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葉劉的地球儀
26/01/2023

遭冷待二十年的前南丫石礦場

#立法會 #南丫島 #前南丫石礦場 #土地發展 #基建

  猶記得立法會換屆選舉的時候,由於我所屬的港島西選區幅圓很大(包括離島),但是選舉期有限,當時我未能走訪所有離島,於是,我趁著去年立法會休會期間,安排了一系列離島考察工作,視察了大嶼山、長洲、南丫島等離島,聽取居民意見,了解他們所需,亦發掘了一些尚待處理的發展項目──南丫島索罟灣前南丫石礦場便是其中之一。

 

考察南丫島發掘問題

 

  南丫島是香港第四大島嶼,卻只有約六千七百人居住,因為人口稀少,島上各種基建配置及公共服務非常不足,居民生活十分不便。當時鄉事委員會告訴我,前南丫石礦場那麼一大幅用地,特區政府愛理不理,雖然自2011年起以短期租約的方式租予香港基督教青年會辦青年營,但因為缺乏基建,使用率甚低,情況與荒廢相差無幾,居民自然未能受惠。

 

  這段期間,我多次在面書及公開提出重新發展前南丫石礦場,期望引起特區政府及社會的關注。農曆新年前的立法會大會(1月18日),我也向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提出了口頭質詢。

 

2012年做了兩個階段可行性研究

 

  回顧歷史,前南丫石礦場是個久遠的項目,卻一直備受冷待。1978年,南丫石礦場開始運作,後來停止運作後,特區政府便進行平整土地等工作,並早於2002年已竣工,然後整幅地曬了十年月光,特區政府在2012年終於想起做可行性研究,花了二千萬做了兩個階段的研究後,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亦於2014年討論過,但是項目之後不了了之,整幅土地坐了冷板凳二十年,難怪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戲謔特區政府是「土地大嘥鬼」。

 

(規劃及工程研究報告封面截圖)

 

  前南丫石礦場包括二十公頃已平整土地、五公頃人工湖、九公頃樹林和一公里長的海岸,合共約三十四公頃。特區政府在2012年進行的「南丫島索罟灣前南丫石礦場未來土地用途發展規劃及工程研究──可行性研究」,當時的研究範圍涵蓋石礦場本身、毗鄰兩公頃的水泥儲存倉,以及天然山坡和海岸線,合共約六十公頃。

 

  由於當時大多數意見不認同興建高密度住宅,兩階段的研究及公眾諮詢結果是發展「旅遊與房屋」合併主題,規劃興建千二個私營房屋及七百個資助房屋單位,可供五千人口入住;同時保留人工湖,興建遊艇停泊及碼頭登岸處、水上活動中心、海濱長廊、單車徑、度假酒店及商業中心等。

 

發展商沒興趣投資

 

  看來當時的規劃頗美好,那為甚麼會擱置?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立法會回覆我的口頭質詢時解謎,原來當時特區政府要求發展商負責興建基建及配套,但是發展商考慮到興建基建斥資甚巨,但是房屋單位數量少,不符成本效益,項目無人問津,特區政府如意算盤打不響,就不繼續了,思維模式之僵化,可見一斑。

 

建議興建人才公寓

 

  浪費了那麼多年,現在是時候「提速提效提量」,特區政府也要突破思維,重新規劃前南丫石礦場的未來發展。石礦場一帶環境優美,背山面水,天然資源豐富,又有人工湖,我認為非常適合發展水上活動中心、湖畔休閒設施。此外,雖然當年有環保人士聲稱發展會影響綠海龜的生態,但是這方面的科學數據一直欠奉,可見打造生態旅遊也是可以考慮的。

 

  住屋方面,除了低密度住宅,我認為應順應時勢興建人才公寓,用以吸引境外人才定居。雖然甯漢豪局長指「人才公寓一般與工作地點應較為接近,這方面南丫島前石礦場用地可能比較遜色」,但其實索罟灣與港島的距離相當近,往來中環或香港仔船程只需約三十分鐘,對外交通不成問題。而且南丫島接近南區,數碼港也有很多金融科技及初創企業,很多在數碼港工作的專業人才也喜歡南丫島的優美環境,若在那兒興建人才公寓估計大有吸引力,而且若基建及社區設施齊備,居民生活必有改善。

 

特區政府應承擔發展的主體責任

 

  最後,我認為特區政府應承擔發展的主體責任,主動推進項目及興建基建設施,而不是因為發展商沒興趣便把項目擱置。喜見甯漢豪局長在立法會會議回覆「政府打算再通盤審視該地點的土地規劃、發展模式、基建設施和交通配套的要求,以及整體發展的成本效益等」,並且「爭取今年內開展研究」。希望這次特區政府坐言起行,別又浪費二十年。

 

08/07/2024

香港要自強,別依賴中央送大禮

#立法會 #葉劉的地球儀 #香港經濟發展 #自由行 #CEPA #內地旅客 #免稅額 #大熊貓 #海洋公園 #迪士尼 #新質生產力 #科研 #科技轉型 #政情

  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前夕,社會上有各種風聲,說香港一方面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順利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另一方面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期望中央政府像以往那樣,藉「七一」送大禮,放大招提振香港經濟。

 

2003年中央送港「自由行」助復甦

 

  回顧歷史,2003年香港深受「非典」及負資產等問題困擾,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高達7.9%,零售業及旅遊業大受打擊,中央政府於是開放「自由行」,容許內地居民以個人遊方式來港。首階段自由行容許東莞、中山、江門、佛山等四個廣東省城市居民來港,2007年更擴展至49個內地城市。當時自由行效益可謂立竿見影,大量內地旅客湧港旅遊、消費,他們喜歡大手買名牌包包、手錶,也買奶粉、尿片,激活旅遊業、零售業,加快了香港經濟的復甦步伐。

 

中央政府當年開放自由行,激活了香港的奢侈品零售。(AP)

 

  中央政府另一大禮是在2003年和香港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在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四方面開拓合作。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經濟飛速增長,CEPA造就不少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為香港市場帶來龐大資金,壯大了香港證券市場的規模,鞏固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背靠祖國,中央政府這些惠港大禮,盡表對香港的關愛,不知不覺間使港人形成一種心態,憧憬只要中央送大禮,香港經濟自然會好轉;可是當復甦太易,便漸漸失去自我變革、主動做「大手術」促進經濟轉型的動力,以致多年來香港經濟始終依賴金融地產、旅遊零售。可是眾所周知,例如旅遊業雖然聘用大量從業員,但是人均收入其實並不高。

 

  過去特區政府也沒有像美國那樣投放龐大資源促進產業發展。拜登政府為了和中國競爭,於2022年通過《芯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投入520億美元新資金來促進半導體的研究和製造,包括巨額補貼台積電和英特爾等等。

 

提高內地旅客購物免稅額度,刺激跨境消費

 

  至於今年的七一大禮,社會有不同建議,例如要求提高內地旅客赴港購物免稅額度,以刺激跨境消費熱情。國家財務部在6月28日公布由七一起,把上述免稅額度由5000元人民幣提高至1.2萬元,同時保留在進境口岸免稅店額外購買3000元商品的政策,即額度合計提升至1.5萬元人民幣。

 

內地客來港旅遊的模式已改變,現較喜歡體驗及打卡。(AP)

 

  另有建議把免稅額度增加至10萬元人民幣,以和海南島看齊云云。我倒認為不必和海南島比較。首先,海南島的10萬元免稅額度是一年合計的,現在香港的1.5萬元額度則是單次、逐次計算的,基礎本就不同;再者,香港和海南島的經濟結構、旅遊吸引力、客路都不盡相同,實在不必比較。

 

  我認為新措施會對本港旅遊、零售業有短期幫助,我也歡迎更多內地同胞來港旅遊、購物。但是新措施的長遠效果如何,目前言之尚早,皆因疫後的旅遊模式已有變化,年輕的內地旅客大抵受了「小紅書」影響,喜歡體驗遊、打卡遊,甚至窮遊,即是消費水平不高;加上內地打貪、不鼓勵炫富,相信內地旅客來港大手買名錶名包的盛況不會復燃。

 

送贈國寶,助海洋公園衝業績

 

  第二項七一大禮是大熊貓一對,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夫人隨即(7月7日)親往四川,訪問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商討大熊貓的赴港安排。

 

  大熊貓是國寶,「熊貓外交」對國家有戰略意義。過去國家先後贈送兩對大熊貓給香港,分別是1999年的安安、佳佳,和2007年的盈盈、樂樂,後者現在仍是海洋公園的重點「明星」。

 

  之前海洋公園斥巨資近40億元、經年累月才建成水上樂園,造成了沉重的開支負擔,卻因為疫情、天氣等因素,回報不如預期。雖然海洋公園2022/23年度的業績報告錄得1.18億元盈餘,但有分析指盈餘主要是靠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經營盈餘則比2021/22年度倒退了2.9%,只有4.24億元。海洋公園仍未來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匯報最新業績,我倒期望新來的大熊貓能為海洋公園沖喜、衝業績。

 

香港迪士尼的新園區「魔雪奇緣世界」廣受旅客歡迎, 值得業界深思。(AP)

 

  相對於海洋公園,香港迪士尼於6月25日公布了最新業績,2022/23年度總入場人次錄得640萬,增長87%;收入上升至57億元,增長156%。2023年11月,迪士尼推出全新園區「魔雪奇緣世界」(World of Frozen),這項世界級體驗對海外及內地旅客均有強勁吸引力,使迪士尼在2024年第一季的收入和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小紅書經常有「港迪」片段分享,有園區攻略,又有排長龍「慘況」,反映對內地旅客來說,港迪有美國迪士尼的味道,獨特IP、獨特體驗是他們嚮往的,花多點錢入場也願意。這值得海洋公園以至整個旅遊業界深思。

 

非中國籍內地通行證,最具效益

 

  第三項大禮,我認為是最實用最具效益的,是自7月10日起,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可獲簽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非中國籍)》往返內地。須知道,過去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往返內地,是要逐次申請簽證的,手續繁複費時。

 

  我曾收過相關投訴,例如有一對夫婦,太太是香港人,丈夫是外籍人士,雖然兩人已居港數十年,但因為丈夫是外籍人士,他倆每次到內地,在口岸過關時都得「分道揚鑣」,丈夫更曾在櫃枱接受長達30分鐘的盤問,過程極不便利。今後外籍丈夫可以憑「通行證」自助過關了。

 

  香港有很多非中國籍永久性居民,他們營商、從事各行各業,例如很多印度裔人士從事鑽石、珠寶生意,需要經常穿梭內地,以往外商常常投訴申請簽證費用高昂、審批需時,今後新措施大大便利他們往返及融入大灣區。因此,可理解有商會提倡把新措施放寬至非永久性居民的外籍人士。

 

新推出的通行證措施,便利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融入大灣區。(Shutterstock)

 

  中央這項大禮連《彭博社》(Bloomberg)等外媒都有報道,估計很多外籍人士會像港人北上那樣,藉著通行證張開懷抱北上大灣區旅遊、享樂、消費。因此,短期而言,新措施必然是讓更多外籍人士攻入大灣區消費市場。

 

  長遠而言,這個通行證更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商貿中心以及外資攻入大灣區市場的橋頭堡角色,非常具戰略意義。

 

香港須主動創新,闖出未來

 

  其實中央政府的惠港措施又何止上述三項,不過,我認為香港應該改變對中央送大禮的期望,不要以為中央有魔術棒,久不久送大禮,香港便不用花費氣力追求經濟增長,這個想法不合時宜。

 

  總書記習近平在2022年「二十大」報告強調,國家以建設科技強國為目標,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去年更進一步提倡「新質生產力」,「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香港必須提升整體科研能力,使經濟向高新科技轉型。(Shutterstock)

 

  我認為這不只是國家的目標,更應是香港的目標。香港必須懂得運用新質生產力,包括提升整體基礎科研能力,大學做好基礎科研,企業做好應用科研,製造商要能夠把應用科研轉化成高增值產品,長遠促進經濟向高新科技轉型。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香港不能坐等中央送大禮,而是要奮發自強,敢於創新、敢冒風險、敢於闖蕩,才能涅槃重生。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