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葉劉的地球儀
06/07/2023

上任一周年,李家超的最大挑戰仍是國家安全

#立法會 #李家超 #國家安全 #復常 #扶貧 #北部都會區 #外勞 #新田科技城 #創科

  今年「七一」,既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祖國26周年,也是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一周年。去年「七一」,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香港送上「四個必須」和「四個希望」,要求特區政府「着力提高治理水平」;而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任時,亦強調「以結果為目標」,矢志帶領香港在各個範疇「提速、提效、提量」,千頭萬緒,勇毅前行。

 

資料圖片

 

北上述職後與內地通關復常

 

  回望一年前即李家超上任時,香港正受虐於3年疫情,隔離檢疫措施嚴峻,未與世界開通,經濟受挫,市民生活感到壓抑。新政府上場後,抗疫易帥,以穩定的步伐放寬入境及防疫措施,香港逐步對外聯通。2022年12月下旬,李家超北上述職回港後,宣布取得中央政府同意,香港與內地終於2023年1月8日起實施免檢疫通關,標誌社會復常。

 

  這半年間,香港政商學界舉辦了大量內地考察團,單是我本人便參加了李家超帶隊的立法會大灣區訪問團和新民黨浙江交流團。內地遊復甦,很多市民會在假期北上,例如這個「七一」周末社交媒體便被朋友的內地遊相片洗版。同時,香港陸續復辦國際大型活動,例如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巴塞爾藝術展,以及剛在6月下旬舉行的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等等。這些盛事帶動旅遊業、帶動人流和錢流,反映香港已重返國際舞台,是踏上新征程的好兆頭。

 

積極推進「簡約公屋」

 

  至於香港的老大難問題──土地房屋嚴重短缺、20多萬人擠住劏房、經濟結構單一、貧窮、年輕人上流問題等等──李家超沒有掉以輕心。

 

  為加快增加土地房屋供應,李家超甫上任便成立了「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和「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兩個工作組。房屋局推出「簡約公屋」,目標是在5年內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以增加整體公屋供應量,壓縮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至4年半。李家超接受訪問時表示,2024年會有約2000個單位,市民可以平均提早6.5個月上樓(《講清講楚》2023年7月2日)。可見特區政府相當重視問題,不過「簡約公屋」在選址、成本、營運等方面有爭議,特區政府務必謹慎應對。

 

「精準扶貧」鎖定劏房戶、單親家庭及長者

 

  我一直反對往屆特區政府根據「相對貧窮線」制訂扶貧政策,造成「愈扶愈貧」的現象。很高興李家超上任後認清問題,在訪問中公開解釋「以前用的統計或計算方法,永遠香港怎樣做貧窮問題也存在」,他改以「精準扶貧」為目標,主張「先幫助最需要幫助的5%人」(《講清講楚》2023年7月2日),鎖定幫助劏房戶、單親家庭及長者,我認為是精準正確的改變。

 

  此外,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導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小組」,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以類似師友計劃的方式,讓弱勢學生擴闊眼界,懷抱未來。目前該計劃招收了2800名初中生,但是有社區發展主任告訴我,他接觸很多基層高中生也想參加這計劃,認為有助他們做好生涯規劃,因此希望特區政府在下階段能擴闊服務對象。

 

  誠然,扶貧是長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我們國家也是在2020年才宣布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認為特區政府應放棄「小政府、大市場」的原則,主動出擊,投放資源,擴闊產業結構,使經濟有生氣有活力,市場上有多元工種可選擇,讓年輕人看到機會,才是長遠出路。我相信李家超深明此理,因此大力推動高新科技發展,增強發展動能。

 

「北部都會區」和「新田科技城」有利融入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完善創科生態圈、豐富創投融資渠道、充實創科人才資源、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等八大重點策略;「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則界定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先進製造、新材料及新能源科技等為「策略性產業」,均屬正確。

 

  特局政府全力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我十分支持。「北部都會區」包括北區及元朗一帶,佔地300平方公里,可容納250萬人居住,創造65萬個職位,可說是未來的發展引擎,也有助港人融入大灣區。為了加快推動,立法會正審議《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預計於7月12日通過。

 

  另一個正確的策略就是把「新田科技城」定位為創科發展集群樞紐。連同87公頃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新田科技城」的總發展面積達627公頃,屆時可與深圳產生協同效應,從而實踐國家「十四五」規劃給予香港作為國際創新及科技(創科)中心的定位,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等產業,也可為年輕人提供大量高端就業甚至創業機會。

 

全速搶奪高端人才

 

  除了上述這些,香港近年還面對人才外流的問題。根據特區政府的統計,2020年第二季至2022年第二季,香港有14萬人口淨移出,當中大部分是25-39歲的年輕人口,估計包括大量專業人士。因此,李家超上任後一直強調要「搶人才、搶企業」,並在其首份《施政報告》推出多項計劃。

 

  2022年12月23日,特區政府宣布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年度配額、設立「人才服務窗口」、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及「招商引才專組」等等。據知,「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已成功招攬一萬七千名高端人才(連帶大約萬三名家庭成員)來港,成效不俗。

 

當輸入外勞補勞工不足

 

  另一方面,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香港面對結構性勞動人口短缺,2022年香港的勞動人口只有346萬,難怪最近基建、飲食、交通、安老等行業都高喊人手不足。特區政府於6月13日公布「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容許建造業、小巴/客車業、航空業等個別行業輸入外勞。不過勞顧會對上述計劃有反彈,社會對外勞可能引起的住宿或社會問題也有意見,未來特區政府必須密切留意應變。

 

  上述各方各面反映新一屆特區政府在李家超帶領下,為香港的發展、為港人的福祉,不眠不休地做了大量工作,這點值得肯定。然而社會上仍然暗湧處處,特別是近期發生的斬人案、倫常慘案,引發社會對港人精神健康的關注,反映在黑暴、疫情及經濟壓力等等累積下,港人壓力爆煲,精神健康問題是個計時炸彈,不得不正視。

 

 

最大挑戰仍是國家安全

 

  而說到底,我認為李家超要面對的最大挑戰,仍然是在國家安全方面。今年是《香港國安法》生效3周年,雖然這3年來,反中亂港份子因為已離港或遭拘捕、檢控,法庭陸續就國安案件作出裁決,社會表面上回復安寧。警方國安處公告通緝8名涉嫌觸犯《香港國安法》的反中亂港份子便反映局勢仍有暗湧。美國致力圍堵打壓中國,香港挾於大國博奕之下,難以獨善其身。西方傳媒致力抹黑香港的人權、自由狀況,反對力量潛藏黑暗,伺機而動;人心亦未完全回歸;特區政府必須時刻警惕,不能鬆懈。

 

  最重要的是,香港已然回歸26年,務必「提速」為第23條立法,以履行憲制責任,為保障國家安全承擔更大的責任。

08/07/2024

香港要自強,別依賴中央送大禮

#立法會 #葉劉的地球儀 #香港經濟發展 #自由行 #CEPA #內地旅客 #免稅額 #大熊貓 #海洋公園 #迪士尼 #新質生產力 #科研 #科技轉型 #政情

  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前夕,社會上有各種風聲,說香港一方面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順利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另一方面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期望中央政府像以往那樣,藉「七一」送大禮,放大招提振香港經濟。

 

2003年中央送港「自由行」助復甦

 

  回顧歷史,2003年香港深受「非典」及負資產等問題困擾,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高達7.9%,零售業及旅遊業大受打擊,中央政府於是開放「自由行」,容許內地居民以個人遊方式來港。首階段自由行容許東莞、中山、江門、佛山等四個廣東省城市居民來港,2007年更擴展至49個內地城市。當時自由行效益可謂立竿見影,大量內地旅客湧港旅遊、消費,他們喜歡大手買名牌包包、手錶,也買奶粉、尿片,激活旅遊業、零售業,加快了香港經濟的復甦步伐。

 

中央政府當年開放自由行,激活了香港的奢侈品零售。(AP)

 

  中央政府另一大禮是在2003年和香港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在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四方面開拓合作。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經濟飛速增長,CEPA造就不少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為香港市場帶來龐大資金,壯大了香港證券市場的規模,鞏固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背靠祖國,中央政府這些惠港大禮,盡表對香港的關愛,不知不覺間使港人形成一種心態,憧憬只要中央送大禮,香港經濟自然會好轉;可是當復甦太易,便漸漸失去自我變革、主動做「大手術」促進經濟轉型的動力,以致多年來香港經濟始終依賴金融地產、旅遊零售。可是眾所周知,例如旅遊業雖然聘用大量從業員,但是人均收入其實並不高。

 

  過去特區政府也沒有像美國那樣投放龐大資源促進產業發展。拜登政府為了和中國競爭,於2022年通過《芯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投入520億美元新資金來促進半導體的研究和製造,包括巨額補貼台積電和英特爾等等。

 

提高內地旅客購物免稅額度,刺激跨境消費

 

  至於今年的七一大禮,社會有不同建議,例如要求提高內地旅客赴港購物免稅額度,以刺激跨境消費熱情。國家財務部在6月28日公布由七一起,把上述免稅額度由5000元人民幣提高至1.2萬元,同時保留在進境口岸免稅店額外購買3000元商品的政策,即額度合計提升至1.5萬元人民幣。

 

內地客來港旅遊的模式已改變,現較喜歡體驗及打卡。(AP)

 

  另有建議把免稅額度增加至10萬元人民幣,以和海南島看齊云云。我倒認為不必和海南島比較。首先,海南島的10萬元免稅額度是一年合計的,現在香港的1.5萬元額度則是單次、逐次計算的,基礎本就不同;再者,香港和海南島的經濟結構、旅遊吸引力、客路都不盡相同,實在不必比較。

 

  我認為新措施會對本港旅遊、零售業有短期幫助,我也歡迎更多內地同胞來港旅遊、購物。但是新措施的長遠效果如何,目前言之尚早,皆因疫後的旅遊模式已有變化,年輕的內地旅客大抵受了「小紅書」影響,喜歡體驗遊、打卡遊,甚至窮遊,即是消費水平不高;加上內地打貪、不鼓勵炫富,相信內地旅客來港大手買名錶名包的盛況不會復燃。

 

送贈國寶,助海洋公園衝業績

 

  第二項七一大禮是大熊貓一對,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夫人隨即(7月7日)親往四川,訪問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商討大熊貓的赴港安排。

 

  大熊貓是國寶,「熊貓外交」對國家有戰略意義。過去國家先後贈送兩對大熊貓給香港,分別是1999年的安安、佳佳,和2007年的盈盈、樂樂,後者現在仍是海洋公園的重點「明星」。

 

  之前海洋公園斥巨資近40億元、經年累月才建成水上樂園,造成了沉重的開支負擔,卻因為疫情、天氣等因素,回報不如預期。雖然海洋公園2022/23年度的業績報告錄得1.18億元盈餘,但有分析指盈餘主要是靠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經營盈餘則比2021/22年度倒退了2.9%,只有4.24億元。海洋公園仍未來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匯報最新業績,我倒期望新來的大熊貓能為海洋公園沖喜、衝業績。

 

香港迪士尼的新園區「魔雪奇緣世界」廣受旅客歡迎, 值得業界深思。(AP)

 

  相對於海洋公園,香港迪士尼於6月25日公布了最新業績,2022/23年度總入場人次錄得640萬,增長87%;收入上升至57億元,增長156%。2023年11月,迪士尼推出全新園區「魔雪奇緣世界」(World of Frozen),這項世界級體驗對海外及內地旅客均有強勁吸引力,使迪士尼在2024年第一季的收入和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小紅書經常有「港迪」片段分享,有園區攻略,又有排長龍「慘況」,反映對內地旅客來說,港迪有美國迪士尼的味道,獨特IP、獨特體驗是他們嚮往的,花多點錢入場也願意。這值得海洋公園以至整個旅遊業界深思。

 

非中國籍內地通行證,最具效益

 

  第三項大禮,我認為是最實用最具效益的,是自7月10日起,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可獲簽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非中國籍)》往返內地。須知道,過去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往返內地,是要逐次申請簽證的,手續繁複費時。

 

  我曾收過相關投訴,例如有一對夫婦,太太是香港人,丈夫是外籍人士,雖然兩人已居港數十年,但因為丈夫是外籍人士,他倆每次到內地,在口岸過關時都得「分道揚鑣」,丈夫更曾在櫃枱接受長達30分鐘的盤問,過程極不便利。今後外籍丈夫可以憑「通行證」自助過關了。

 

  香港有很多非中國籍永久性居民,他們營商、從事各行各業,例如很多印度裔人士從事鑽石、珠寶生意,需要經常穿梭內地,以往外商常常投訴申請簽證費用高昂、審批需時,今後新措施大大便利他們往返及融入大灣區。因此,可理解有商會提倡把新措施放寬至非永久性居民的外籍人士。

 

新推出的通行證措施,便利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融入大灣區。(Shutterstock)

 

  中央這項大禮連《彭博社》(Bloomberg)等外媒都有報道,估計很多外籍人士會像港人北上那樣,藉著通行證張開懷抱北上大灣區旅遊、享樂、消費。因此,短期而言,新措施必然是讓更多外籍人士攻入大灣區消費市場。

 

  長遠而言,這個通行證更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商貿中心以及外資攻入大灣區市場的橋頭堡角色,非常具戰略意義。

 

香港須主動創新,闖出未來

 

  其實中央政府的惠港措施又何止上述三項,不過,我認為香港應該改變對中央送大禮的期望,不要以為中央有魔術棒,久不久送大禮,香港便不用花費氣力追求經濟增長,這個想法不合時宜。

 

  總書記習近平在2022年「二十大」報告強調,國家以建設科技強國為目標,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去年更進一步提倡「新質生產力」,「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香港必須提升整體科研能力,使經濟向高新科技轉型。(Shutterstock)

 

  我認為這不只是國家的目標,更應是香港的目標。香港必須懂得運用新質生產力,包括提升整體基礎科研能力,大學做好基礎科研,企業做好應用科研,製造商要能夠把應用科研轉化成高增值產品,長遠促進經濟向高新科技轉型。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香港不能坐等中央送大禮,而是要奮發自強,敢於創新、敢冒風險、敢於闖蕩,才能涅槃重生。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