港會獲得人道對待等等。

 

  香港有能力舉辦各類型盛事,帶動經濟收益,例如一連三天在粉嶺高球場舉辦的「LIV高爾夫職業巡迴賽香港站」,單是2億獎金便為特區政府帶來3000萬稅收,賽事吸引了來自30個國家地區的觀眾來港觀賽,帶旺酒店業、旅遊業,經濟效益相當大。此外,全球有逾110個國家地區轉播賽事,對宣傳香港的國際形象非常有利,這類國際盛事必須多搞多做。

 

 LIV高爾夫職業巡迴賽香港站在粉嶺高球場舉行,為庫房帶來可觀稅收。(AP)

 

  法治是香港的基石,香港實行普通法制度,司法獨立,有九位德高望重的海外非常任法官;法官根據法例和證據作出裁決,控辯雙方若不服裁決可提上訴;最近法庭更推出網上直播,充分體現獨立性和透明度。

 

要有「零起點」思維

 

  我希望港人明白,香港是從甚麼也不是的小漁村、英國人口中的barren rock(不毛之地),經歷萬千風雨而走到今天,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大都市,我們面對逆境堅毅不屈,就是獅子山精神。

 

  夏主任在兩會召開前與港區人大政協會面,提出「零起點」思維,指香港要重新面對複雜形勢,重新出發。我認為是指在「一國兩制」下,中央政府實施全面管治權,香港則要有高度的主動性,主動思考自身核心優勢,思考如何強化優勢,如何和其他大灣區城市配合以達共贏。如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已刊憲,一切塵埃落定,香港重新立於「零起點」,今後必須卯足勁,拼經濟,繼續發光發熱。

08/07/2024

香港要自強,別依賴中央送大禮

#立法會 #葉劉的地球儀 #香港經濟發展 #自由行 #CEPA #內地旅客 #免稅額 #大熊貓 #海洋公園 #迪士尼 #新質生產力 #科研 #科技轉型 #政情

  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前夕,社會上有各種風聲,說香港一方面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順利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另一方面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期望中央政府像以往那樣,藉「七一」送大禮,放大招提振香港經濟。

 

2003年中央送港「自由行」助復甦

 

  回顧歷史,2003年香港深受「非典」及負資產等問題困擾,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高達7.9%,零售業及旅遊業大受打擊,中央政府於是開放「自由行」,容許內地居民以個人遊方式來港。首階段自由行容許東莞、中山、江門、佛山等四個廣東省城市居民來港,2007年更擴展至49個內地城市。當時自由行效益可謂立竿見影,大量內地旅客湧港旅遊、消費,他們喜歡大手買名牌包包、手錶,也買奶粉、尿片,激活旅遊業、零售業,加快了香港經濟的復甦步伐。

 

中央政府當年開放自由行,激活了香港的奢侈品零售。(AP)

 

  中央政府另一大禮是在2003年和香港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在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四方面開拓合作。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經濟飛速增長,CEPA造就不少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為香港市場帶來龐大資金,壯大了香港證券市場的規模,鞏固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背靠祖國,中央政府這些惠港大禮,盡表對香港的關愛,不知不覺間使港人形成一種心態,憧憬只要中央送大禮,香港經濟自然會好轉;可是當復甦太易,便漸漸失去自我變革、主動做「大手術」促進經濟轉型的動力,以致多年來香港經濟始終依賴金融地產、旅遊零售。可是眾所周知,例如旅遊業雖然聘用大量從業員,但是人均收入其實並不高。

 

  過去特區政府也沒有像美國那樣投放龐大資源促進產業發展。拜登政府為了和中國競爭,於2022年通過《芯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投入520億美元新資金來促進半導體的研究和製造,包括巨額補貼台積電和英特爾等等。

 

提高內地旅客購物免稅額度,刺激跨境消費

 

  至於今年的七一大禮,社會有不同建議,例如要求提高內地旅客赴港購物免稅額度,以刺激跨境消費熱情。國家財務部在6月28日公布由七一起,把上述免稅額度由5000元人民幣提高至1.2萬元,同時保留在進境口岸免稅店額外購買3000元商品的政策,即額度合計提升至1.5萬元人民幣。

 

內地客來港旅遊的模式已改變,現較喜歡體驗及打卡。(AP)

 

  另有建議把免稅額度增加至10萬元人民幣,以和海南島看齊云云。我倒認為不必和海南島比較。首先,海南島的10萬元免稅額度是一年合計的,現在香港的1.5萬元額度則是單次、逐次計算的,基礎本就不同;再者,香港和海南島的經濟結構、旅遊吸引力、客路都不盡相同,實在不必比較。

 

  我認為新措施會對本港旅遊、零售業有短期幫助,我也歡迎更多內地同胞來港旅遊、購物。但是新措施的長遠效果如何,目前言之尚早,皆因疫後的旅遊模式已有變化,年輕的內地旅客大抵受了「小紅書」影響,喜歡體驗遊、打卡遊,甚至窮遊,即是消費水平不高;加上內地打貪、不鼓勵炫富,相信內地旅客來港大手買名錶名包的盛況不會復燃。

 

送贈國寶,助海洋公園衝業績

 

  第二項七一大禮是大熊貓一對,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夫人隨即(7月7日)親往四川,訪問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商討大熊貓的赴港安排。

 

  大熊貓是國寶,「熊貓外交」對國家有戰略意義。過去國家先後贈送兩對大熊貓給香港,分別是1999年的安安、佳佳,和2007年的盈盈、樂樂,後者現在仍是海洋公園的重點「明星」。

 

  之前海洋公園斥巨資近40億元、經年累月才建成水上樂園,造成了沉重的開支負擔,卻因為疫情、天氣等因素,回報不如預期。雖然海洋公園2022/23年度的業績報告錄得1.18億元盈餘,但有分析指盈餘主要是靠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經營盈餘則比2021/22年度倒退了2.9%,只有4.24億元。海洋公園仍未來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匯報最新業績,我倒期望新來的大熊貓能為海洋公園沖喜、衝業績。

 

香港迪士尼的新園區「魔雪奇緣世界」廣受旅客歡迎, 值得業界深思。(AP)

 

  相對於海洋公園,香港迪士尼於6月25日公布了最新業績,2022/23年度總入場人次錄得640萬,增長87%;收入上升至57億元,增長156%。2023年11月,迪士尼推出全新園區「魔雪奇緣世界」(World of Frozen),這項世界級體驗對海外及內地旅客均有強勁吸引力,使迪士尼在2024年第一季的收入和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小紅書經常有「港迪」片段分享,有園區攻略,又有排長龍「慘況」,反映對內地旅客來說,港迪有美國迪士尼的味道,獨特IP、獨特體驗是他們嚮往的,花多點錢入場也願意。這值得海洋公園以至整個旅遊業界深思。

 

非中國籍內地通行證,最具效益

 

  第三項大禮,我認為是最實用最具效益的,是自7月10日起,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可獲簽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非中國籍)》往返內地。須知道,過去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往返內地,是要逐次申請簽證的,手續繁複費時。

 

  我曾收過相關投訴,例如有一對夫婦,太太是香港人,丈夫是外籍人士,雖然兩人已居港數十年,但因為丈夫是外籍人士,他倆每次到內地,在口岸過關時都得「分道揚鑣」,丈夫更曾在櫃枱接受長達30分鐘的盤問,過程極不便利。今後外籍丈夫可以憑「通行證」自助過關了。

 

  香港有很多非中國籍永久性居民,他們營商、從事各行各業,例如很多印度裔人士從事鑽石、珠寶生意,需要經常穿梭內地,以往外商常常投訴申請簽證費用高昂、審批需時,今後新措施大大便利他們往返及融入大灣區。因此,可理解有商會提倡把新措施放寬至非永久性居民的外籍人士。

 

新推出的通行證措施,便利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融入大灣區。(Shutterstock)

 

  中央這項大禮連《彭博社》(Bloomberg)等外媒都有報道,估計很多外籍人士會像港人北上那樣,藉著通行證張開懷抱北上大灣區旅遊、享樂、消費。因此,短期而言,新措施必然是讓更多外籍人士攻入大灣區消費市場。

 

  長遠而言,這個通行證更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商貿中心以及外資攻入大灣區市場的橋頭堡角色,非常具戰略意義。

 

香港須主動創新,闖出未來

 

  其實中央政府的惠港措施又何止上述三項,不過,我認為香港應該改變對中央送大禮的期望,不要以為中央有魔術棒,久不久送大禮,香港便不用花費氣力追求經濟增長,這個想法不合時宜。

 

  總書記習近平在2022年「二十大」報告強調,國家以建設科技強國為目標,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去年更進一步提倡「新質生產力」,「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香港必須提升整體科研能力,使經濟向高新科技轉型。(Shutterstock)

 

  我認為這不只是國家的目標,更應是香港的目標。香港必須懂得運用新質生產力,包括提升整體基礎科研能力,大學做好基礎科研,企業做好應用科研,製造商要能夠把應用科研轉化成高增值產品,長遠促進經濟向高新科技轉型。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香港不能坐等中央送大禮,而是要奮發自強,敢於創新、敢冒風險、敢於闖蕩,才能涅槃重生。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